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戲劇文化/列表

歷史上河北梆子的表演藝術家們,青史留名

河北梆子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跟老一輩的藝術家們的努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經歷了多次的興衰,孕育出了許多表演藝術家。希望接下來的年輕人能繼承優良傳統。讓我們來看看幾位梆子戲的藝術家。

青史留名!歷史上河北梆子的表演藝術家們

1、童子紅
  是清代同治年間享有盛名的河北梆子演員。工老生。同治三年(1864年)曾與蓋天紅、靳老虎、水上飄等名演員在北京萬順和梆子班演出。光緒二年(1876年),改搭全勝和梆子班,與十三旦(俟俊山)同臺演出。他能戲很多,因久在北京演出,唱腔中摻有北京語言,故有人稱他唱的是“京梆子”。代表劇目《斬黃袍》。

2、魏聯升
  藝名元元紅,河北省安次縣人。十二歲入永勝和科班從紀發(十二紅)習藝。工老生。十幾歲首演於天津金聲園,名聲鵲起。他在繼承河北梆子老派唱腔的基礎上,吸收各家各派之優長,根據河北地方語言音調的特點,創造出了嶄新的河北梆子藝術流派 ——元派,對河北梆子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時人評論說:“宣統年間,異軍突起,出了一個魏聯升。他把老調梆子的唱腔加以修改,另創新腔,專趨悱惻纏綿一路,此調一出,大紅大紫,一時風尚所起,全是元元紅一派”。元派唱腔是對河北梆子的一大發展。它一掃老直隸派唱腔的生硬之氣,以華麗流暢、變化多彩的風格贏得觀眾,為後輩許多老生演員所效法。小香水、王金成、銀達子等人都是元派的繼承者。代表劇目《戰北原》。

3、小香水
  原名李佩雲,天津寶坻縣人。是魏聯升弟子。師徒常同臺演出,珠聯壁合,膾炙人口。她青衣、老生兩門抱,能戲頗多。她扮相端重,做派傳神,嗓音高粱亮,有“鐵嗓銅喉”之譽。她青衣戲唱的悲涼淒厲,哀婉動人,以《桑園會》《春秋配》等戲著名;老生戲演得深沉遒勁,氣宇軒昂,無女子脂粉之音,透男兒剛毅之氣。對後代演員影響很大。代表劇目《大登殿》。

4、銀達子
  原名王慶林,天津人。工老生。他以唱工見長,能戲頗多,三十年代便已名嗓劇壇。他的唱腔主要是繼承了魏聯升的“元派”風格。中年以後,嗓音失潤,便苦心研磨,另闢蹊徑,根據自己的嗓音條件對梆子的男聲唱法進行了較大的改革,創造了一鋪敘為主的低音平板梆子腔,從而自成一家,被稱為“銀派”。
  “銀派”唱腔以真聲為主,間以假音翻高,吐字清晰,節奏鮮明,迂迴婉轉,韻味濃郁,演唱起來如說似唱,聲聲入耳,如敘家常,別具風格。“銀派”唱腔大大擴充套件了河北梆子老生唱腔的音域,上一大創造和發展,後輩仿效者甚多。代表劇目《金水橋》《打金枝》《四進士》《戰北原》等。

5、筱翠雲!
  河北省交河縣人,原名耿慧珍。七歲在天津拜李岑荀為師,習青衣、老生。十七歲時與魏聯升同臺演出《南天門》《血手印》等戲,鵲起聲名。後活動於天津、冀、魯及東北三省,頗受歡迎。
  她戲路規矩,念工、做工講究,老生唱腔尤其特色,落音後善加“咽嗽音”,富男子陽剛之氣。她創造的以“3763”諸音為骨幹的具有角調式色彩的[二六板]、[小慢板]、[尖板]唱腔更是獨具特色,影響廣泛。代表劇目〈空城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