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傳統與地方的結合,南通祭祀習俗

南通是個比較特殊的地方,追溯歷史我們發現這裡大部分都是外來人員,因而形成了當地獨特的人文氣息。南通人的祭祀文化便多少有些與周圍的城市有所不同。不過也有與傳統地方的結合,具體是什麼,就一起往下看看吧。

南通祭祀習俗:傳統與地方的結合

南通成陸較遲,南通的先民多為“流人”和外來的移民,故而南通的民俗風情,與周邊地區既有相似之處,更有不少獨特的地方。傳統節日從春節開始,接連不斷,差不多每月每季都有,每個節日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

除夕:從清早起,各家各戶就著手準備豐盛的年夜飯。當家人貼門神、春聯、招財和喜箋;牆壁上糊花紙、貼年畫;堂屋內張掛祖宗“神子”,換上灑金團花大紅新對聯,神櫃上供上糕饅供果品。

中午祭祖,俗謂“燒經”。簡單供上魚、肉、蛋、油煎豆腐四樣菜,另加一大滿碗米飯,另備酒水和筷子,以寄託對親人的緬懷感恩之情。

傍晚,農村有以盛滿石灰的蒲包在地面打囤子的風俗,祈祝來年人畜平安、五穀豐登。同族長者在日落之前,去附近土地廟祭祀,香燭紙馬,恭敬如禮。

晚上,全家團聚,俗稱吃“團圓飯”或“年夜飯”。如有親人外出未歸,要留下一個座位或備上一份酒杯碗筷,表示此人與全家一起歡度佳節。吃過團圓飯,全家人圍坐談天,孩子們最高興的莫過於拿到長輩們用紙包著的一份壓歲錢。

子夜前後,舉行“接送天地”儀式。明燭高香,恭迎諸神下界,考察善惡。此時,主婦已將次日的米粉小圓子搓好,帶領孩子睡覺,只留下戶主和家中成年男子喝酒“守歲”。子夜時分,燃放鞭炮,頂禮膜拜,送諸神迴天。鞭炮聲中,迎來新春新歲,迎來希望和憧憬。

南通元宵節正月十五元宵節,亦稱上元節,俗稱正月半。南通舊時從正月十三開始上燈,正月十八落燈,有“十三、十四神看燈,十五、十六人看燈,十七、十八鬼看燈”之說,並有“上燈圓子落燈面”之舉。

期間,城隍廟中看燈的人絡繹不絕。明末清初,城中包壯行家做出的彩燈聞名遠近,稱為“包燈”。這天,鄉下尚有出嫁女請娘之俗。傍晚,農家有煨百蟲、放燒火、爆白花之舉。

南通女兒節每年的二月二是南通的女兒節。每逢這一天,凡有出嫁的女兒,都會回孃家,與自己的父母敘天倫之樂。歌謠說:“二月二,家家人家帶女兒,挑蒿兒,做餅兒;不接女兒,窮鬼兒;女婿不來,肉龜兒;女兒不來,爛腿兒。”

二月八年級也是土地公公誕辰,人們忘不了大地的孕育之情,例有祀神之舉:“五土五穀之神”,實在是社日祀之以祈農,乃企盼豐收。南通的啟東、海門、通海地區二月二要吃撐腰糕。謂之吃了撐腰糕下地腰不疼。

南通清明節南通在清明時節祀祖先、祭掃墳墓以清明前後十天為期。舊時有墳塋的人家要把雜草除去,培上新土,做新墳塋帽子(圓柱形的土塊),在其下面壓上“上墳旗”說明先人之墳已經祭掃過了,並表達對祖先的懷念之情。海門人則用黃紙剪貼“太平”二字於墳頭,祈求先人保佑之意。

南通祭祀習俗:傳統與地方的結合 第2張

清明,南通還有插柳、兒童戴柳條所扎之圈、用柳之嫩芽攤麵餅的習俗。相傳為紀念隱士介之推。清明前後孩子還會到郊外去“放鷂子(風箏)”,這也是南通的一大習俗。

南通立夏那天,南通時興孩子胸前掛蛋。相傳瘟神嗜睡,直至立夏之日方醒,散瘟布疫,孩童胸前掛蛋者最甚。女媧聞訊,與瘟神辯理,瘟神無奈承認,立夏之日,凡孩童前掛蛋者一律不得傷害。

傳說雖無從稽考,但這天孩子母親總要選擇個頭大的鵝蛋、綠殼的鴨蛋、紅通通的雞蛋,煮熟掛於孩子胸前,同時還留下兩句謠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見的腹漲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立夏之日多食禽蛋,“美食家”們還特地做上一碗甜菜蛋湯。

南通端午節南通民謠有:“五月五,洋糖粽子過新年,吃了端午粽,方把棉衣送。”之說。南通人過端午節,除了吃粽子、漿糟(酒釀)、烤大蒜頭、大蒜瓣兒燒黃魚等,午餐菜餚中往往有一碗五色雜陳的菜餚,叫做“和菜”(和方音“賀”)。做“和菜”的材料很普通:粉皮(有一種淡綠色的)、蛋皮、韭菜、瘦肉絲、綠豆芽,一般是五樣。

這天家中房簷下,床蓆下都要放置菖蒲、艾葉以示驅邪,且焚艾條、蒼朮、柏枝煙燻以闢疫。午時普灑雄黃酒於室內,據說可殺蟲闢五毒。

將雄黃酒灑於小兒的手、腳、臉上,在小兒額上用雄黃酒書“王”字,這樣,蛇、蟲、百腳(蜈蚣)不再咬孩子了。這一天孩子還要配戴百索子(五彩縷)、香袋兒,到處香氣四溢。舊時端午,濠河裡還有賽龍舟。

南通乞巧節相傳農曆七月初七日是天上的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之日,晚上躺在韭菜田裡靜靜地等著,就能看見天門開了,仙樂齊奏,這時取磚便成金。

每逢這天夜頭,女人家就要在天井裡頭擺瓜果,向織女星祈禱,請求幫助她們提高刺繡縫紉技術,如有喜子(蜘蛛)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網疏網密,便成為得巧多少的標誌,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討教技術的一種風俗。

童謠唱道“打個七月七,七個奶奶(南通城的方言,指已婚的婦女)上橋乞”。而愛養鳥者則在這天捻剪鳥舌,使它們能學效人話,巧為學舌之鳥。

南通祈子在南通鄉村,流傳著許多婚禮中祈子的風俗。將花生、棗子、栗子、粽子、石榴作為新房的陳設果品,取其生子、早子、利子、中子、籽(子)多之意。

女兒出嫁上轎之前,母親要讓她吃一碗糖水雞蛋,祝福女兒婚後甜蜜,像母雞產蛋那樣多生多育。繫於女兒褲腰帶上的小紅布袋,名為“子孫袋”。嫁妝中分別投放紅棗、桂圓及染紅顏色的紅花生,意為“早生貴子”、“長命百歲”。

【結束語】有沒有發現南通的祭祀習俗即具有周邊城市的特點又有本地自有的形式,傳統與地方文化相輔相成。

TAG標籤:祭祀 習俗 南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