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程開運

當前位置 /首頁/星座運勢/運程開運/列表

彌足珍貴的北京十大古樹,活的文物

對歷史文物感興趣的朋友們或許聽過一句話叫做:“名園易建,古樹難求”,對於城市來說,古樹名木不僅是城市環境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承載著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的珍貴遺產,不僅在維護生物多樣性、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是城市人文風貌的見證者和名片。那麼今天的城市文化就為你介紹,彌足珍貴的北京十大古樹。

活的文物,彌足珍貴的北京十大古樹

千歲唐槐“槐中槐”
  樹種:槐
  生長地點:景山公園

景山公園觀德殿西側,有一株樹齡至少已達千歲的古槐,它像一位飽經世事滄桑的老者,靜靜地佇立在一個角落,遠遠地眺望著人頭攢動的萬春亭。據專家推測,這株古槐種植於唐代,古槐的胸徑約有2米,胸圍6米有餘,冠高約20米。

從遠處看這株古槐,樹幹高聳挺拔,枝幹舒展昂揚,生機勃發。但是走到近前觀看,就會發現這株古槐的主幹早已朽空,西南側的樹幹也蛻皮迸裂,整株樹的主幹只剩下很薄的木栓層和蒼老的樹皮支撐著樹冠並維持著生機。

有趣的是,不知何時,在朽空的樹幹中又生出了一株小槐樹,它沿著古槐內部的上下空洞,彎曲著在空間延伸開去,蔓延到古槐的樹冠處,與古槐合二為一,形成了既是“槐中槐”又是“懷中槐”的獨特景觀,為古老的景山增添了幾分神奇的色彩。

其實,像這株唐槐這樣的珍奇古樹還有不少。比如,在中山公園“來今雨軒”西側有一株“槐柏合抱”,是一株古槐和一株古柏相擁而立,長在了一起;昌平有一株“槐抱椿”,是一株國槐樹上長出一株臭椿樹;密雲有一株“槐抱榆”,是一株古槐上又長出一株榆樹……但生長在景山公園的這株“懷中槐”,不僅樹齡最長,而且其“奇異”的程度也堪稱獨一無二。

活的文物,彌足珍貴的北京十大古樹 第2張

康熙皇帝命名的“二將軍柏”
  樹種:柏
  生長地點:景山公園

有著“將軍”頭銜的這兩株古柏位於景山公園觀德殿前面,種植於公元9世紀。兩株高高的古柏樹幹蒼勁挺拔,枝杈宛若龍爪,樹高30餘米,就像一對雄姿威武、氣宇軒昂的哨兵比肩而立,守衛著觀德殿。

觀德殿是位於景山公園東北角的一個相對獨立的院落,是清代皇子練習射箭的場所。傳說康熙皇帝登基以後,為了使八旗子弟不忘馬背民族的騎射傳統,經常在景山的觀德殿考驗兒臣的騎射技藝,並進行親射示範。

為了提倡忠勇神武、丹心取義和亮節成仁的精神,康熙皇帝在射箭之餘,還為觀德殿東邊的關帝廟題寫了“忠義”匾額,並將觀德殿前面這兩株古柏命名為“二將軍柏”。

觀德殿位於景山公園內的吉祥閣南側。在南牆正中有大門1間,琉璃磚瓦仿木結構,黃琉璃筒瓦歇山頂單翹單昂五踩斗拱,兩側各開隨牆門1座。前為觀德門5間,黃琉璃筒瓦硬山調大脊,一斗三升斗拱,前後出廊,旋子彩畫。

東西配殿各3間,黃琉璃筒瓦硬山頂,一斗二升交麻葉頭斗拱。後殿3間,筒瓦硬山箍頭脊。後殿耳房各三間,筒瓦硬山元寶頂,前出廊,旋子彩畫。現為少年兒童圖書館。

活的文物,彌足珍貴的北京十大古樹 第3張

乾隆皇帝御封的“帝王樹”
  樹種:銀杏
  生長地點:潭柘寺

北京門頭溝區的京城名勝潭柘寺內,毗盧閣殿前東側,傲然屹立著一株古銀杏樹,鬱鬱蔥蔥,儼然一副王者風範,這就是有名的據說由乾隆皇帝御封的“帝王樹”,是一棵珍貴的古銀杏樹。

