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列表

正定八大碗都有什麼,傳統宴席必備

正定八大碗是由滿漢全席中的滿族八大碗結合正定中的當地獨有菜品與飲食特色演變而來,作為代表現的宋記八大碗已被河北省列為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案。那麼,正定八大碗都有些什麼呢?快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傳統宴席必備,正定八大碗都有什麼

在正定縣,一直流傳著用“八個碟子八個碗”款待尊貴賓朋、犒勞優秀工人的風俗。在春節等重大節日用“八個碟子八個碗”待客這樣的風俗從古至今淵源流傳,逐漸形成婚嫁時也用其招待親朋。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八個碟子八個碗”也發生了演變,碟子由於小縣盛菜少,演變成了盤子,由“八個”演變成了“十二個”、“十六個”、“十八個”等等,盤子裡菜的內容也非常豐富。但是“八個碗”由於做工繁瑣,對技術要求高而沒有大的變化,只是叫法由“八個碗”變為“八大碗”,碗裡菜的內容基本沒有變化,所以“正定八大碗”成為一種頗具特色的民間傳統菜餚。

據傳,常山趙子龍打了勝仗時,常用四大碗肉菜和一些素菜犒勞將士。跟隨趙子龍的廚師與一些將士,年老退役返鄉後將趙子龍犒勞將士、宴請好友菜餚的做法帶回老家正定,並且不斷改進。隨著歷史的演變,人們的觀念開始崇尚“八”這個字,為討吉慶改方桌為八仙桌、坐八客、食八菜(八冷碟、八大碗菜),這種四碗肉菜和四碗素菜的形式在唐代時被定型為“八大碗”,並廣泛流行。

正定八大碗主要包括:四葷、四素。四葷以豬肉為主,四碗肉分別精選前膀肉、中肋肉、後臀肉、肘子肉,這四碗肉用的肉料不同,每一碗肉都有名字分別為扣肘、酥肉、扣肉、方肉。四素一般選料為蘿蔔、海帶、粉條、豆腐為主。

八大碗不僅選料精良,做工更是講究。先將選好的豬肉放在大鍋中煮熟,煮熟後要趁熱在肉皮上抹上一層蜂蜜,然後放進油鍋中炸,直到肉皮成為黃紅色出鍋。等肉冷卻後,再按照四葷碗的要求切塊裝碗。八大碗對刀工要求較高,切肉講究方塊則四面見線,方方正正;切片則長短協調,薄厚一致。

切素講究識菜下刀,錯落有致,寬窄有矩。將肉碗裝好後,上籠屜蒸。第一次蒸需要武火(大火)蒸一個時辰(2個小時),這次蒸不放任何佐料。大火蒸了兩個小時後,肉中的油大部分被蒸出來,將這些油倒出來,接著再蒸。第二次蒸要用文火(小火),還是不放任何佐料,這次需要蒸半個時辰(1個小時),到時間後再將蒸出的油倒掉。

傳統宴席必備,正定八大碗都有什麼 第2張

傳統的八大碗需要傳統的灶來完成。這種灶為長方形,頂頭是一口大鍋,為蒸碗所用,大鍋向後為一溜對稱的6個或8個小鍋(也叫後鍋),灶的頂端為煙囪。大鍋在蒸碗時,後面的小鍋用來燉素菜。

蒸碗蒸了兩次並不算完,在吃之前將多種佐料熬成的湯加入每一個碗中,然後再上籠屜蒸一至兩個小時,這樣才能使肉碗具有特有的味道。素碗的素菜直接從鍋中盛到碗裡就行。熱氣騰騰的八大碗還未端上餐桌,香味已經飄入人的鼻孔。

八大碗上桌之後,最令人嘴饞的要數那四碗肉,碗中的方塊肉肉皮為金黃色或紅褐色,皮下肥肉為玉白色,再下面的瘦肉為醬紅色,令人食慾大增。而用中肋肉做成的酥肉,則是一層肥肉一層瘦肉,玉白和醬紅相間,使人垂涎欲滴。碗中的肉,看似肥膩,吃起來卻沒有腥味,肥肉的柔滑入口即化,瘦肉的美味脣齒留香。

素碗中的菜,也有蒸碗的特色,平時粗硬的海帶變得柔柔順順得像粉條,平時柔順的粉條變得滑滑溜溜地像涼粉,平時軟軟的豆腐變得懷揣高湯味道醇美,平時平平凡凡的蘿蔔白菜也變成人們的喜愛。

正定八大碗的特點是葷菜不油腥,素菜不寡淡,與饅頭、大米飯相搭配,吃起來滿口留香,嚥下去回味無窮。在正定一位姓宋的師傅做了幾十年的傳統八大碗,並將八大碗從民間的餐桌上搬到了酒店裡,還將八大碗由八樣開發到了十幾樣。他靠自己的功夫和技術,使他的宋記八大碗於2007年入選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進入飯店的八大碗與玉米麵餅子、小米粥、玉米粥等粗糧相搭配,吃起來不僅可以體驗古人那樣大塊吃肉的瀟灑,享受大碗喝酒的痛快,還可以佐以粗糧,講究營養均衡和科學飲食。

TAG標籤:大碗 正定 宴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