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德昂族有什麼節日,德昂族節日和習俗

  中國的民族有很多,但是世人都熟悉的民族佔的比例卻很少。能熟悉是因為經濟比較發達,發展比較快。有些民族座落在落後偏遠的山區,經濟滯後。也有的是因為自然風景優美,開發了旅遊商業的,被人們所熟知。
  那麼,我們一起來德昂族文化看看德昂族節日和習俗,德昂族有什麼節日?去旅行做客時也能略知一二他們的風俗。

德昂族節日和習俗,德昂族有什麼節日

  德昂族的介紹
  德昂族的歷史
  中國境內約有1.6萬(1990年)德昂族;緬甸境內有30萬左右的德昂族,並擁有3000千人左右的武裝部隊“德昂民族解放軍”。德昂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支。文字流傳不廣,主要用於記載本民族的歷史、道德、法規和書寫佛經等。不少人通曉傣語、漢語或景頗語。德昂族是雲南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先民最早居住在怒江東岸、瀾滄江西岸的保山一帶,因不服哀牢人(傣族先民)的統治,逐步向西南方向的緬甸西北部遷徙,定居在緬甸西北部及與中國交界一帶的深山中。

  德昂族,又稱“崩龍族”,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緬甸聯邦共和國交界地區的少數民族。中國一側居住在雲南德巨集、保山、臨滄等地的深山中,緬甸一側居住在撣邦、克欽邦等地的深山中,與傣族(撣族)、景頗族(克欽族)、佤族等民族交往密切。

  歷史上,德昂族曾被稱為“撲子”、“茫人”、“蒲人”等稱呼,自清代起,史籍乾隆《東華錄》,光緒《永昌府志》等書根據傣族對他們的稱呼並記載為“崩龍”,當地漢族又根據他們婦女服飾的特點,分別把“別列”支系稱為“紅崩龍”,“汝買”支系稱為“黑崩龍”,“汝波”支系稱為“花崩龍”。解放後民族識別時沿用了“崩龍”這個名稱,後來根據本民族意願,並報國務院批准,自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一日起正式稱為”德昂族”。

  德昂族有汝旺、汝果、汝峨、汝進、汝本、汝波、汝別牙、汝買阿、汝昂、汝臘、汝王、汝科、汝別列、幹得別列、汝不峨、汝布冬、汝孟丁、汝孟得丁、汝格若等多種支系。而中國德巨集的德昂族則自稱“德昂”,臨滄的德昂族自稱“尼昂”或“納昂”。“昂”為民族自稱,意為“山岩”、“巖洞”的意思。“德”、“尼”、“納”為尊稱的附加語。

  德昂族的語言
  德昂族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支,該民族除說本民族語外,還能講附近民族的語言,如傣語、漢語、景頗語和佤語等。德昂族的傳統節日,德昂族的風俗習慣

  德昂族的文學
  德昂族的文學主要是民間文學,形式多樣,主要有神話、傳說、史詩、寓言、笑話、詩歌等,大部分是靠口頭流傳下來的,有些是利用傣文或用傣文字母拼寫本民族語記載下來的,這就形成了“古歌”,如《達古達楞格萊標》(古代先民的傳說)、《寶葫蘆》、《洪水的故事》等。

德昂族節日和習俗,德昂族有什麼節日 第2張

  德昂族的舞蹈
  象鼓舞:德昂族的舞蹈,廣為流傳的是象腳鼓舞。由敲鼓,打著鋩、鈸的男子帶頭,其他男女老少跟在後面,按一定步法,手勢繞圈而舞。也有男女分成兩圈,男子組成外圈,女子組成內圈。由一戴草帽的男子帶頭擊鼓,其他男子跟隨,提起大褲腳,露出腿上所剌花紋,繞場歡舞。婦女組成的內圈,排頭的女青年擊鋩鑼,與擊鼓男青年配合,跟隨的婦女亦與男子並排而舞。

  水鼓舞:水鼓舞是德昂族所獨有的,其步法,形式基本與象鼓舞相同,擊敲時把鼓繩掛在脖子上,水鼓抱在胸前,右手持錘擊大頭鼓面,左手以掌拍小頭鼓面,兩手相互配合,擊出節秦。

  佛鼓舞,佛鼓,意為“佛”之鼓,德昂語稱“耿冷牙啪拉”,是佛爺(和尚)專門保管,並經佛爺批准才能使用的鼓。用佛鼓作伴奏樂器而跳的舞,叫“佛鼓舞”。

  德昂族的音樂
  “格楞當”:古老的樂器,在潞江壩的德昂族中儲存著一種水鼓,德昂語稱之為“格楞當”,水鼓是因使用時需注入一定的清水而得名,一般是用在經三十公分左右,長約七十公分的圓木挖空,兩頭蒙以牛皮製成。

