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你能猜對嗎,六個過百萬的雲南少數民族

雲南少數民族人口是我國其它各省市少數民族最多的,共有26個少數民族在雲南省居住。雲南少數民族人口中,最多的是彝族,最少的是獨龍族。那麼,你知道在雲南的少數民族當中,有幾個民族的人口是過百萬的嗎?彝族看來是必佔一方了,那就看看你能不能猜對其它幾個。

六個過百萬的雲南少數民族:彝族471萬;白族151萬;哈尼族142萬;傣族114萬;壯族114萬;苗族104萬;

六個過百萬的雲南少數民族,你能猜對嗎

彝族
  彝族主要分佈在雲南、四川、貴州、廣西等省區,現有人口657萬多,其中雲南最多,有405萬多人。彝族是雲南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佔全國彝族人口的60%左右。雲南絕大部分縣市都有彝族分佈,而以楚雄彝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哀牢山區、烏蒙山區和滇西北大涼山一帶比較集中。彝族歷史悠久,有自已的語言文字,民間文化藝術豐富多采。其《太陽曆》和《十二獸曆法》有其獨特之處。自稱他稱有多種,主要的有撒尼撥、阿細撥等。
  彝族少女在15歲前,穿的是紅白兩色的童裙,梳的是獨辮,一滿15歲,有的地方就要舉行一種叫“沙拉洛”的儀式,意即“換裙子,梳雙辮,扯耳線”,標誌著該少女已經長大成人。15歲以後,就要穿拖地長裙,將單辮梳成雙辮,戴上繡滿彩花的頭帕,還要將童年時期穿耳的舊線扯下,換上銀光閃閃的耳墜。“沙拉洛”儀式標誌著少女的黃金時代開始了。在雲南永仁等地的彝族,還舉行一年一度的賽裝節。屆時,從六七歲的小女孩到七、八十歲的老太太,紛紛穿上自己最心愛,最漂亮的繡花衣裳,成群結隊趕來,參加隆重快樂的賽裝節,顯示自己精巧的手藝和才智,學習別人的經驗。她們互相欣賞交流,比賽誰的服裝最美,誰的手藝最高。她們還在一起唱歌跳舞,興盡方散。

六個過百萬的雲南少數民族,你能猜對嗎 第2張

白族
  白族共有160萬人,其中雲南有134萬人,80%以上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散居昆明、元江、麗江、蘭坪等地。白族自稱白子、白尼、白夥、白人。白族的歷史悠久,經濟文化發達,公元前二世紀就與中原漢族有較為密切的經濟文化聯絡,受其影響較深,現在習俗部分與漢族相同。白族使用漢字書寫,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藝術豐富多采。如優美動人的民間傳說《望夫雲》、《蛇骨塔》等。音樂舞蹈有“大本曲”、“白族調”、“霸王鞭”等。白族的文化水準較高,各種人才輩出。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雕龍畫鳳,堅固結實,具有很深的文化內涵,遠近聞名。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大理地區的男子多穿白色對襟衣,外套黑領褂,海東地區男子則外套皮領褂,或皮質、綢緞領褂,俗稱“三滴小”,腰繫皮帶或繡花兜肚,下著藍色或黑色長褲。女子服飾則各地不一,大理地區多穿白上衣,紅坎肩,或是淺色上衣,外套黑絲絨領褂,腰繫繡花短圍腰,下著藍色寬褲,足穿繡花“白節鞋”。未婚婦女梳獨辮子於頭頂,並以鮮豔的紅頭繩繞在白色的頭巾上,紅白相襯,相得益彰。已婚婦女改為挽髻。白族婦女有佩帶耳環、手鐲的習俗。居住在大理洱源縣的白族婦女喜歡的一種頭飾叫“登機”,它是姑娘心靈手巧的標誌。每個姑娘都要親手精心縫製一頂“登機”,戴在頭上去探親訪友,趕集幽會。

六個過百萬的雲南少數民族,你能猜對嗎 第3張

哈尼族
  哈尼族共有125萬多人,其中雲南有124.8萬多人。哈尼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紅河和瀾滄江的中間地帶的哀牢山區。其族源和隋唐時期的“和蠻”有關係,有“哈尼”、“和尼”、“布都”、“碧約”、“卡多”、“雅尼”等自稱。他稱有20多種,建國後統稱為哈尼族。哈尼族的歷史悠久,早期與彝族、拉祜族等同源於古代的羌人。隋唐時代,哈尼族與彝族的先民又同被稱為“烏蠻”。哈尼族有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至今仍在村村寨寨蔚然成風。
  哈尼族的服飾多為黑色、藍色鑲彩色花邊。男子多穿對襟上衣和長褲,以黑布或白布包頭,老人喜戴帽。女青年愛用銀鏈、銀幣、銀泡為胸飾。哈尼族民間口頭文學豐富多彩,但由於有語言無文字,有的已失傳。哈尼族喜愛音樂,男女老少能歌善舞,平時都喜歡隨身攜帶樂器。在盛大的傳統節日裡,哈尼族男女唱歌跳舞、打摔跤、磨秋、射弩,熱鬧異常。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把宴席擺到街心,飯桌相連成長龍,進行長街宴,同喝“街心酒”,共慶新春佳節。表現了哈尼族相親相愛,團結互助的精神。

