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為杜氏後裔,範氏宗族:出自祁姓

解讀百家姓範姓。追溯範氏宗族的歷史源流,出自祁姓,為杜氏後裔。範姓位居大姓行列,位列新百家姓第51位,約有468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0.36%。中國範姓一支遷居越南,現今範姓已是越南第四大姓,佔越南總人口的7.5%,約678萬。

範氏宗族:出自祁姓,為杜氏後裔

範姓起源,出自祁姓,為杜氏後裔。舜時,封堯的兒子丹朱在唐,丹朱再傳至堯裔孫劉累,後劉累遷居魯縣,稱系韋氏,商末,遷於唐。

周成王時,唐被滅。唐貴族遷到杜,為伯爵國,稱唐杜氏。周宣王時,桓在朝中任大夫,人稱杜伯。桓因宣王一寵妃誣告被屈殺後,其兒子隰叔投奔晉,為士師,他的兒子士?以官名為氏,子孫稱為士氏。士?的孫子士會任晉中軍元帥,執掌國政。士會先得到封邑隨,後得到範邑,所以又稱隨會、範會,他死後,又稱範武子。他的子孫後分為士氏、範氏和隨氏。後有範文子、範宣子、範獻之,世代為晉國上卿。晉靜公二年,範氏或遷入魏國或遷入秦,或遷至南陽。範氏又有外族一系。晉時,南蠻有林邑王範文,初為夷師範椎之奴,後為林邑王範逸輔佐,後因林邑王無子,範文自立為王,使這一支範氏不斷繁衍壯大。

范蠡(lǐ)(公元前536年(庚寅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漢族,春秋楚國宛地三戶邑(今河南淅川縣)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謀士和實業家。後人尊稱“商聖”。他出身貧賤,但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甚深。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國,輔佐越國勾踐。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功成名就之後激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變官服為一襲白衣與西施西出姑蘇,泛一葉扁舟於五湖之中,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期間三次經商成鉅富,三散家財,自號陶朱公,乃中國儒商之鼻祖。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范雎(前?~前225)字叔。戰國時策士,魏人,善口辯,以遠交近攻的策略遊說秦昭襄王,昭王悅,官拜秦相,封應侯。

范增 (前275~前204),秦末居巢(今河南省睢縣南)人,項羽的謀士,輔項羽稱霸諸侯,羽中漢反間而疑范增,遂棄羽而歸,疽發於背而卒。亦稱為亞父。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世稱“范文正公”。先世彬州(今陝西省彬縣),後遷居江南,為蘇州吳縣人(今江蘇省蘇州市)。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至雎陽應天府書院(在今河南商丘)讀書,仲淹讀書“晝夜不息。冬日憊甚,以水沃面,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宋仁宗親政後,擔任右司諫一職。景佑五年(1038年),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亂中,與韓琦共同擔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協助夏竦平定叛亂。慶曆三年(1043年)富弼、韓琦等人蔘與“慶曆新政”。提出了“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等十項改革建議。歷時僅一年。後因為遭反對,被貶為地方官,輾轉於鄧州、杭州、青州,晚年知杭州期間,設立義莊,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于徐州,諡為文正公。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宋江蘇省吳縣人,有文名,尤工詩,與陸游、楊萬里齊名,官至參知政事。著有石湖集、攬轡錄、桂海虞衡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