  賽鼓:這是一具長僅七十公分左右,直徑僅三十公分左右的小型鼓。這具鼓有它的一段歷史。那是好多年前,遮放土司為了表現在他統治下的昇平盛世,要在民間舉行慶祝,於是通告他所管轄下的民族,村寨百姓,按他所設定的行政平位各製作一具最好的鼓,屆時參加比賽,得勝者受獎。德昂族、傣族都用自己的鼓參加比賽,結果最受歡迎的是一具德昂族製作的鼓,由於它製作精良,聲音清脆,響亮,博得了人們的讚譽。這具鼓被土司留作紀念,仍保留在遮放傣族群眾家中。

  德昂族的取名文化
  德昂族習慣於按屬相和排行給孩子取名,也使用漢族的十二生肖:查(鼠)、包(牛)、衣(虎)、卯(兔)、光(龍)、沙(蛇)、牙(馬)、麻(羊)、新(猴)、收(雞)、滅(狗)、交(豬)。生日的屬相是什麼,就以什麼為名。男孩的屬相前加“阿”,女孩的屬相前加“立”。

  例如,牛日生日男孩叫“阿包”,牛日生的女孩叫“立包”。若按排行取名,則不分男女,稱呼為臘所(老大)、臘左(老二)、臘約(老三)。

  德昂族結婚生下孩子後,便有諱名的習慣。凡有了孩子並已取名的年輕夫婦,包括他們的長輩在內,不管什麼人,此後都不能直呼他們的名字了。

  德昂族家裡若長子或長女早死,則以次子或次女的名字代替稱呼其父母。有的還沒有生兒育女,但也可以預先取下子女的名字,而按此名來稱呼。德昂族以為,對已有子女或雖死子女但年齡較大的人,再去直呼他們的名字如“何阿呆”、“李臘翁”等,是不禮貌的。

德昂族節日和習俗,德昂族有什麼節日 第3張

  德昂族的經濟
  德昂族人以農業生產為主,也善於種茶,素有“古老茶農”的美稱。茶葉是德昂族重要的經濟來源。德昂族很早以前就有自己的銀匠,能用碎銀鑄造銀手鐲、銀排扣、銀項圈、銀菸斗等,還善於在各種銀製品上雕刻花紋圖案,花紋細緻、簡樸。早在隋唐時期,德昂族就“披五色裟羅籠”,至今仍為自己紡線、染色和織布,作成極有本民族特色的民族服裝。他們還擅長編織竹器等生活用品。

  德昂族的傳統節日
  德昂族也和其他少數民族一樣有著自己的傳統節日,以下是德昂族的傳統節日一起來了解下:

  德昂族的做擺
  “做擺”是德昂族人賧佛活動之一。“做擺”日期是根據村寨是否具有財物條件來決定舉行的。日期不定,數年舉行一次,每次3—5天。由村寨頭人、家族長共同推選出“做擺”的承頭人。承頭人選出之後,便著手籌積資金,併到寺院拜賧佛,敬獻貢品等。“做擺”之意是祈一村寨和家中人平安生活、消祛災難。由佛爺念《長拉尼亞》經,以求大家有吃有穿,年年富有。

  德昂族的供登滿
  供登滿,德昂語即祭地,供登滿是雲南省西雙版納等地德昂族宗教節日。每年播種包穀結束時舉行。屆時全寨湊錢買豬、雞各一隻,每戶準備一籮碎石。祭祀時,在地邊栽一根木樁,把碎石倒於樁旁,然後殺牲設祭,求地鬼保佑莊稼免受災害,顆粒飽滿。這一天,全寨人不許動土,也不能舂米,以免觸怒地鬼。

  德昂族的採花節
  德昂族和傣族一樣也過潑水節,是在清明後第七天開始,一般要過三天。不同的是,他們把上山採花的第一天叫做採花節。這天,天剛泛起魚肚白,鋩鑼、象腳鼓聲就響徹村寨,人們打扮得花枝招展一起到山裡去採花,在野外舞蹈、對歌……傍晚回來互贈鮮花,相互祝福,並將花插在自家的花罐裡、籬笆上……夜裡,青年男女又歡聚一堂,演奏悠揚的葫蘆笙,進行動人的對歌。德昂族的傳統節日,德昂族的風俗習慣

  德昂族的潑水節
  潑水節是德昂族節日中最隆重的節日,在每年的陽曆4月14日至16日舉行,節期為3天。潑水節的頭天清晨,男女老少都換上盛裝,特別是姑娘們打扮得鮮豔奪目,老人把已準備的食品和各色紙剪小幡旗、香炷、蠟條等貢品攜往莊房貢於佛堂神龕。然後,信徒把準備好的水龍木槽支架於小佛房內,小佛房四周擺著十餘尊小佛像,並將轉水花筒插於龍頭穴孔中。