六個過百萬的雲南少數民族,你能猜對嗎 第4張

傣族
  傣族人口162萬多人,其中雲南有101.4萬。傣族是雲南特有的民族,世代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氣候的肥沃富饒的壩子,主要聚居在西雙版納、德巨集兩州和耿馬、孟連、新平、元江的河谷壩區,小部分居住在景谷、景東、金平、雙江等30多個縣區。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傣族歷史悠久,文化豐富多彩,、並以豐富的民族民間文學藝術著稱於世。音樂、舞蹈、民歌、民間傳說故事等富有民族特色,影響甚廣。
  傣族村寨多臨江河湖泊,住宅通常每戶一座竹樓,竹籬環繞,果樹、翠竹掩映,環境十分優美。傣族人民性格溫和,喜愛歌舞。有人說,傣族婦女的穿著打扮,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它就像孔雀開屏一樣,五彩繽紛,美不勝收,令人歎為觀止。傣族婦女一般喜歡穿著窄袖短衣和統裙,把他們那修長苗條的身材充分展示出來。上面穿一件百色或緋色內衣,外面是緊身短上衣,圓頸窄袖,有大襟,也有對襟,有淡黃、淺綠、雪白、天藍等多種色彩。有不少人還喜歡用肉色就料縫製,若不仔細看,還看不出袖管,前後衣襟剛好齊腰,緊緊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銀腰帶繫著短袖衫和統裙口,下著長至腳背的統裙,腰身纖巧細小,下襬寬大。傣族婦女的這種裝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圍”之美,加上所採用的布料輕柔,鮮豔明快,會給人一種婀娜多姿,瀟灑飄逸的感覺。傣族男子一般都穿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長管褲,用白布、青布或緋布包頭,有的戴呢禮刷帽,顯得瀟灑大方。傣族無論男女,出門總喜歡在肩上挎上一個用織錦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調鮮豔,風格淳樸,具有濃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圖案多種多樣,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種圖案都含有具體的內容,如:紅、綠色是為了紀念祖先;孔雀圖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圖案象徵著五穀豐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現了傣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六個過百萬的雲南少數民族,你能猜對嗎 第5張

壯族
  壯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共有1548萬多人,雲南的壯族佔全國壯族的7%左右,主要聚居在文山州。壯族由古代住在華南的“百越”一支發展而來。秦漢時泛稱“西甌”、“駱越”、“烏滸”、“濮”、“僚”等,宋代稱“撞”。建國後改稱“僮”,1965年根據周**的倡議,經批准,將“僮”改為“壯”。自稱和他稱20餘種,主要有“儂人”、“沙人”、“土僚”等。早在公元前三世紀,居住在今廣西雲南的壯族就和當時中原人民有了較為密切的交往。
  壯族人民在歷史上就善於利用豐富的水利資源種植水稻,婦女則擅長紡織和刺繡,所織的壯布和壯錦,均以圖案精美和色彩豔麗著稱,還有風格別緻的“蠟染”也為人們所稱道。在服飾上,男子與漢族無多大區別,婦子則多姿多采,特別喜歡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絲線繡上花紋、人物、鳥獸等,色彩斑斕。
  壯族還以唱山歌聞名,山歌言詞婉轉、講究押韻、富有感染力。山歌有講述歷史的古歌,傳授生產技術的“生產歌”,以及“酒歌”、“情歌”。壯族還善舞,具有悠久歷史的“銅鼓舞”,節奏鮮明,舞步雄健。

六個過百萬的雲南少數民族,你能猜對嗎 第6張

苗族
  苗族有739萬多人,主要聚居在貴州省的南部和湖南省的西部。雲南的苗族有89.6萬餘人,佔全國苗族人口的15%左右,散居在87個縣市,其中多數居住在文山州、紅河州和昭通地區。苗族的歷史悠久,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定居在湖南洞庭湖和沅江流域一帶,從事漁獵和農業生產。後經過歷代不斷地遷徙進入西南地區。苗族居住分散、支系較多,有青苗、花苗、白苗、獨角苗等。
  苗族的服飾各地不同,男子多用布包頭,身穿短衣褲,但苗族婦女的穿戴普遍比較講究,尤其是盛裝,極為精美,花飾很多,有的裙子有四十多層,故名“百褶裙”。衣裙上面繡制的各種圖案,古色古香,異彩分呈。婦女擅長紡織、刺繡、蠟染、工藝十分精湛。苗族歷來以能歌善舞聞名遐邇。苗族的歌曲調較多,有質樸莊重的古歌,豪邁奔放的飛歌,纏綿動聽的情歌,還有酒歌、喪歌等,無不各具特色、韻味無窮。

TAG標籤:少數民族 雲南 百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