銀杏樹別名公孫樹,又叫白果樹,相傳北方高僧往往以古銀杏樹代表菩提樹,並將其視為佛門聖樹。而潭柘寺這株名為“帝王樹”的古銀杏樹據說種植於唐貞觀年間,樹齡已過千年,樹高30餘米,胸幹周長達9米,遮陰面積600平方米。

那麼為什麼將這棵樹稱為“帝王樹”呢,據記載:“帝王樹……言在清代,每一位皇帝繼位,即自根間生一新干,久之與老幹漸合。”傳說裡講,當一個帝王去世時,帝王樹就會有一支樹杈折斷;當一個帝王繼位後,帝王樹上又會長出新的枝條。據說乾隆皇帝正是因此而下旨,封這棵樹為“帝王樹”。

其實,從自然科學的角度來解釋,銀杏樹的根部滋生出小幹,是這種樹木本身的生長特性。遼代時,人們在帝王樹西邊與其對稱的地方又配植了一株銀杏樹。這株銀杏樹“身量”略小一些,高約20餘米,胸幹直徑約3米,故而被稱為“配王樹”,也稱為“娘娘樹”。

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後來人們發現這兩棵銀杏樹都是雄性。時光流傳,如今這兩棵樹久經風雨卻風采依舊,依然佇立在寺內的一角,看世事滄桑,迎各方遊客。

活的文物,彌足珍貴的北京十大古樹 第4張

乾隆皇帝御封的“遮蔭侯”
  樹種:鬆
  生長地點:北海公園

“遮蔭侯”是一株高大的“二針一束”的油松,生長在北海公園團城承光殿的東側,相傳為金大定年間所植,至今已是800多歲的高齡。“遮蔭侯”樹幹蒼勁挺拔,枝葉蒼翠繁茂,樹冠像一把巨傘。樹高20餘米,周長達3.18米。

關於“遮蔭侯”之名的由來,有一個傳說。相傳一年盛夏,乾隆皇帝遊團城,宮人擺案於樹下,清風徐來,頓覺暑汗全消。乾隆皇帝十分高興,突然想起明太祖朱元璋給柿樹封侯之事,遂封這株遮蔭納涼的油松為“遮蔭侯”。

據《燕京時餐記》中記載,朱元璋少時家貧,經常捱餓。一次,飢腸轆轆的朱元璋討飯經過一個村莊時,看到一棵柿樹上掛滿了金黃的柿子,於是就爬上樹飽餐了一頓。

當上皇帝后,他下令凡有五畝至十畝地的人家,都要種柿、核、桃、棗等樹,“每戶初年200株,次年400株,三年600株”,“鬻錢完賦,作糊啖之”,並封柿樹為“凌霜侯”。

而乾隆皇帝御封的這棵“遮蔭侯”,則是北京城裡的“油松王”。作為六朝古都的北京,遺有大量的古鬆。它們大多分佈在皇家園林和寺廟以及西北部的青山林麓間。這些古鬆是以奇絕蒼勁的形態和神祕玄妙的傳說而聞名於世的,故有“天下名鬆集北京”之說。

北京地區的古鬆,其樹種主要是油松和白皮松,尤以油松佔絕大多數。而在北京浩瀚的古油松中,除了北海公園這棵“遮蔭侯”以外,還有香山公園香山寺遺址的兩棵“聽法鬆”、潭柘寺山門前的“盤龍鬆”等眾多古鬆,而從種植年代和樹幹的粗度來比較,“遮蔭侯”就是公認的北京“古油松之最”。

活的文物,彌足珍貴的北京十大古樹 第5張

乾隆皇帝命名的“白袍將軍”
  樹種:鬆
  生長地點:北海公園

“白袍將軍”是位於北海公園團城承光殿前面東側的一株白皮松,相傳植於金代,樹高達30餘米,樹幹周長達到5米。由於其白乾綠冠、高大挺拔、威風凜凜,好似一位身披白色盔甲的勇士,肅然侍立於團城之上,守衛在承光殿前,乾隆皇帝遂封此樹為“白袍將軍”,樹下就是帝、後納涼的佳境了。

