日曆表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日曆表/列表

物候歷,人類最早產生的原始曆法

春去秋來,寒來暑往,在漫漫歲月的流逝中,大自然迴圈往復生生不息。自古以來,人們懷著對自然萬物的敬畏,尋找著它的奇妙規律,神奇的物候變化,給了古人重要的啟發,制訂出人類最早產生的原始曆法——物候歷,就讓今天的日曆表為你介紹吧。

人類最早產生的原始曆法:物候歷

物候歷,又稱自然歷或農事歷,是人類最早產生的原始曆法,它把一地區的自然物候、作物物候、害蟲發生期和農事活動的多年觀測資料進行整理,按出現日期排列成表,曾經普遍存在於各個民族早期經濟活動之中,並且為後來種種較先進的歷法奠定了基礎。

我國是世界上編制和應用物候歷最早的國家,早在3000年前的《夏小正》一書,即為記載物候、氣象、天象、農事、政事的物候歷。至今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作用的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候也是物候歷。

從北魏開始,七十二候就被載入了國家曆法,此後數千年間成為老百姓重要的生產、生活指南。太平天國的天曆,將上年的物候記錄頒佈於下年的歷書中,稱為“萌芽月令”,也是一種物候歷。近年中國也有幾十個地方,根據現代物候資料編制了物候歷。

物候歷的內容,主要包括有日期、自然物候、作物生育期、蟲害發生期及農事活動等。農林牧副漁的許多專案都可編入自然歷,但應根據需要有所側重。若資料年代較長,除列入平均日期外,還可把最早、最晚出現日期,多年變幅編入,以提供更多的季節變化資訊。

物候歷體現了物候現象的順序性和同步性,即同一地區的各物候期的先後順序基本上是固定的。年際間,由於氣候的波動,各物候期可有一二十天的差異,但它們只是作相應的提前或推遲。另外,物候歷以物候變化週期作為“年”的單位,它的時間長度是不嚴格的,也沒有嚴格的紀月制度。

物候歷是進行農時預報的重要工具和基本資料,利用物候變化的同步性,人們可以根據前期物候現象的早晚,作出農事活動的預報。如在江蘇鹽城的物候歷上毛桃始花和早玉米、大豆播種,野菊開花與小麥播種等的日期是對應的,前者是指示物候現象,後者是農事活動,每年只要觀測到這些物候現象時,便可進行相應的農事活動。

又如我國少數民族的鄂溫克族,作為一個古老的漁獵民族,他們會根據大興安嶺物候和氣候特點來安排狩獵活動,確定狩獵物件並採取不同的獵取方式。獵鹿是鄂溫克人的主要經濟活動,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鄂溫克人將一年劃分為六個狩獵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諾勒吉(公曆2—3月),是打鹿胎的季節;第二個階段叫做農念(公曆4—5月),是割鹿茸、擋魚亮子的季節;第三個階段稱為允喀(公曆6—7月),是蹲鹼場獵鹿的季節。

第四個階段叫做保羅(公曆8—9月),是獵取鹿鞭、晾獸肉的季節;第五個階段叫做西格勒(公曆10—11月),此時河水封凍,又落雪不大,是狩獵的黃金季節;第六個階段稱為土格(當年12月—翌年1月),此間天氣酷寒,雪深及腰,是狩獵活動的停止期。

我國的另一個少數民族佤族,則在漫長的生產生活實踐中摸索出一個確定閏月的方法,就是每年二月到南康河一個固定的地點去看魚上水,如看不到魚,就定下月為二月,該月稱為怪月;而另一種方法則是看寨子附近岩石上野蜂是否出來活動。

TAG標籤:曆法 最早 物候 人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