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惠東漁歌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惠東漁歌因曲調品種多樣,旋律韻味獨特,還為音樂創作提供豐厚而珍貴的素材。許多詞曲作家先後來到惠東漁村採風,欣賞古老的文化,創作了大量漁歌題材的作品。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惠州文化。

惠東漁歌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出於對民間藝術的珍視,葉林提起筆,向省委領導寫信,呼籲重視惠東漁歌瀕臨失傳的困境,並談到了自己對拯救惠東漁歌的設想。這封信得到了朱小丹等省委領導的高度關注,信件在批示和影印之後,被下發到各級政府。

今年92歲高齡的稔山鎮範和村村民徐廿四,她是目前年紀最大的惠東漁歌傳唱者,少數第二代傳承人之一。

目前葉林開始著手對漁歌進行歸類和梳理,將最典型的五六首漁歌整理成簡譜,還計劃配上普通話與福佬話兩種歌詞版本。

漁歌發展要“移步不換形”採訪接近尾聲時,老人給我們哼起了一首他整理的惠東漁歌。

廣東省文化部門去年曾向中央申報“惠東漁歌”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接下來工作是推廣和發展漁歌。

葉林認為對不同物件應有不同方式。就專業音樂人的立場,葉林指出,單純運用漁歌素材進行歌曲創作,並不能滿足漁歌的發展需要,應當遵循“移步不換形”的原則,在保留漁歌基本旋律和風味的基礎上編寫新詞,讓漁歌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抒發現代漁民的感受。他認為客家山歌走的路子值得借鑑,尤其是惠州歌手黃紅英最近出版的專輯《客家妹子》,他認為已經達到了客家山歌發展的新高峰。

對大眾而言,葉林認為,應在政府和有關文化部門的支援和倡導下,營造重唱漁歌的文化氛圍,利用媒體手段宣傳推廣漁歌,在學校和全社會普及一些老百姓也能輕鬆上口的經典漁歌等等。另外,漁歌應該有多個版本,不會福佬話的聽眾也可以學唱普通話版本。

TAG標籤:起源 漁歌 惠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