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禁止出國展覽文物,中國永久不準展出國寶

中國文化淵遠流長,遺留下來的文物也是驚讚絕倫,讓人歎為觀止。很多放在現代也仿不出來的國寶,堪稱價值連城,很多文物是國家禁止出國展覽的,珍貴之極。那麼本期的民族文化為大家揭曉中國永久不準展出國寶有哪些?

中國永久不準展出國寶 禁止出國展覽文物

中國永久不準展出國寶之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
  鸛魚石斧圖彩陶缸,1978年出土於河南省臨汝縣(今汝州市)閻村,新石器時代前期的葬具。為紅陶砂質,高47釐米,口徑32.7釐米,底徑19.5釐米。器腹外壁的一側就是著名的鸛魚石斧圖。圖高37釐米,寬44釐米,約佔缸體表面積的一半,畫面真實生動、色彩和諧、古樸優美,極富意境,是迄今中國發現最早、面積最大的一幅陶畫。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2003年被確定為64件不可出國展出的珍貴文物之首。

中國永久不準展出國寶之陶鷹鼎
  陶鷹鼎為新石器時代後期仰韶文化時期文物,1958年出土於陝西省華縣太平莊一座成年女性墓葬,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該鼎高35.8釐米,口徑23.3釐米。陶鷹鼎作為首批禁止出國參展的64件國寶之一,最後一次出國,是在1993年瑞士洛桑,為了幫助中國申辦2000年奧運會而舉辦的一次展覽,回國之後,一直再沒有出過國。目前,中國共有國家一級文物五萬餘件,而陶鷹鼎可謂是國寶中的國寶。

中國永久不準展出國寶 禁止出國展覽文物 第2張

中國永久不準展出國寶之後母戊銅鼎
  中國永久不準展出國寶之陶鷹鼎後母戊鼎(原稱司母戊鼎),又稱後母戊大方鼎、後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後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現為國家一級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名單。

中國永久不準展出國寶之利簋
  利簋,又名“武王徵商簋”、“周代天滅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銅器,1976年出土於陝西臨潼縣零口鎮,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利簋通高28釐米,口徑22釐米,重7.95千克。2003年,利簋隨34件組檔案文獻列入第二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2002年1月18日, 利簋被確定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

中國永久不準展出國寶 禁止出國展覽文物 第3張

中國永久不準展出國寶之大盂鼎
  大盂鼎(Great Yu Tripod),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又稱廿三祀盂鼎,西周炊器。1849年出土於陝西郿縣禮村(今寶雞市眉縣常興鎮楊家村一組,即李家村)。1952年藏於上海博物館,1959年轉至中國歷史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永久不準展出國寶之虢季子白盤
  虢季子白盤(Ji Zibai Plate of the Guo State),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商周時期盛水器,晚清時期出土於寶雞,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是鎮館之寶。該盤形制奇特,似一大浴缸,為圓角長方形,四曲尺形足,口大底小,略呈放射形,使器物避免了粗笨感。四壁各有兩隻銜環獸首耳,口沿飾一圈竊曲紋,下為波帶紋。

中國永久不準展出國寶 禁止出國展覽文物 第4張

中國永久不準展出國寶之明代鳳冠
  古代皇帝后妃的冠飾,其上飾有鳳凰樣珠寶。明朝鳳冠是皇后受冊、謁廟、朝會時戴用的禮冠,其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發展和完善,因之更顯雍容華貴之美。 明清時一般女子盛飾所用彩冠也叫鳳冠,多用於婚禮時。

中國永久不準展出國寶之商嵌綠松石象牙杯
  商嵌綠松石象牙杯為商晚期牙雕,1976年在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現收藏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商嵌綠松石象牙杯高30.5釐米,口徑11.2釐米,口壁厚0.1釐米。牙質作米黃色。上部敞口脣薄,中部微有收斂,腹腔下部安有圓形底,底部比口部稍小,杯身嵌有綠松石。商嵌綠松石象牙杯顯示了古代匠人的工藝才能,為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史增添了新的光輝,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 展覽文物目錄》。

中國永久不準展出國寶 禁止出國展覽文物 第5張

中國永久不準展出國寶之水晶杯
  水晶杯,戰國時期器具,國家一級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90年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戰國墓出土,後收藏於浙江杭州博物館。杭州城北的半山一帶是杭州的傳統墓葬區,密集分佈了歷代古墓葬。

中國永久不準展出國寶 禁止出國展覽文物 第6張

中國永久不準展出國寶之長信宮燈
  西漢長信宮燈,中國漢代青銅器,1968年於河北省滿城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滿城縣西南約1.5公里的山崖上)中山靖王劉勝妻竇綰墓中出土。2010年作為中國上海世界博覽會展品展出。

宮燈燈體通高48釐米,重15.85公斤,整體為一通體鎏金、雙手執燈跽坐的宮女,神態恬靜優雅。宮燈設計十分巧妙,宮女一手執燈,另一手袖似在擋風,實為虹管,用以吸收油煙,既防止了空氣汙染,又有審美價值。此宮燈因曾放置於竇太后(劉勝祖母)的長信宮內而得名,現藏河北省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