  晌午,佛爺誦經畢,便開始舉行潑水儀式。眾民以潑水用的小竹筒盛來清泉水,依次倒入龍槽,水即順龍槽流入轉水花筒推動旋噴水器,反覆旋轉灑水洗四周小佛身。浴佛畢,眾民們在象腳鼓、鋩鑼聲中盡情互相潑水,表示吉祥如意。

德昂族節日和習俗,德昂族有什麼節日 第4張

  德昂族的入雨安居節(關門節)
  “入雨安居”節(佛教詞語),每年陰曆6月15日舉行,為期2天。全寨信徒都要攜帶貢品前往佛寺賧佛,參拜佛像,聽佛爺唸經,乞求佛祖保佑寨中人平安生活、五穀豐登。16日傍晚,佛爺便將寺院大門關閉三個月。在關門節三個月內,寺院所在僧侶都要遵守佛規,即不能串寨,不喝酒等。信徒也不能殺牲、談情說愛和結婚等。

  德昂族的祭鬼樹
  祭鬼樹節是雲南省保山一帶德昂族民間的宗教節日,每年潑水節(農曆四月)後第三天舉行。這一地區大一些的德昂族村寨,都有四個寨門,謂之“鬼門”,“鬼門”邊有一棵大樹叫“鬼樹”;祭“鬼樹”是在夜間五更時分,由二十到三十個成年男子抬著一塊畫有龍、虎等凶猛野獸的木牌,邊敲傻邊高聲唸經,送到“鬼樹”邊,再供些米飯和小菜,然後悄悄溜回家。去時敲鑼唸經意在讓鬼聽到後退出鬼門,返時靜悄無聲是怕鬼知道後跟隨回家。

  德昂族的祭天
  祭天節是南省西雙版納等地德昂族宗教節日。每年農曆七月擇日舉行,祭天時,各家攜一隻雞,一壺酒到自家地裡,殺雞時,雞頭須朝上,讓雞血向天噴灑,然後,將雞向空中拋去,並灑酒一盅,表示將雞酒奉獻給天。相傳在洪荒遠佔,世上僅有天王和地母。他們感到很孤單。有年七月,狂風颳來一百片樹葉,天王自言自語地說:“這一百片樹葉,要都能變成人就好了。”果然,一百片樹葉變成了一百個人,其中男女各半,這一百人就是後來德昂族的祖先,所以,德昂族人每年七月要舉行祭天儀式。

  德昂族的出雨安居節(開門節)
  “出雨安居”節(佛教詞語),每年從關門節始至陰曆9月15日止,期滿三個月後,即舉行開門節儀式。但兩個節日之間佛爺經常唸經,信徒都要前往寺院聽唸經。全寨父老都要到莊房參拜佛,青年人要敲鋩鑼、象腳鼓,以求神保佑。開門節過後,僧侶即將佛寺大門開啟,便可串寨。

  德昂族的祭幡杆
  祭幡杆節雲南省思茅、瀾滄一帶部分德昂族宗教節日。每年傣歷三月十五日舉行。當地每個德昂族村寨中心都栽種著一棵高大的“神樹”,四周再栽幾棵小“神樹”,並以竹籬圍住,謂之“幡杆,。屆時,全村老幼停止生產勞動和禁出遠門,均集中到幡杆前舉行盛大的祭祀神樹活動。祭前每家都要製作一矛狀木杆,以護衛幡杆。放矛杆時,須請人誦經,然後由各家家長跨人籬內,將頭年靠在幡扞周圍的矛杆取出,換上新矛杆,並用白線數根將所有長矛纏繞於幡杆上然後祈禱全村平安無事。

  祭祀時,將各家送的糯米粑粑集中供祭。祭祀結束,由一位懂得佛經而又德高望重的“安長”把糯米粑粑分給參加儀式的人。在祭幡杆的當天下午,所有寨門要道,要派兩人看守,防止外村人畜進人,即使是親朋來訪,也不得闖入,否則認為會給全村人帶來不幸,違犯者交村老酌情處罰。

德昂族節日和習俗,德昂族有什麼節日 第5張

  德昂族的仁登阿卜
  仁登阿卜,德昂語即祭龍,雲南省德昂族宗教祭祀節日,每年農曆三月,由佛爺選定具體日期舉行。屆時,全寨男女老幼都前注清水池邊,殺豬,宰雞進行祭祀。佛爺在一張白紙上畫好一條龍,然後,點燃香燭,唸誦經文,並把畫有龍的紙放到水面,人們隨之叩拜。叩拜完,大夥便聚在一起共同飲酒。這天,允許酒後吵駕、毆打。即使被打得鼻青臉腫,動彈不得,誰也不去勸架,直到雙方打得有氣無力為止。有些人就地睡到天黑方歸。第二天,人們再次相聚,頭天打架者奏相互道歉。和好如初。

