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布朗族種茶飲茶的傳統習俗

隨著人們在物質上的充實,精神文化也不斷在發展。而從物質到精神上的發展,最明顯的是茶。布朗族文化中的茶是從形形色色的種茶方式,到別具一格的飲茶功夫,逐漸形成了中國傳統的優秀民族文化。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看看布朗族種茶飲茶的傳統習俗吧。

布朗族種茶飲茶的傳統習俗

茶葉種植
  據民間口碑傳說,在雙江這塊土地上,布朗族是居住時間最早最長的土著民族,約有3-4千年的歷史。其中公弄、大邦協、賽罕、邦丙、大南植、大忙蚌、胖品、忙冒、忙戛等布朗族村寨農戶超過百家。布朗族是最先發現茶樹和茶葉可以食用且能治多種疾病的民族,勐庫大雪山萬畝上千年古茶樹被發現,就證明居住在古茶樹山中的公弄布朗族的祖先們把野生古茶樹籽撿回來繁育種植和飲用,然後逐步推廣開來,再形成樹齡四、五百年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

布朗族對茶葉情有獨衷,居住在中高海拔地區的布朗族部落村寨周圍都栽有零星的茶樹,遠古時期多為自栽自用。近代以來,隨著茶葉被人們廣泛應用,社會需求量擴大,商品交換形式的出現,各民族互通有無,布朗族開始慢慢地擴大茶葉種植,至新中國成立前,在勐庫公弄、五家村,沙河邦協一帶的布朗族種植茶葉已成相當規模,最多的一戶人家就有四、五十畝茶園。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人民政府的重視支援下,布朗族群眾緊緊依靠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抓住國家大力扶持茶葉生產的機遇,積極引進勐庫大葉茶良種,進行育苗栽種。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絕大部分的布朗族村寨、農戶都種上了茶葉,少的一戶半畝一畝,最多的一戶達到七、八十畝以上。

布朗族種茶飲茶的傳統習俗 第2張

布朗族吃“得責”生茶、酸茶、烤茶、清竹茶。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後裔,是最早的種茶民族之一,千年前的布朗祖先叭巖冷種茶的史事,保留在思茅市瀾滄縣《奔悶》創世紀地方史和布朗族《祖先歌》中,他把野生茶“得責”經人工栽培後的茶叫做“臘”,為後來的傣族、基諾族、哈尼族伲人、卡多人所借用,均稱茶為“臘”。布朗族在今思茅市和西雙版納州均有居住,布朗族飲茶的獨有方式包括吃“得責”生茶和口含“臘”茶、吃酸茶、吃烤茶、煮青竹茶等幾項內容。

吃“得責”生茶:布朗族古代把野茶作為野菜,當“佐料”食用,稱為吃“得責”生茶。至今瀾滄縣景邁、芒景的布朗族上山幹活時,帶上冷飯、醃菜、辣椒和鹽巴,吃飯時摘上一把生茶“得責”,蘸鹽巴、辣椒當飯吃。口含“臘”(茶):隨著布朗族對“得責”野生茶的認識加深,經過人工種植、馴化、轉化成栽培型茶葉即“臘”後,需求量也增加,發展到大面積種植的新階段,布朗族人日常把“臘”(茶)採下來帶在身上,勞動時累了就把“臘”(茶)放到嘴裡含著,用口含“臘”的方式來消除勞累,保健身體。

酸茶是布朗族自食、招待貴客或作禮物相饋贈的一種醃菜茶。制酸茶的時期在每年五六月份,將鮮葉蒸熟,放在陰涼處晾乾水氣後,裝入竹筒中壓緊封好,埋入土中,幾個月乃至幾年以後,遇上喜慶之事或客人來訪時,將竹筒挖出,取出茶葉拌上辣椒,撒上鹽巴來款待賓客,可以直接嚼食,茶葉酸澀、清香、喉舌清涼回甜,幫助消化和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