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宗教文化/列表

大乘佛教顯宗和密宗歷史聯絡與區別

這期宗教文化帶來的是大乘佛教顯宗和密宗歷史聯絡與區別,顯宗也好,密宗也好,都是佛法。顯密要圓融,不能彼此排斥、誹謗。顯密宗都強調基礎的修法,都重視出離心、菩提心和證悟空性的修持,目的相同、方向一致。來看看吧!

大乘佛教顯宗和密宗歷史聯絡與區別

顯宗也好,密宗也好,都是佛法。顯密要圓融,不能彼此排斥、誹謗。顯密宗都強調基礎的修法,都重視出離心、菩提心和證悟空性的修持,目的相同、方向一致。但是二者在修法上有區別,對此要有個正確的認識。

一說唸咒了就認為是修密宗了,一說唸佛了就認為是修淨土宗了,一說打坐了就認為是修禪宗了,不是的!唸咒不一定是修密宗。顯宗裡也有很多咒語,每一部經裡都有咒語,這是每一部經的精華。但是經裡講的是咒語的功德,沒有講具體的修法。密宗裡講的是具體的修法,通過什麼方式來修這個咒,怎樣才能實現這些功德。顯宗裡不講這些具體的方法。

不管什麼時候,一切都要觀為圓滿:住處圓滿、上師圓滿、眷屬圓滿、法圓滿、時間圓滿。以五種圓滿為基礎的修持才叫修密法。一切都能觀為清淨,不是把不清淨的觀為清淨,而是一切本來清淨,這個時候才算進入密法。你有五種圓滿的修法,在這個基礎上才能修兩個次第——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修持兩個次第以後才能修大圓滿法。明觀五種圓滿,你真正認識到了是最好的,如果你暫時沒有認識到,也要深深地相信。如果你不相信,還有懷疑的話,你就不是修密法的人。之前,雖然你念的都是密宗的儀軌,唸的都是大圓滿的修法,但實際上都是顯宗法而不是密宗法。

密宗與顯宗所採取的方法的差異,也在於在對境當中修持方法的多與少。密宗裡有眾多積累資糧的方便,特別強調在對境中修行,所以成就快。無對境修一百年,不如有對境修一剎那。顯宗裡,尤其是小乘佛法總是避免對境,很少有在對境中修行的方法,所以小乘修行者不能獲得徹底、永久的解脫。顯宗裡大乘佛法雖然有在對境當中的修法,但是很少,所以成就慢。

顯密一定要圓融,不能互相誹謗。謗法有罪過,有嚴重的後果。顯密宗都是正法,都能到達目的。但是人的根基不同,所以得到的方法不同,一個是坐飛機,一個是坐火車。要看自己的緣份在哪裡,自己的根基在哪裡。有條件坐飛機就坐飛機,沒有條件坐飛機就坐火車。坐飛機快,坐火車慢,但是最後都能到達同一個目的地,都是一樣的。顯密法門之間也沒有什麼衝突和矛盾,都是救度眾生脫離痛苦的方法,如果你認為有矛盾、有衝突、有懷疑,還是沒有精通佛法,那自己就要好好地學一學。這是你個人的問題,不是佛法的問題。

大乘佛教顯宗和密宗歷史聯絡與區別 第2張

根據大小乘的區別來觀察自己的發心
  現在很多人將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混在一起,沒有分清楚,所以內心經常有矛盾和衝突。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的界限是什麼?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界限是什麼?把這些弄明白了,才能真正地修行。

我們修行要先發出離心,這是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界限。在出離心的基礎上發菩提心,這是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的界限。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修法的前提,通過修持大乘佛法才能成佛。

什麼是菩提心?菩提心有很多種,我們要先把願菩提心發出來: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而發誓修持成佛!一切眾生都當過我們的父母,現在我為了這些父母要修行,要成佛。那個時候你沒有自私自利心,完全是為眾生;你對世間法不會有絲毫貪圖和留戀,無論做什麼事都是為了眾生的解脫。為了眾生的解脫,無論修什麼法都是大乘佛法;自私自利,為自己解脫,不管修什麼法都是小乘佛法。

大乘和小乘的修法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大乘佛法裡強調發心、動機;小乘佛法裡強調錶面和形式上的東西。小乘修行者是為了自己的解脫,最終還是有自私心,所以修法中對錶面上、形式上的要求也高,不僅強調動機,也強調行為。大乘修行者完全看發心,心善一切善,心惡一切惡。

佛經裡有很多這樣的比喻:有一棵樹,假如樹根有毒,那麼樹枝和樹葉也肯定有毒;假如樹根是藥,那麼樹枝和樹葉也肯定是藥。發心動機是善,外在的一切語言和行為也是善;發心動機是惡,外在的一切語言和行為也是惡。為自己怎麼都不可以,為眾生怎麼都行。在善惡的判斷上,大乘佛法裡主要強調的是心的善惡,小乘佛法裡主要強調的是行為的善惡。

大乘與小乘在結果上區別很大。小乘修行者是為自己的,所以不能成佛;大乘修行者是為眾生的,所以能成佛。如果相續中沒有菩提心,不管你念什麼佛、誦什麼經、修什麼法,你都是小乘修行者,再努力、再精進,最後也只能成為阿羅漢,不能成為菩薩,不可能成佛,也不可能往生。你只有發心為眾生,才能成就大乘佛法。

你是小乘修行者還是大乘修行者,就看有沒有菩提心。我們都是修持大乘佛法的人,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心地上。心不到位做什麼都不到位;心到位了一切都到位了。這樣你的生活就是修行的過程,你的所作所為完全是為眾生:為眾生學,為眾生修,為眾生吃,為眾生穿,為眾生喝,為眾生工作。這個時候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動機:不能為自己,一定要為眾生;不能為某某眾生,一定要為一切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