  德昂族的洗手腳日
  洗手腳日是德昂族民間的傳統節日,每年清明節後第七天舉行。屆肘,晚輩要為長輩舉行洗手洗腳禮。先由晚輩端一盆溫水到長者面前,然後向長輩合掌叩頭,並述說自己一年來哪些地方對長者不夠尊重或違背了長者的教誨,懇請長者原諒。長輩也檢討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率不夠,希望今後團結和睦,共同治理好家庭。

  隨後,晚輩為長輩洗手洗腳。若父母已故,兄嫂、姐姐亦為長輩,並說明父母不在,兄嫂、姐姐猶如父母,應接受弟妹的洗手洗腳禮。出嫁和入贅者也要偕同配偶回家為長輩舉行洗手洗腳禮,並要向長者敬獻一小包茶葉和幾塊糯米粑粑。傳說有一個不孝之子,於清明節後第七天,在山上幹活時被烏鴉反哺的情景所感動,決心要好好服侍媽媽,以報養育之恩。這時失明的媽媽摸索著來為他送飯,不慎跌倒,他想跑過去攙扶,媽媽卻誤以為兒子來打她,一頭碰死在大樹上。兒子悲痛欲絕,砍倒那棵大樹,用樹幹雕刻成媽媽的像供在家裡。每到清明節後第七天,他都要淋洗木像,由此形成節日。

  德昂族的龍陽節
  在德昂族的諸多節日中,最具有代表性和紀念意義的要數“龍陽節”。“最早的節是‘龍陽祭拜盛會’,準確的說法應該是‘父母節’。”雲南省民族學會德昂族研究會副會長兼祕書長趙志剛介紹,“龍陽節”是德昂族人祭祀“聖父聖母”的傳統節日,充分體現了德昂族扶老愛幼的光榮傳統,也表現著德昂族山地農耕文化的氣息。“隨著社會的進步,如今的‘龍陽節’是一個綜合性的節日。”趙志剛說,在“龍陽節”上,有祭祀父母、天神、佛神的,也有紀念文化、歷史的,以及祈禱未來、幸福、平安的等等。德昂族的傳統節日,德昂族的風俗習慣

德昂族節日和習俗,德昂族有什麼節日 第6張

  德昂族的供家堂
  供家堂,雲南省西雙版納等地德昂族宗教節日。一般是每年祭兩次,時間不定。當年若修屋蓋房則要大祭一次。祭祀時,用七碗米,七碗飯,每碗上放三枚銅錢。另外準備七堆草煙,七堆茶葉,七小塊鐵,一套衣服,一碗水,十四面紙旗,十四朵鮮花,插在用芭蕉葉卷的筒上。然後請村裡管理祭祀的“達幹”唸誦經文,以祈家堂神保佑人畜兩旺,五穀豐登。念畢,“達幹”端水在房內、房外潑撒。供家堂結束後主家要設宴款待“達幹”,並取部分供品敬奉。

  德昂族的谷魂節
  谷魂節又稱祭谷魂、祭谷娘,雲南省西雙版納等地德昂族宗教祭祀節日。德昂族認為谷種上附有谷魂,所以種穀的每道工序都須祭谷魂。四、五月間正值耕種季節,男人們將全寨子的旱地犁過,待婦女們整地後,全寨人穿戴整齊、敲鑼打鼓,去各家地裡撒谷種,並在地裡唸經,婦女們喊叫谷魂歸來看守旱地,不要讓野物踐踏莊稼。祭畢,在地裡聚餐。

  客人必須帶一碗米或一點菜蔬給主家,主家則盡力款待。薅草季節要舉行全寨性祭谷魂儀式,屆時,全寨各家各戶攜帶炊具,米、蔬菜,糯米粑粑和芭蕉等供品,前往旱谷地,由和尚或家長誦經。德昂族認為谷魂有十閃個子女,故誦經時要點其名,先念子名,再念女名,意將他們都已請回供於老人床頭的竹籮內。每月逢十三、十五、三十日的早晨,都要盛點米飯和菜供於籃內,插幾面各色小幡旗在上面,以示讓谷魂分享。

  打穀時,由婦女們提著酒肉,飯菜之類供品到地裡請谷魂起床、洗臉、吃魚肉,喝蜂蜜、吃糖和芭蕉等等,祭完谷魂婦女們又將穀草拋亍穀場,還要拿兩三粒新谷,裝於谷籮中,籮上放一個用竹篾編織成的裝谷魂的小房子。在背谷魂回家途中,不斷呼喊谷魂歸來。若途中遇熟人,不可談話,否則要將谷魂嚇跑。老人們等候在竹樓前,待婦女到家時便喊:“谷魂歸來,這是你的家。”然後,老人接過竹籮置於囤籮之上,每天在早晚用餐時都要進行祭祀。

