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戲劇文化/列表

探尋陝西文化之秦腔戲大全

我們說到陝西,首先想到的就是它源遠流長的歷史文明,作為中華文化重要的發源地,這裡孕育了無數的名人才子,先後有十四個朝代在這裡設都,璀璨的藝術文化也是極為耀眼,那麼作為陝西傳統戲劇文化的秦腔戲,想必大家也早有耳聞,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瞭解一下吧。

探尋陝西文化之秦腔戲大全

秦腔(Qinqiang Opera),中國西北最古老的戲劇之一,起於西周,源於西府(核心地區是陝西省寶雞市的岐山(西岐)與鳳翔(雍城))。成熟於秦。

明代朱權《太和正音譜》載:“元知音善歌者,三十六人中之首者盧綱,咸陽人,音屬宮而雜商,如神虎之嘯風,雄而且壯,為當時之傑”。演員吐字以涇陽、三原語言為“標準”。史書中的記載明代中葉咸陽就已流行秦腔,武宗正德五年(1510)武功康海組建戲班,演唱“康王腔”。

秦腔“形成於秦,精進於漢,昌明於唐,完整於元,成熟於明,廣播於清,幾經演變,蔚為大觀”,是相當古老的劇種,堪稱中國戲曲的鼻祖,明代萬曆間(公元1573-1620年)《缽中蓮》傳奇抄本中,有一段註明用“西秦腔二犯”的唱腔演唱的唱詞,且都是上下句的七言體,說明秦腔在當時或在那以前不但形成、而且已外傳到其他地方了。

秦腔的鼎盛時期在乾隆年間(1736-1795年),這個時期,全國很多地方都有秦腔班社,僅西安一地共就有三十六個秦腔班社,如保符班、江東班、雙寨班、錦繡班等。

秦腔所演的劇目數以萬計,傳統劇目大多出自民間文人之手,題材廣泛,內容紛繁。因時代久遠,佚散頗多,據原陝西省劇目工作室(現省藝術研究所)1958年挖掘整理的統計僅存約3000多本。這些劇目主要以反映歷史事件的悲劇、正劇居多,表現民間生活、婚姻愛情的劇目有佔有一定比例。

探尋陝西文化之秦腔戲大全 第2張

 秦腔備受觀眾喜愛的曲目有《春秋筆》、《八義圖》、《紫霞宮》、《和氏璧》、《惠鳳扇》、《玉虎墜》、《麟骨床》、《鴛鴦被》、《射九陽》、《哭長城》、《伐董卓》、《白蛇傳》、《梵王宮》、《法門寺》、《鐵公雞》、《長阪坡》、《賣華山》、《臨潼山》、《斬單通》、《取洛陽》、《三孃教子》、《櫃中緣》、《反延安》、《破洪州》、《三上殿》、《獻西川》等。

秦腔膾炙人口的曲目有《三滴血》、《周仁回府》、《十五貫》、《火焰駒》、《大登殿》、《玉虎墜》、《楊門女將》、《周仁回府》、《祝福》等。

新中國建立後,秦腔表演者們還創作了《黃花崗》、《漢宮案》、《屈原》、《蘇武牧羊》、《狀元媒》、《打鎮臺》、《趙氏孤兒·掛畫》、《龍鳳呈祥·諸葛撐船》、《血淚仇·龍王廟》、《血淚仇·邊區好》、《海瑞馴虎》、《八件衣·楊廉悔路》、《轅門斬子》、《狀元媒》、《庵堂認母》、《包公賠情》、《打鑾駕》等膾炙人口的佳作。

TAG標籤:秦腔戲 探尋 陝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