白皮松為中國北方地區觀賞性很強的一個珍貴樹種,古人還稱其為“栝子鬆”。這種松樹的針葉是三針一束,因此,乾隆皇帝在將白皮松命名為“白袍將軍”時,曾專門賦《古栝行》詩一首:“五針為鬆三針栝,名雖稍異皆其儕;牙槎數株倚睥睨,歲古不識何人栽……”

對於白皮松,古人可謂情有獨鍾,在皇家園林以及很多名勝古蹟中都種植有這種常綠樹種。儘管團城上的這株白皮松“歲古不識何人栽”,但它卻成為北京歷史變遷的見證,當年修路時若不是周**批示讓柏油路圍著團城繞了個彎兒,也許我們今天已見不到這位“白袍將軍”的英姿了。

另外在民間關於這“白袍將軍”的由來,還另外有一種富有傳奇色彩的說法。說是乾隆皇帝御封這棵白皮松為“白袍將軍”,是為了讓它守護在這裡的瀆山玉壺。

瀆山玉壺本來是忽必烈用來犒賞軍士所特製的碩大酒壺,到了清朝,乾隆皇帝令人尋找其下落,發現已經在寺院被用作大咸菜缸,於是命人修復後,安放在特製的白玉基座上成為了觀賞之物。樹形挺拔瀟灑、氣宇軒昂的白皮松,就像一位身披白色戰袍的威武將軍,守護在這個傳說中的寶物旁邊。

活的文物,彌足珍貴的北京十大古樹 第6張

能辨忠奸的“觸奸柏”
  樹種:柏
  生長地點:北京孔廟大成殿前

北京孔廟內生長有很多數百年曆史的古樹,其中最大的一棵柏樹生長在大成殿前月臺右前方的石階下。這棵柏樹枝幹粗壯,鬱鬱蔥蔥,高達20餘米,周長5米多。據傳,這株柏樹為元代教育家、國子監第一任祭酒(相當於今天的校長)許衡所植,至今已歷700多年,仍然枝繁葉茂,蒼勁挺拔。

明嘉靖年間,奸相嚴嵩代表嘉靖皇帝朱厚熜前往祭孔(另一說為天啟年間,宦官魏忠賢代皇帝朱由校入廟祭祀),而按照封建禮制,只有皇帝才可進入孔廟祭孔,大臣只能在孔廟外跪拜。

但囂張跋扈的嚴嵩狂妄至極,認為自己有資格像皇帝一樣進入孔廟祭孔,於是他硬要顯示自己的威風,感受一下做皇帝的滋味。當嚴嵩神氣活現地經過這株柏樹下時,突然狂風驟起,柏樹枝葉搖動,一個伸展出來的古柏枝杈刮掉了他的烏紗帽,嚴嵩嚇得倉皇逃走。

後來,嚴嵩果然因子獲罪,被摘了烏紗帽,最後更是餓死街頭,不得善終。老百姓因為嚴嵩平時專橫跋扈、作惡多端,都深受其苦,遂認為是此古柏,能辨忠奸,懲奸佞,故稱此樹為“觸奸柏”或“辨奸柏”。

而這棵傳奇的古柏,自從摘了嚴嵩的烏紗帽後,樹幹上便長出了一個大瘤,橫向看去像是奸相醜惡的嘴臉,而那隻刮掉烏紗的枝杈現已枯萎,剩下一條光禿的枝子橫在那裡,似在訴說歷史,勸人向善。

活的文物,彌足珍貴的北京十大古樹 第7張

一心向南的“指南棗”
  樹種:棗
  生長地點:北京府學衚衕63號文丞相祠內

文丞相祠內的這株古棗樹位於享堂前東側,其樹高9米,冠幅達7米多,樹齡長達700多年,傳說是由南宋民族英雄、詩人文天祥親手所植的。文天祥是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正氣歌》和他那著名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為千古絕唱,廣為後人傳誦。