  德昂族的燒白柴
  “燒白柴”是布朗族人的賧佛節日間在每年陽曆12月14日。是晚,在寨外廣場上搭一座5米高的白柴寶塔,點火焚之。德昂族人認為,天氣寒冷季節已到了,怕佛祖受凍,需燒白柴,給佛烤火,以驅寒冷,增加溫暖之意。

  德昂族的換黃單
  換黃單是雲南省西雙版納等地德昂族宗教節日。每年農曆九、十月間舉行。節前,各佛寺所轄區的人們要準備香燭、紙錢、食品等供品,還要準備好佛像穿的黃單以及佛寺裡懸掛的各種布單。節日當天,攜帶所有物品,到佛寺進香拜佛,寺院的佛爺這天要為人們講經。群眾把準備好的黃單給佛像換上,將舊的黃單取下來,以示信仰的虔誠。

德昂族節日和習俗,德昂族有什麼節日 第7張

  德昂族的憲攝母
  憲攝母,德昂語意為祭蛇神。雲南省西雙版納等地德昂族民間祭祀節日,每年農曆臘月二十日舉行。這天,全寨人不幹活,不吃葷,人人要洗澡。德昂族各村寨都在村邊選一棵較大的樹為蛇神,四周砌有圍牆,平時不讓人走近。相傳有人曾砍了蛇神樹上一根樹枝,夜裡,蛇神找來,把他的脖子扭歪了。祭蛇神樹必須是素祭,故參加者必須人人身淨衣潔,各自帶點粉條,豆腐,青菜之類獻給蛇神樹,並將牛籠頭一副,長刀一把,掛於蛇樹上。祭時,寨老打卦,對蛇神樹唸經祈禱,人們跪拜,以求蛇神保佑人畜興旺。

  德昂族的風俗習慣
  德昂族的節慶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如:潑水節、燒白柴等節日,都要敬佛。潑水節與傣族的潑水節又相似又不同,多在公曆4月中旬左右舉行。臨近節日,人們忙著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龍、水桶等潑水工具。老年信徒們齊集佛寺,搭建潑水節時為釋迦牟尼雕像洗塵的小屋、架好水龍。水龍是由一根粗木頭雕鑿而成,長約四五米,彩繪一新,上有槽口。潑水時,姑娘提桶端盆,把吉祥之水倒入槽中,流向小屋的的佛像,為佛洗塵。

  然後,由德高望重的長者手持鮮花,蘸水輕輕地灑向周圍的人群,向大家祝福,祝賀新年的開始。這時,人們開始興奮起來,紛紛互相祝賀新年,年輕人將水桶高高舉頭頂,將水滴灑在老年人的手上,祝願人們生活快樂、健康長壽。老人們則伸出雙手,將水棒在手中,口唸祝詞,為年輕人道喜、祝福。這種儀式之後,人們便以象腳鼓為前導,排成長隊,擁向泉邊、河畔,唱歌、跳舞,互相追逐、潑水。

  潑水節既是德昂族人民歡度新年的典禮,又是男女青年談情說愛,尋找心上人的好時機。但與傣族的“丟包”不同,德昂族流行一種贈竹籃子,並乘夜深人靜串姑娘時,將籃子分別送給自己所中意的姑娘,最漂亮的那隻,要送給自己最喜愛的姑娘,以此表達自己的愛意,試探對方的反應。

  因此,這時每個姑娘往往都能收到好幾個竹籃,然而姑娘究竟鍾情於誰呢?這就要看潑水節那天姑娘背的是誰送她的那隻竹籃了。到了這一天,姑娘們人人都背上了一個精緻美觀的竹籃,但究竟是誰的呢?這下可忙壞了小夥子們,他們睜圓雙眼,緊盯著姑娘們身上的竹籃,仔細辨認著心上人所背的是否是自己送給她的那隻竹籃。對對情人相遇後,便互相盡情地潑水,嬉戲,以表達自己激動、喜悅的心情。

德昂族節日和習俗,德昂族有什麼節日 第8張

  德昂族的婚俗
  德昂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很少和外族通婚。男女青年戀愛自由,女子在選擇物件上有一定自主權。本民族內部沒有嚴格的等級婚,只要對方願意,貧富人家可以聯姻。男青年到十四五歲時開始串姑娘,晚上他們到女青年家門外吹蘆笙,引出姑娘來談戀愛。雙方建立感情後,互贈手鐲、腰箍、項圈、篾籮、織錦接包等生活用品,然後再請寨中老人往女家說媒。

