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四川墊江皮氏續譜前言,姓氏文化淺說

解讀百家姓皮姓。姓氏文化淺說之四川墊江皮氏續譜前言。皮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與臺灣省均未進入前三百大姓。當代皮氏人口在中國大陸人口約14萬左右,屬於人口稀有姓氏之一。

姓氏文化淺說!四川墊江皮氏續譜前言

皮姓文化:皮氏續譜前言

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魯獻公次子仲山甫曾輔佐周宣王中興,受封於樊國(在今河南省濟源縣西南)。其後裔有一名樊仲皮,為周卿士。根據《元和姓纂》及《風俗通義》所記載,樊仲皮為成周賜姓之人,因此,樊仲皮的子孫以皮為姓。皮氏從賜姓以來,同全國各祖人民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

皮氏先祖主居天水郡(今甘肅天水縣和陝西北部地區),繼後在豫章郡等地(轄境內相當於今江西省)耕讀繁衍。直至宋太祖元年,遠修公率部份族人由豫章遷居湖北的麻城、孝感等地。明朝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思明、思通二公奉旨由黃州(今湖北黃崗專區)率眾族人溯長江入四川。

皮氏自周朝受姓以來,大約已傳九十六代。七十三世祖思明、思通入川后,繼承先祖教誨,教育子孫勤耕讀,對推動社會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七十四世祖孟誥奉旨平幽州戰亂有功,出仕安吉州(共轄德欽、孝豐、武康三縣)。孟誥公告老來川,卒後葬於今墊江縣長龍鄉皮家拱橋壩皮家老灣。八十世祖有升在明朝神宗時官居總鎮。八十一世祖俸甲在明朝萬曆年間任重慶府都督。八十四世祖皮瑞考中進士,奉官司忠州。八十四世祖皮倫,清朝恩進士,出仕涪州(今涪陵市所屬枳城、李渡兩區和武隆、墊江縣的部份地區)。

思明、思通居川后,還制定了“訓勉條十則”、“教誡八條”。提倡“嚴立身、教父母、尊長老、調子孫、勤耕讀、節財用、存忠厚、慎交遊、睦鄉鄰、恤孤貧”等,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告誡吾族子孫“禁賭博、反遊惰、杜傲慢、絕逆倫、莫奢侈、制豪氣、控邪僻、勿爭訟”。這些更是皮氏興旺發達之根本。吾族子孫應世世代代牢記先祖遺訓,揚荊楚之風韻,融巴蜀之精魂;承先啟後,繼往開來,與巴人後裔及中華各族人民同心協力,和衷共濟,為建立富裕文明的墊江家鄉,為建成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中華民族而努力奮鬥。

追本溯源,尋根歸宗,是皮族子孫長期夢寐以求的宿願。不少有識之士曾先後多次商討踐行,歷經艱難險阻,孜孜以求,都未遂願。1997年2月,皮族子孫發揚中華民族之美德,再次追本溯源,商討續譜事宜。續譜一事在族人中傳開後,墊江縣周嘉鎮大順場皮家溝皮廣東父子叔侄獻出了他們備受磨難而得以儲存下來的《皮氏家譜》。此譜系清康熙壬寅年(公元1722年)皮正瑛由壁山縣攜皮氏歷代家譜來墊江編寫而成,因此得以瞭解皮族的淵源。皮氏子孫以此譜為基礎,參考各支系蒐集掌握的可靠資料;細分析,詳對照,探本源,尋佐證,訪親友,搞調查,大會講,小會訪,求大同,存小異;齊心合力,歷時十餘月,續編成這本新《皮氏家譜》,奉獻給墊江皮氏族人。並希留傳後世,讓皮氏家族的光榮傳統以及“清白傳家,勤儉持家”的家風世世代代相傳,以不辜負前人之志也。

編者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