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甘肅靖遠臘八節習俗

臘八節據說最早是由古代的“臘祭”演變而來,東漢末年佛教東漸以後,臘月初八逐漸被附會為佛祖釋迦牟尼的成道日,連傳統的節慶食品——臘八粥,也有說法認為其起源與佛祖有關。不過在甘肅靖遠一帶,臘八節是不喝臘八粥的,那麼當地人吃什麼呢,就讓老黃曆為你介紹,甘肅靖遠臘八節習俗。

甘肅靖遠臘八節習俗

老靖遠人在臘八這天並不喝粥,而是要吃“臘八糝飯”。在臘八的前一天下午,人們事先將黃豆、豌豆、大豆等煮熟煮爛待用,在臘八這天早晨天亮之前,再用小米、大米、糯米煮成粥,然後再加進去事先煮好的豆類,而後再加上一把白麵攪和成“糝飯”,如有條件再加點肉臊子,那就更香了。

其實,靖遠人的“臘八糝飯”,就是由臘八粥演變而來的,比粥更稠罷了。只不過臘八粥是用來喝的,而臘八糝飯卻不能喝而只能吃。其實這種“臘八糝飯”卻是最具靖遠特色的臘八應景食品。

過去,靖遠人吃“臘八糝飯”,要在天亮之前就得吃罷。傳說誰家的臘八糝飯吃得早,誰家的莊稼就會黃得早,成熟得早。而且,這臘八的糝飯是不能吃盡吃完的,要專門留一部分,其意是年年吃剩有餘。

在吃臘八糝飯之前,首先要用做好的糝飯,在自家的大門上抹一個厚厚的“十”字。民間傳說,這種用臘八糝飯在大門上抹“十”字的習俗,是從江南傳過來的。

相傳,江南某地,連年大旱,莊稼顆粒無收。鄉親們不得不背井離鄉,逃荒要飯。有一戶三口之家,母親在逃荒的途中活活餓死。剩下父女二人,相依為命,沿街乞討。為了給年幼的女兒找個生活的出路,老父親給女兒頭插草標,賣給了一戶有錢人家,這時正值臘八前夜。

第二天早晨,女兒在這個有錢人家,端起碗來喝臘八粥。忽然想起了自己年邁的父親至今仍在寒風中沿街乞討,不由得涕淚俱下。於是,她拿起粥碗,用碗中的粥在這家門外邊,抹上個厚厚的“十”字。心想如果今天老父親乞討路過這個家門時,門外邊抹的那個粥“十”字,即可讓父親充飢果腹。

後來,這位孝女的孝心感動了鄉親們,並很快流傳開來,家家效仿。每到食臘八粥的時候,人們都在自家的大門上,用臘八粥抹一個“十”字,從此這種習俗也就沿襲了下來,並代代相傳。

不過到了現在,雖然廣大農村地區“臘八節吃臘八糝飯”的習俗依舊,但在門上用臘八糝飯抹“十”字的情景,似乎已隨著歲月流逝,鮮少見到了。

TAG標籤:靖遠 臘八節 習俗 甘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