  只要女方同意了,家長一般是不反對的,他們認為姑娘愛著人了,不同意是不好的,至於女婿是不是稱心如意,那是女兒命定的,父母無能為力。倘若女方父母反對,姑娘可自行到男家同居。德昂族男女青年的訂婚儀式上要斬雞頭,如果雞頭與雞身分為兩半,雙方都不能反悔;如果女方不贊同這門親事,就不許殺雞。婚禮通常要進行3天,3天之內全寨男女老幼要到新郎、新娘家裡賀喜,由新郎新娘的雙方家長宴請,並伴以對歌,徹夜不眠地歡歌笑語。

  德昂族的食俗
  德昂族絕大多數以大米為主食,部分地區雜以包穀和薯類。均以蒸燜而食,擅長製作各種糧食製品,如:豌豆粉、豆腐、米粉、年糕、粑粑、湯圓等。蔬菜種類繁多,竹筍是四季不斷的蔬菜之一,除鮮吃外,多加工成酸筍或幹筍食用。其他蔬菜的食用,都習慣於在煮燉時配酸筍。酸筍用途十分廣泛,即使在燉雞、炒肉或烹魚時都要加酸筍調味。受當地漢族的影響許多漢族風味的醃菜、腐乳也是德昂族餐桌上常見的小菜。

  德昂族種茶歷史慫久,茶在德昂族民間不僅是常備的飲料,也是饋贈親友的最好禮品。德昂族也飲酸茶,又稱溼茶,古稱谷茶或沽茶。味酸澀,能生津解渴。並有解暑清熱,消食的作用。飲酒則多是自家釀製的竹筒米酒。

  德昂族的服飾
  德昂族的服飾十分富有自己的特色,男子多穿藍、黑色大襟上衣和寬而短的褲子,裹黑、白布頭巾,巾的兩端飾以彩色絨球。婦女多穿藏青色或黑色的對襟短上衣和長裙,用黑布包頭,上衣襟邊鑲兩道紅布條,用四五對大方塊銀牌為鈕釦,長裙上織有彩色的橫條紋。青年人不論男女均喜歡佩戴銀項圈、耳筒、耳墜等首飾。

  在德昂族的服飾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婦女身上的腰箍。按德昂人的習慣,姑娘成年後,都要在腰部佩戴上數個、甚至數十個腰箍。腰箍大多用藤蔑編成,也有的前半部分是藤蔑,後半部分是螺旋形的銀絲。藤圈寬窄粗細不一,多漆成紅、黑、綠等色。有的上面還刻有各種花紋圖案或包上銀皮、鋁皮。這一獨特的習俗是唐代德昂族先民——茫人部落以“藤篾纏腰”為飾習俗的延續。德昂族認為,姑娘身上佩戴的“腰箍”越多,做得越精緻,越說明她聰明能幹、心靈手巧。

  因此,成年婦女都佩帶腰箍並以多為榮。此外,在德昂族的飾品中,五彩斑斕的絨球也頗具特點。男子包頭巾的兩端、胸前,婦女衣服的下襬、項圈上,男女青年的耳墜上和筒帕的四周都裝飾有彩色的絨球。這些絨球如同朵朵鮮花開放在他們的胸前和項頸間,鮮豔奪目,別具一格。德昂族有紋身的習俗,一般在手臂、大小腿和胸部刺以虎、鹿、鳥、花、草等自己喜愛的圖案。

德昂族節日和習俗,德昂族有什麼節日 第9張

  德昂族的建築
  和南方許多民族一樣,德昂族喜居幹欄式竹樓。這種竹樓多用木料做主要的框架,其它部分,如椽子、樓板、晒臺、圍壁、門、樓梯等均用竹子為原料,房頂則覆蓋茅草。德昂族的竹樓多依山而建,坐西向東。主要有正方形和長方形兩種形式。比較典型而普遍的是以德巨集地區為代表的一戶一院式的正方形竹樓。這種竹樓分主樓和附房兩部分。主樓呈正方形,樓上住人,分為臥室和客廳,供全家人起居、會客和存放糧食、雜物之用;樓下圈養牲畜。附房多建在主樓的一側,用作堆放柴草及安置舂米的腳碓。這種竹樓外形別緻,美觀大方,據說很像古代中原地區儒生的巾帽。