1278年,文天祥抗元被俘,被囚禁於大都兵馬司土牢達4年之久,後於1283年被殺,時年僅47歲。明洪武九年(1376年),按察副使劉崧在府學之左建文丞相祠以志紀念。

相傳,文丞相祠內的這株棗樹,就是文天祥在被囚時親手栽種的,他在被殺前曾面南而拜,作有“南望九原何處是?塵沙黯澹路茫茫”的詩句。而令人驚歎的是,樹解人意,且遂人意,這株棗樹所有的枝幹全都自然傾斜著向南生長,與地面形成45度角,就像樹的主人“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一般,因此後人將其形象地稱為“指南棗”。

而根據《北京果樹志》載:“北京是古代棗樹栽培中心之一,北京栽培的棗樹,一些品種已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北京地區歷來就以棗、慄著稱。《析津日記》中載有:“蘇秦謂燕民雖不耕作,而足於棗慄。唐時范陽(北京)以為土貢”。可見三千年前北京地區已有棗樹栽植。

明清時期,北京的棗樹栽植更加廣泛,成為衚衕、四合院及京畿村落中的主要樹種。因歷代提倡栽植棗樹,棗樹更成為京城最常見的樹木。而在眾多的古棗樹之中最有名的,或許就是這棵凝聚著一代名臣文天祥滿懷愛國熱血的“指南棗”了。

活的文物,彌足珍貴的北京十大古樹 第8張

九龍盤旋的“九龍柏”
  樹種:柏
  生長地點:天壇公園

“九龍柏”位於天壇公園皇穹宇的西北側,相傳種植於明永樂十八年。這棵古柏高十餘米,胸徑1。2米,樹幹自下而上有九條縱向褶皺,將整株樹身分為九股,扭曲纏繞,宛如九龍盤旋的粗大龍柱,故稱“九龍柏”。而由於明清兩代皇帝每年到天壇祭天都要路過這棵柏樹,所以又被稱為“九龍迎聖”。

關於“九龍柏”的由來,還有一段傳說。據說在清乾隆年間,京郊大旱,乾隆皇帝於是“微服”出宮,前往天壇祈雨。可是,天空竟然沒有一絲雨意,於是乾隆皇帝決定先返回紫禁城,來日再率百官前來進行隆重的雨祀。

當他行至院內西配殿後面時,聽見一陣窸窸窣窣蠕動的聲音。隨從發現原來是有幾條蛇正扭打嬉戲,怕驚了聖駕,欲將蛇打死。乾隆皇帝問明原委後說,幾條無性無情小蛇何以治罪,趕走就是了。可是無論怎麼驅趕,幾條蛇就是不走。

乾隆皇帝看罷說:不要趕了,說不定是哪路仙客前來助我祈雨來了。此言一出,那些小蛇忽然抱做一團騰空而去。伴著隆隆的雷聲,大雨嘩嘩啦啦從天而降。大雨過後,人們就發現生長在皇穹宇西北角的那株柏樹樹幹上出現了扭曲盤繞的九條龍紋,這棵樹自此也受到皇帝下令保護。

這株受到乾隆皇帝保護的九龍柏,其後歷經了數百年歲月,至今依然蒼翠挺拔,更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人們的心目中得到神化。如今許多遊客來到天壇,都會爭相撫摸樹幹,以得九龍柏尊貴長壽之氣。

有人更是誇大了九龍柏的神奇:說摸一次樹幹可以財源滾滾;摸兩次樹幹可以全家平安;摸三次樹幹可以心想事成;摸四次樹幹可以病不侵身;摸五次樹幹可以吉祥如意;摸六次樹幹可以兒孫滿堂;摸七次樹幹可以富貴榮華;摸八次樹幹可以福祿雙全;摸九次樹幹就可以長命百歲。雖然只是市井傳說,但也為這棵古樹更添了幾分傳奇色彩。

