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始於廬江,何氏發源地在什麼地方

解讀百家姓何姓,何氏發源地在什麼地方?“東海家聲遠,廬江世澤長。”何氏始於廬江。何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十八位的大姓,人口眾多,在南方各省區中,一般均佔各省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上。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一點二。

何氏發源地在什麼地方?始於廬江

“東海家聲遠,廬江世澤長。”這是收藏在國家圖書館地方誌和家譜中心內《廬江何氏大同宗譜》扉頁上的聯語。她告訴世人:華夏何氏,源於安徽廬江。

漢民族姓氏起於商周,興於春秋。《湞陽水木記》載:何氏始祖公,原本姓韓,乃戰國時韓國君韓釐王之次子。韓王安時(前238-230年),秦國日益強大,後相繼併吞六國,韓王安被虜。國破家亡,韓(王鹹)便攜妻姜氏“遁跡廬江,寓於津要,操舟為業。”是年,秦始皇出巡到博浪沙(原韓國境內),遭遇刺客伏擊,險些喪命。秦始皇懷疑這是被滅亡的韓國殘餘貴族所為,於是下令全國查訪,凡原韓國王室子孫一律斬殺,以絕後患。一日,韓(王鹹)停舟渡口,忽有人來詰詢姓氏。時天寒地凍,韓(王鹹)便手指舟下河水答曰:“此為吾姓。”意思是以水“寒”喻“韓”字,因當時韓(王鹹)不知來人身份,並非有意要隱瞞真姓。

豈知來人沒有領悟其意,追問道:“乃為河姓?”韓(王鹹)笑應之:“姓氏從人,豈從水焉。”於是來人便以何姓記錄在冊,繼而離去。事後韓(王鹹)得知打聽姓氏之人乃官府密探,驚歎道:“吾家倖免於刀斧者,‘何’字所救,乃天啟也。”於是便改姓為何,名何(王鹹)。並正式定居廬江。何(王鹹)夫婦“力田講禮,廬人重之,皆壽百年。”死後葬於“廬江東鄉望淮崗,後代培附壘壘,世人因名何墳岡。”此墳至宋代尚儲存完好。北宋崇寧年間(1102-1106),吏部尚書、著名學者李光過廬江何墳岡,曾題詩一首:“何墳岡上草幽青,七國邊塵尚可驚。姬裔未應灰灼火,呂螟那得誤凝冰;川舟百代行人濟,華表千年歸鶴鳴。壤土不隨函谷變,驪山徒自發崇陵。”(宋·李光《莊簡集》)

何(王鹹)公夫婦共育有三子,長子何通,次子何適,三子何遇。三個兒子均秉承父德,“力耕致富,講禮睦鄰”,家族人丁興旺。時至西漢,何氏已發展成當地的名門望族。影響較大的有何胤、何求、何點三兄弟,曾先後官至太守,且都“得民革奸,政聲遠播。”但他們又都淡漠功名富貴,繼祖輩之志先後歸隱,被世人稱之為何氏“三高”。而如今,全國何氏家族春節時仍要在門上貼出“三高門第,四友人賓、家”的對聯,蓋源於此。在東漢、魏晉、六朝時期,何氏宗族更是人文稱盛。其中經學大師何邵公,道學大師何允,玄學(哲學)大師何晏等人,銳意學術研究,分別著有《公羊墨守》、《周易注》、《論語集解》等傳世經典之作,乃至當時有“過江名士數諸何”之美譽。

亦如中華民族各大姓氏一樣,歷經自然災害、戰爭、動亂、仕宦、戍守、經貿等等,廬江何氏自太始祖(王鹹)公至今,逾2400餘年,流亡遷徙、移民實邊、僑居海外、繁衍生息,何姓已發展為全國大姓。何氏後裔遍佈華夏,乃至東南亞、歐美以及香港、澳門、臺灣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上世紀80年代末,海外華人掀起“尋根問祖”熱。1994年,第一屆世界何氏宗親懇親大會在馬來西亞舉行後,海外何氏宗長紛紛回祖國大陸探訪何氏發源地。

菲律賓廬江何氏宗親會到北京國家圖書館查閱《廬江何氏大同宗譜》後,組團專程來到廬江,實地考察太始祖(王鹹)之墓。隨之便在每年一屆的世界何氏宗親懇親大會上發起“萬派朝宗,重修始祖墓陵”的募捐活動。2000年10月,由海內外各何氏總會捐資170萬元重修的廬江何氏太祖陵園正式竣工。11月28日,第七屆世界何氏宗親懇親大會在廬江縣隆重舉行。來自海內外16個國家和地區的何氏宗親62個懇親團1200多人聚集何氏太始祖陵園,拜謁始祖(王鹹)公之墓,認守歸祖。澳門特首何厚鏵親筆題詞“葉茂源遠”並製作錦旗,委派私人代表何兆明先生專程前來參加大會,以表達宗親之情。

2004年10月2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公佈:廬江何氏太始祖(王鹹)公之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TAG標籤:何氏 廬江 發源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