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具有濃郁南國地方色彩的南音說唱

南音說唱是在木魚和龍舟的基礎上吸收了其他的地方戲曲的曲調,從而形成的。它旋律婉約而優美,有著濃重的南國地方色彩,南音說唱也是許多文人雅士喜愛的一種戲曲。本期的澳門文化為您帶來具有濃郁南國地方色彩的南音說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具有濃郁南國地方色彩的南音說唱

南音說唱,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音大體上分兩類:“地水南音”和“戲臺南音”。“地水”為卜卦術語,廣東將盲人稱為“阿水”,所以盲人所唱的南音稱為“地水南音”。

地水南音常用的伴奏樂器有箏、簫、椰胡、秦琴、洋琴與拍板等,而伴奏樂器的數量通常不多於五件。大約20世紀初,地水南音被吸收到粵劇、粵曲音樂中,成為“戲臺南音”或”粵曲南音”。南音樂器包括秦琴、椰胡、簫、三絃、箏。

地水南音—20世紀初,南音的主要演出場所為私人寓所、酒樓、街頭和妓院等。演唱者多為失明藝人,又稱瞽師、瞽姬或師孃。“地水”為卜卦術語,而廣東人將盲人稱為“阿水”,所以盲人所唱的南音稱為“地水南音”。大約20世紀初,地水南音被吸收到粵劇、粵曲音樂中,成為“戲臺南音”和“粵曲南音”。傳統的地水南音於20世紀70年代後期已幾乎成為絕唱,而戲臺南音和粵曲南音至今仍為撰曲家所樂用。

南音是用廣州方言演唱的說唱形式,也是粵劇、粵曲常用曲牌,有說它是在木魚、龍舟的基礎上吸收揚州彈詞(吳聲)等曲種的 曲調發展而成的,為了與廣東以外的吳聲區分,即以“南音”(南方曲調)名之,它比木魚、龍舟的音樂性強,因而作為獨立的曲種出現在舞臺上的機會很多。

南音的句格、聲韻要求相當嚴整,有伴奏、有快板與過門音樂,旋律婉約優美,有著濃郁的南國地方色彩,早期的南音傳唱範圍多在文人雅士之中,傳統作品也多是傷春怨夢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