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戲劇文化/列表

曹州梆子的歷史淵源,梆子戲的一支

“戲劇是對真實的一種群眾性的和共同的感受,就是通過整個觀眾廳和舞臺上的人們來表現對真實的一致的、共同的感情。”每一個戲曲都會有不一樣的淵源和歷史,那麼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曹州梆子戲的歷史淵源。

梆子戲的一支:曹州梆子的歷史淵源

可能感興趣》》蒲劇王青麗簡介

(1)清人嚴長明在《秦雲擷英小譜》中說:“院本之後,演而為曼綽(注:俗稱高腔,在京師者稱京腔),為絃索。……絃索流於北部……陝西人歌之為秦腔。秦腔自唐、宋、元、明以來,音皆如此,後復加以絃索。至於燕京及齊晉、中州,音雖遞改,不過即本土所近者少變之,是秦聲與崑曲體固同也。”(此引文是說梆子戲起源於陝西、山西,即今所說“山陝梆子”,流傳到河北、山東、河南等地,受當地方言的影響而起了變化,形成了不同區域的梆子腔。)

(2)清人徐珂在《清稗類鈔》中說:“秦腔明代已有……此調有山陝調、直隸調、山東調、河南調之分。”(此引文是說梆子戲的生成年代及其分屬。作為梆子腔系,山東與河南有明確的區分。)

(3)齊如山在《中國戲劇源自西北》一文中說:“……梆子腔……來源於陝西的秦腔,如山西省的蒲州梆子、代州梆子,河北省的梆子腔、老梆子,山東省的曹州梆子、青州梆子,河南省的大梆子戲等等,都是由秦腔演變來的。”

(4)範紫東在《法曲之源流》中說:“秦腔入河東,為蒲州梆子、東路梆子、老梆子、河北梆子等,入北京為京梆子……越太行而入山東,為曹州梆子、青州梆子、河南梆子等。出潼關而河南為豫西梆子、祥符調等,其流入南部者為四川梆子、雲貴梆子、江浙之南梆子等。”(範紫東先生,陝西乾縣人,是秦腔作家和戲劇評論大家。《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載有條目。此引文重點介紹秦腔生成之後的四個方向的流傳途經。其中,“越太行而入山東”的梆子戲與“出潼關而河南”豫西調、祥符調,兩者不是一個出處。文中還清楚說明“河南梆子”(即豫東調)與“曹州梆子”是同源同流。並且是由曹州至河南商丘的流程。據此而講,所謂“山東梆子是從河南開封傳過來的”論斷,不可取矣。)

(5)歐陽予倩在《秦腔》中說:“陝西梆子分東路和西路……魏長生帶到北京的西路秦腔,可能是陝西的西路梆子,是起於甘肅的腔調……東路梆子傳到山西,與當地的民間曲調結合成為山西梆子。”

(6)周貽白在《中國戲劇發展史綱要》中說:“陝西的秦腔,舊名亂彈……從清代康熙年間的‘秦優新聲’開始,直到清末的光緒年間,所謂山陝梆子,即從未斷其蹤跡。”他在《中國戲劇史長編》中還說:“梆子腔……其源雖或出於陝甘一帶的‘秦腔’、‘西秦腔’。而河北、河南、山東、山西,俱各有其本地梆子,似即《秦雲擷英小譜》所謂‘即其本土所近者少變之。”

(7)祝肇年在《中國戲曲》中,說及流行於各地的梆子戲認為:“可能是在當地民間戲曲的基礎上,接受了秦腔、蒲州梆子的影響而形成的,時間大約是在清代,也許更早一些。”

(8)常靜之在《論梆子腔》中說:“可以認定梆子腔興起的地區是西起平涼、天水,東至陝州、蒲州,橫貫陝西關中的這樣一個範圍的地帶。”

TAG標籤:曹州 歷史淵源 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