  關於它的來源,德昂族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個動人故事:諸葛亮當年率兵南征,來到德昂山寨,有一天突遭襲擊,受傷遇險,幸得勇敢善良的德昂姑娘阿諾相救,才得以化險為夷,轉危為安。在短暫的接觸中,二人產生了感情。當重任在肩的諸葛亮不得不辭別心上人的時候,便將自己的帽子留給阿諾作為信物。痴情的阿諾苦盼18年,等來的卻是心上人的死訊。從此心碎腸斷的阿諾不吃不睡,每天呆立村頭,望著心上人東去的路。到第33天,突然雷電交加,大雨傾盆。雨過天晴之後,阿諾不見了。而她站立的地方卻出現了同諸葛亮的帽子一模一樣的房子,這就是德昂人後來居住的竹樓。

  德昂族的所有禁忌
  結婚禁忌
  日食和月食的日子不能提親和辦婚事;新婚夫妻從過禮這天開始到拜堂結束,不能穿綠色衣服之類;迎親隊伍中不能有懷孕的人蔘加;唸經拜堂的安章不能是無妻子的人;一天內有兩對新人結婚不能同走一條路,如果實在沒法而同走一條路,第一對新人過後,第二對新人必須派人將路掃了以後才能通過;迎親途中不能踩到新娘的腳後跟;新郎新娘拜堂成親時,不能讓人從新郎新娘的中間穿過;婚宴上不能把碗打爛;婚禮開始,寺院裡的佛爺、和尚不能到婚禮場所來,不能敲象腳鼓。等等。

  入門禁忌
  德昂族的竹樓一般都有兩道門,即正門和後門。堂屋中設火塘,堂屋的正壁上,設佛龕專門供放佛像和貼佛經故事、畫等,旁邊供奉祖宗靈牌。客人只能從正門的樓梯上下竹樓,禁止跨過火塘;禁止從前門進並通過堂屋從後門出去,如果客人不遵從,主人會認為是欺主。佛龕禁止客人觸控,否則會得罪神靈;客人不能坐在堂屋內家長的臥具,如果亂坐,會認為是對家長的不敬。屋內不能隨地吐痰,吐痰是看不起主人。

  德昂人火塘的西北角為尊位,一家人中,要由年紀最長的男人坐,如果家中有長輩來,男主人還得讓位給長輩坐這一位置。佛龕上禁止掛放東西,如果觸犯,會得罪神靈。燒柴要先燒根後燒尖,不能倒著燒,否則,今後家中婦女生孩子會倒產;不能用腳踩火塘裡的柴禾,這是對火神不敬,誰用腳踩火塘中正在燒的柴禾,出門不順利,還會踢著腳;不能坐在柴禾上,坐在柴禾上的人是懶人;不能坐在門檻上,不然,門神會怪罪。

  一家人中,父親只要在世一天,兒子不管有多老都不能在父親面前留鬍鬚。如果留了鬍鬚,就認為是大逆不道,對長輩不敬。抬長煙鬥是長輩的象徵,一家人中,抬長煙鬥是家裡年紀最大的男主人。要是男主人的長輩來到家裡,男主人是不能抬長煙斗的,不然,也會認為是大逆不道和對長輩的不敬。等等。

德昂族節日和習俗,德昂族有什麼節日 第10張

  節日禁忌
  過潑水節,潑水器具必須乾淨,水也必須是清水。關門節和開門節期間,不能談情說愛。每年稻米成熟過嘗新節時,後輩子孫要把新米飯添給老人先嚐,然後全家人才開始進食。等等。

  名字禁忌
  德昂人有“只聞聲而不應”的習俗。聽到有人呼自己名字但沒見到是誰在叫時,德昂人是不會隨便應聲的。特別是只聽到一聲的時候,德昂人會認為是鬼在叫自己的名字,一定不會答應。婚後,忌諱別人呼自己和自己家人的乳名,小孩之間發生口角時,有一方很生氣就會喊對方父母的乳名,被喊一方會和另一方不說話幾天的。德昂人每家每戶都知道這一點,都禁止直呼老人和長輩的名字,更不能呼乳名,否則被視為無禮。等等。

  婦女禁忌
  德昂族有“見殺不吃,聞聲不吃”的習俗,女人更是不能殺生,也不能拿魚摸蝦;不能坐在火煻的西北角;睡覺時腰箍要放在床下或樓板上,不得掛在牆上,更不得掛在高處;裙子、腰箍忌諱被男人摸到,就是自己妻子的裙子和腰箍,丈夫也不會在公開場合碰摸。產婦未滿月不得串門,串門會給被串門的人家帶來倒黴運。女人不能上房頂;不能攀爬榕樹。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禁忌,如不滿40歲的男人不能選址建宅。外村人不得騎馬穿過寨子,過寨子時要下馬,不下馬是對該村人的不尊敬。等等。

