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戲劇文化/列表

用安慶方言歌唱和唸白的戲曲劇種是什麼

安慶是安徽省的一個城市,唸白也是中國戲曲中的一種獨特的表現方式,藝術特點也是非常明顯的。黃梅戲就是用安慶方言歌唱的一種戲曲種類。本期戲曲大全一起來了解一下黃梅戲是怎麼樣的吧!

用安慶方言歌唱和唸白的戲曲劇種是什麼

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採茶戲,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也是與廬劇、徽劇、泗州戲並列的安徽四大優秀劇種之一。黃梅戲源於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處黃梅一帶的採茶調。清末傳入毗鄰的安徽省懷寧縣等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結合,並用安慶方言歌唱和唸白,逐漸發展為一個新生的戲曲劇種。

一度被稱為“懷腔”、“皖劇”。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樸細緻,以真實活潑著稱。成為演繹、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

黃梅戲原名“黃梅採茶調”,起源於唐初。清乾隆時期,湖北黃梅縣一帶大別山採茶調傳入毗鄰的安徽省懷寧縣等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結合,並用安慶方言歌唱和唸白,逐漸發展為一個新的戲曲劇種。其後黃梅戲又借鑑吸收了青陽腔和徽調的音樂、表演和劇目,開始演出“本戲”。但作為地方劇種,黃梅戲也存在一定的侷限。

唸白及唱詞,很多用的是地方語言,劇情反映的也是老百姓所熟悉的故事和人物。黃梅戲中經常演出的大本戲,只限於男女情愛,倫理道德等,很少演出反映重大歷史題材及文學經典的劇目。黃梅戲長期以來侷限在安慶地區以及安徽其他地區範圍內演出,這也侷限了眼界和視角。黃梅戲的傳承者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作出了很多努力,並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黃梅戲是由山歌、秧歌、茶歌、採茶燈、花鼓調,先於農村,後入城市,逐步形成發展起來一個劇種。他的起源,大約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間,但形成一個完整的劇種,那還是近代的事。在這段時間內,他吸收了漢劇、楚劇、高腔、採茶戲、京劇等眾多姐妹藝術的精華,使自己逐漸完善起來而成為一個名劇。

在談說這個名劇的時候,不能不注意到,表演這個劇種的團體,同樣經歷了這麼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他也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簡單到複雜,逐步完善起來的。也可以說,黃梅戲的形成發展和他的表演團體的形成發展是相輔相成的。

黃梅戲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據史料記載,早於唐代時期,黃梅採茶歌就很盛行,經宋代民歌的發展、元代雜劇的影響,逐漸形成民間戲曲雛形。至明清,黃梅縣戲風更盛。明崇貞年間,黃梅知縣曾維倫在《黃梅風教論》中就有“十月為鄉戲”的記述。清道光九年,在別霽林的《問花水榭詩集》中,一首竹枝詞的描述就更為生動:“多雲山上稻蓀多,太白湖中漁出波。相約今年酬社主,村村齊唱採茶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