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列表

講述荔枝肉的來歷與典故

荔枝肉是歷史上的名菜,它是福州傳統的名菜,已有將近三百年的歷史,因荔枝肉的色、味極像荔枝由此而得名,荔枝肉在歷史上還有一個另外的一個典故,那麼,你知道荔枝肉的來歷和典故是什麼嗎?下面的中國飲食文化為你帶來更多內容。

講述荔枝肉的來歷與典故

荔枝肉的由來
  莆田是歷史古城、梅妃故里。梅妃何人者?唐玄宗之妃子,姓江名採蘋,莆田人氏也。她天生麗質,淡裝雅服,姿態明秀,風韻神采,無可描畫,可謂貌若天仙;又能歌善舞,吟詩作對,是不可多得的才女。其舞技出眾,尤善跳《驚鴻舞》,如飛鳥展翅,輕飄如仙,深得玄宗寵愛。因癖愛梅花,所居之處遍植梅樹,每當梅花盛開時,賞花戀花,流連忘返,唐玄宗暱稱她梅妃。(後來失寵的原因是因為楊貴妃是重口味的,大家都喜歡重口味的,這你懂得!)莆田之離長安,遙遙幾千裡。

一個小姑娘的,遠離父母、遠離兄弟姐妹、遠離兒時玩伴、遠離了故鄉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每每孤單寂寞之時,總是思鄉心切,板指數日,形隻影單,可憐之至。這年仲夏已至,莆田的江邊池邊的荔枝樹上早已掛滿了紅彤彤的荔枝。以前在故里的時候,梅妃就特別喜歡吃荔枝,想起過去這時候和家人一起品嚐荔枝的歡樂情景,不禁黯然神傷,潸然涕下。這幾天,梅妃鬱鬱寡歡,毫無食慾,大家看著眼裡,幹是著急。

多虧了從家裡帶來的廚師老蔣頭,從隨從的丫頭口裡得知情況,通過了精心研究,徹夜揣摩,第二天中午做了一盤貌似荔枝的溜肉段,方使梅妃喜上眉梢,大開胃口。原來老蔣頭把豬瘦肉切成荔枝大小,表皮用刀刻出功殼狀,經油炸之後,形似荔枝!再把荔枝肉混入備好的多味滷料中煮至入味,裝盤時竟像真的荔枝一模一樣。

這荔枝肉脆而不膩,入口即化。梅妃立即叫丫鬟請唐明皇也過來品嚐,吃得老唐讚不絕口。又聽說梅妃懷鄉及愛吃荔枝的事情,老唐同志急忙下令,從莆田飛馬調來荔枝一飽寵妃的口福。從此,荔枝肉便是梅妃宮裡的一道佳餚,後來安史之亂,梅妃不幸罹難,宮廷之中便斷了這種做法。倒是廚師老蔣頭死裡逃生,回到莆田這道菜才得以在莆田流傳下來。

梅妃生裡傳猶在,夾漈藏書有子遺。漫道江南風景好,此鄉魚米亦如之。這首詩裡提到了兩點,一個是荔枝,一個是梅妃。唐代杜牧詩《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首詩裡也提到了兩點,一個是荔枝,一個是妃子。laojiangtou突然覺得,這妃子就是梅妃。

但歷史上大多說這妃子是楊貴妃。
  痛定思痛,經過了安史之亂,後唐的政治世風日下,人們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的同時肯定要回味過去安定而美好的日子,而造成今天這樣令大家痛苦尷尬的局面的始作俑者就是這個“重色不思傾國”的唐明皇。杜牧路經華清宮抵達長安時,看到了滿目瘡痍的局面,有感於唐玄宗、楊貴妃荒淫誤國而大發詩性,做了這一首膾炙人口的《過華清宮》。我們應該知道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他不等於歷史。杜牧寫得是詩,是藝術,是經過加工的,頭是張三的腳是李四的,他說的是那個理,但並不一定是那個事。

梅妃的生活年代是710年-756年,楊貴妃的生活年代是718年-756年,他們都死於安史之亂。而杜牧的生活年代是803年—852年,也就是說杜牧比梅妃、楊貴妃的生活年代晚了將近100年。一見事情流傳了一百年,這過程會出現多少個版本呢?當時吃荔枝的這個妃子,究竟是梅妃或楊貴妃,或她倆都吃了,實在是查無對證了。當時的目證早已因安史之亂而灰飛煙滅了否則也是壽終正寢了。

因此,說杜牧說的這個妃子就是楊貴妃我覺得有悖事實,即便倆個人都吃荔枝了,也要看哪個先吃的。唐明皇有兩特別寵愛的妃子,先是梅妃,然後才是楊貴妃。梅妃先在唐明皇身邊呆了十年左右楊貴妃才過來上班的,然後替代了梅妃所有的工作,梅妃下崗了。

因此我覺得在長安妃子吃荔枝開這不好風氣之先河的人是梅妃。為什麼大家要說是楊貴妃?一個原因歷史上梅妃的名氣確實也沒有楊貴妃大,很多原因是她“媚”的沒有楊貴妃那麼徹底、那麼重口味,人家可以“媚”得老唐差點傾國。於是我想起了一句話:愛慾令其生,惡欲令其死。當我們要唾棄一個人的時候,會把所有的罪行都強加在她頭上的。

另外像楊貴妃這種人,別人有的她必須得有,別人沒有的她也得有。梅妃不是吃過荔枝嗎?我也得吃!還有每天吃,必須吃的轟轟烈烈、天下皆知。

中國的吃文化博大精深,“形似”的做法由來已久,寺廟裡早就用麵食仿大魚大肉多去了!老蔣頭做一盤荔枝肉又有多大的難事!綜上所述,我覺得妃子吃荔枝的第一妃是梅妃,吃荔枝肉的第一人是那個廚師老蔣頭。

TAG標籤:荔枝 來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