  喪葬禁忌
  每個村子都有村寨公共墓地,不分貧富貴賤,所有的死者都可入墓地安葬,平日一般不允許人進入並觸動墓地之物;對死去親人的悼念活動統一到佛寺進行,不管誰家的親人死了,都不得隨便安葬;不得堆墳;不得立碑;所有的死者都安埋到指定的區域。各村寨的安葬地點,從一開始立寨就規定得很明確,埋人的地方必須在寨子的西方,不得高於寨子,範圍大體分為嬰幼兒、中青年和老年人3個區域,任何人不得違背;墳地裡的樹木禁止砍伐,忌諱用墳地裡的樹木來建房屋;喪者家屬在舉辦喪事期間不得吃藤本作物菜。等等。

  林木禁忌
  德昂山寨周圍都有穡林,是神居住的地方,禁止砍伐穡林中的一草一木。穡林中的樹木即使是枯死了,也不能拿回家當柴燒,不然,穡神就會怪罪。也不能隨便放牲畜,更不能在穡林裡談情說愛。穡神也是寨子的保護神,禁止在附近大小便。“穡猛”(德昂人稱為“穡門”),下同一般供於寨邊森林中的小茅草竹樓內,以兩罐清水供獻,此神聖之地一般不允許外人進入,也不允許觸動供物。“穡猛”周圍的森林禁止砍伐。佛教徒不能進入穡林,不能參加獻穡活動。

德昂族節日和習俗,德昂族有什麼節日 第11張

  寨神是德昂族村寨的保護神,德昂族把村寨附近或寨中的一棵大樹視為寨神的棲息之所,每年都要舉行“獻寨神”活動,並禁止砍伐寨神樹,也禁止在周圍大小便。德昂族村寨還有寨心神“早務曼”,一般是用一尖形木樁立於寨子中央的沙堆上表示,也禁止大小便和亂觸控。

  寨子裡的榕樹禁止砍伐;祭祀過的樹木禁止砍伐。

  開過花的竹子不用來建房、製作傢俱,不能拿回到家中用;櫻桃樹也不用來建房;蟲喜歡吃的樹也不用來建築房屋;籃皮樹的皮不能用來拴或綁送給別人的東西。等等。

  德昂族的宗教信仰
  德昂族信仰小乘佛教。村村寨寨到處都是佛寺和佛塔,佛塔造型與傣族佛塔略有不同。也有把小男孩送到佛寺當一段時間的和尚的傳統。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一般選在春季,屆時要殺豬、殺雞,由祭司畫紙龍,眾人叩拜,然後一起飲酒野餐,醉酒後相互打罵,發洩平時相互之間的不滿。此間不許別人勸阻,直到雙方鬥得精疲力盡為止,第二天再相互道歉。

  習俗
  德昂族大部分信奉小乘佛教,在絕大多數的村寨裡都有自己的佛寺和供奉的佛爺,並有小和尚。所有小和尚的齋飯由全寨人輪流佈施。在部分德昂族中,過去一直有見殺不吃、聞聲不吃的習慣。每逢節日,相互宴請成俗,不論酒席宴上菜餚多少,均要有一碗用新鮮蔬菜白煮的素菜,食用時蘸辣椒水吃,別具風味。

  德昂族的喪葬
  崩龍族中若一家有人病故老死,家屬即在門外對天鳴放三槍,寨裡的鄉親、鄰里聞訊,便揹著米、提著菜、拿著肉陸續來到死者的家裡。男人們找來一點銀器放進死者口裡,說是給他到陰間時做擺渡錢。接著用紅木樹葉蘸水洗屍體,換上新衣入棺。棺一般在家中停放三天,每天早晚對天鳴放三槍。

  出殯前,男人們抬起棺木,由死者的侄兒侄女在棺木底下來回鑽兩次才出殯。

  崩龍族一般實行土葬。寨裡建有公共墓地。死者不分姓氏,等級,凡本寨成員皆可入葬。棺木抬到墓地時,男人在地上挖一個長坑。一個男人,用一火把,在坑內繞三週,然後把棺木橫著放進土坑裡。據說,這是不讓死者的靈魂來危害活著的人。死者的子女,各捧一捧土,撒到棺木上,隨後大家才填土,真到填平。不建墳,不立碑。

  坑填好後,在墓地的人都站起來,由一老者唸咒語,大意是:死者和活人是兩條路,死了的去找歸宿,活著的快快回去。待老者唸完,每個人拿樹葉掃掃身體,家人和親戚也不哭泣。大家頭也不回地回村去,安葬就此結束。

  葬後第七天,家屬再請請佛爺念一次經,安撫亡靈。從此以後,家屬既不認墳,也不獻墳。

  但是對暴死、凶死、孕婦難產死亡,崩龍人認為是惡魔纏身,需實行火葬。火化後,留下的骨頭用清水洗淨放入土罐,葬於公墓以外的特定地方,既不超度,也不壘墳,更不獻墳。

TAG標籤:德昂族 習俗 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