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歌圩節的由來,廣西歌圩節的風俗

每年農曆三月三,是廣西地區壯族同胞們的歌圩節。慶祝歌圩節的活動形式多樣,遊戲豐富多彩,人人以歌傳情,喜氣洋洋。那麼,這樣熱烈而歡樂的歌圩節,究竟是怎樣的來頭呢?讓我們通過傳統節日來了解,歌圩節的由來。

廣西歌圩節的風俗,歌圩節的由來

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壯族人稱“窩埠坡”或“窩坡”,原意為到垌外、田間去唱歌,所以也稱“歌圩節”。也有稱是為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關於它的來歷,民間有許多動人的傳說。

一說古代有一對情人,經常唱山歌來表達愛意。但由於封建禮教的束縛,兩人不能結為夫妻,於是他們雙雙殉情。人們為了紀念這對情侶,遂在三月九年級唱歌致哀。

但流傳最廣的傳說,還是有關於家喻戶曉的劉三姐的。傳說壯族歌仙“劉三姐”經常用山歌歌頌勞動和愛情,揭露財主們的罪惡。有一年的三月九年級,劉三姐在山上砍柴時,財主派人砍斷了山藤,使她墜崖身亡。後人為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這天聚會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這些傳說現已難於考證,如今學界的看法是,“歌圩節”的來歷,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媧摶土造人,繁衍後代,豫東一帶尊稱伏羲為“人祖爺”,在淮陽(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廟,由農曆二月二到歌圩節為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南船北馬,都雲集陵區,朝拜人祖。

到了先秦時期,古人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漢代定為節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為大絜”(《後漢書·禮儀志上》)。後又增加了臨水宴賓、踏青的內容。傳說上巳節這天鬼魂到處出沒,故而到了晚上,家家戶戶在自己家裡每個房間放鞭炮炸鬼,以驅鬼辟邪。而到了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歌圩節,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結束語:壯族歌圩節歷史悠久,是壯族傳統文化的結晶,它是在長期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它是壯族青年進行社會交往的場所,也是壯族民間傳統文化活動的舞臺。

TAG標籤:風俗 廣西 由來 歌圩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