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臺灣棺材板小吃的由來

大家都知道到臺灣就應該去體驗當地的飲食文化,臺灣菜文化中的各大夜市最為出名。
  想到夜市裡滿目琳琅的小吃,就讓人垂涎三尺。
  有那麼一種名字奇特的小吃叫“棺材板”,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種小吃的由來吧!

臺灣棺材板小吃的由來

棺材板是臺南市的著名小吃,因其形狀酷似棺材,所以得此怪名。

棺材板為赤崁食堂創始人許一六先生所研發改良的美食。據說在三四十年前,赤食堂最初以雞肝和蕃茄醬夾在吐司中,做成一種名“雞肝板”的點心,又稱“機關板”。許一六先生在嘗過後,將其改良,將厚片吐司炸酥挖空,填入牛奶麵糊、雞肉、馬鈴薯、青豆仁、蝦仁、花枝等,最後將挖去的麵包皮蓋上,終於製成了一種令他更加滿意的點心。但如何給這種點心取個新的名字,他想來想去沒想出來。有一天,他忽然發現新的點心怎麼看怎麼像棺材,於是就決定命名為“棺材板”。

或許由於製作特別、口味特殊,加上名稱的“怪”與“邪”,最後這種點心受歡迎的程度,遠遠超過了“機關板”,成為臺南至今盛行的獨特小吃。

如今,棺材板的做法是將麵包切成薄薄的麵包塊,下鍋油炸,掀起炸酥的一面,把中間挖空,再裝入由雞肝、雞腎、豌豆、馬鈴薯,胡蘿蔔、地瓜粉、牛奶和蝦仁等精心調製的作料,再於麵包面上蘸上醬料,就成了大名鼎鼎的棺材板了。酥脆的外皮配上香滑可口的肉餡,香味濃郁,營養豐富。

看來棺材板不僅能吃,而且好吃,吃時用刀叉逐塊逐塊的切來吃。不過需要提醒的是,棺材板一定要趁熱吃,這是因為放在麵包裡的餡料,成分含有很高的麵粉質,放久了易變酸變溼軟,自然就損失了美味。所以臺灣賣棺材板的小吃攤,都是採用現點現炸的方式。

TAG標籤:由來 臺灣 小吃 棺材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