活的文物,彌足珍貴的北京十大古樹 第9張

堪稱龍爪槐之最的“蟠龍槐”
  樹種:槐
  生長地點:故宮御花園

在北京落葉樹種中,存在百年以上的古槐數量最多,是北京“活的文物”,見證著北京悠久的歷史。1986年北京評選市樹市花時,國槐獲得的選票最多,和側柏一起被選為市樹。

而在北京眾多古槐之中,龍爪槐是當之無愧的珍品,我國自周代起就在皇宮種植槐樹,故槐樹又有“宮槐”之稱。紫禁城裡有名的古槐不少,除了武英殿斷虹橋畔著名的“紫禁十八槐”——種植於元代的十八棵槐樹外,在故宮御花園的東南角,還有一棵巨大的龍爪槐——那就是故宮御花園裡的堪稱龍爪槐之最的“蟠龍槐”。

龍爪槐別名蟠槐,是用國槐作砧木嫁接而成的槐樹的變種。故宮御花園東南角的這棵傳說種於明代的龍爪槐,為北京的“龍爪槐之最”,它的幾條大枝向外水平延伸,粗枝彎曲似游龍穿空,小枝彎曲如勾像虯爪踏雲,故得名“蟠龍槐”。

這株“蟠龍槐”的樹枝扭曲向下低垂,如蒼龍巨爪,樹冠則大如巨傘,覆蓋面積達到80平方米,樹幹虯曲盤旋,氣勢巨集大,樹冠上的幾個大枝似數條巨龍凌空飛舞,無數的小枝像虯爪伸縮,所以被稱為“蟠龍槐”。

紫禁城的御花園裡古木奇樹眾多,可謂爭奇鬥豔,但這株“蟠龍槐”仍以其獨樹一幟的巨大“龍爪”,成為御花園裡絕無僅有的一景。由於這株古槐枝幹過於繁多、龐大,即使看上去已相當粗壯的身軀仍難以支撐,如今在其枝幹下搭建了一個足有五六十平方米的木架作為支撐保護之用。

活的文物,彌足珍貴的北京十大古樹 第10張

崇禎皇帝的“歪脖槐”
  樹種:槐
  生長地點:景山公園

景山是老北京中軸線上的最高峰,山上曾遍植蒼松翠柏,因而林蔭密佈、古木參天。景山五亭之一觀妙亭東側山坡上有一株“脖頸”稍有傾斜的古槐,

原本只是萬千古木中普通的一株,但也就因為其“歪脖”的外觀,被明代末帝朱由檢一眼看中,在這株“歪脖槐”而亡。從此,這株古槐也開始了它命運多舛的傳奇故事。

明朝末年,天下大亂,既有滿人在關外虎視眈眈,又有國內四方雲起的農民起義,崇禎皇帝——明思宗朱由檢就是在這樣內憂外患的背景下登基,接管了風雨飄搖的明王朝。

登基之初的崇禎皇帝立志振興國家,剷除了魏忠賢閹黨,確實振奮了人心,但是他自己剛愎自用,聽信讒言而殺害了大將袁崇煥,自毀長城,致使國家無可用之人。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攻進北京,明朝終於走到了末路。崇禎皇帝讓太監敲響了召集官兵勤王的大鐘,可平時那些在朝廷上慷慨激昂的大臣們,竟無一人出現,早就作鳥獸散了,只有太監王承恩陪在皇帝旁邊。

真正成了孤家寡人的崇禎皇帝逼死了皇后,然後一邊嘆息道:你為何要生在帝王之家?一邊用劍殺了自己的女兒長平公主,然後在太監王承恩的攙扶下,倉皇從紫禁城的神武門逃出,一路狂奔跑到煤山東麓(即今景山公園的景山)。

絕望之中,崇禎皇帝在山坡上的這株歪脖子古槐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也宣告了大明王朝的滅亡。崇禎自縊時以發覆面,意思是無顏去見祖宗,並希望後來者能善待百姓。

清順治皇帝定都北京後,為了籠絡人心,溢崇禎為莊烈帝,葬昌平明陵。又對曾經吊死過前朝皇帝的這棵古槐妄加罪名,認為是棵“罪樹”,遂給那棵歪脖古愧定為“罪槐”,讓人用鐵鏈將其鎖了起來。

後人為此撰寫過一副對聯予以嘲諷:“君王有罪無人問,古樹無辜受鎖枷。”遺憾的是,原來的“歪脖槐”已經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期間被毀,後來在此又補栽了一棵新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