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二十四節氣/列表

不一般的驚蟄民俗!吃炒蟲!你敢嗎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二十四節氣的民俗都不同,驚蟄的民俗之一吃炒蟲大家都瞭解麼?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驚蟄吃炒蟲是什麼意思吧。

不一般的驚蟄民俗!吃炒蟲!你敢嗎

驚蟄雷動,百蟲“驚而出走”,從泥土、洞穴中出來,於是蟲蟻開始活動,逐漸遍及田園、家中,或殃害莊稼,或滋擾生活。因此驚蟄期間,各地民間均有不同的除蟲儀式。如湖北土家族民間有“射蟲日”,於驚蟄前在田裡畫出弓箭的形狀以模擬射蟲的儀式。又如如浙江寧波驚蟄“掃蟲節”,農家拿著掃帚到田裡舉行掃蟲的巫術儀式,將一切害蟲的“掃除”。

在民俗中,掃帚什麼都能掃,如掃除妖魔鬼怪、掃魂、掃除疾病、掃除晦氣、掃除蟲害。民間舊時送葬,棺材後頭掛把掃帚,用來掃魂,以免死者把魂留下。如遇上蟲害,江浙一帶就家家戶戶紛紛將掃把插到田頭地間,以請掃帚神來幫助消除蟲災。

客家民間則以“炒蟲”方式,達到驅蟲的功利目的。驚蟄這一天,閩西古汀州地區客家人,或在熱水中煮帶皮毛的芋子,或炒豆子、炒米穀。民間認為這樣可以消滅多種小蟲,故俗語稱“炒蟲炒豸,煞(煮)蟲煞豸”。驚蟄是冬眠昆蟲開始復甦活動之時,因此客家先民主張早期滅蟲。驚蟄日,汀州客家還有做芋子粄或芋子餃吃的習俗,以芋子象徵“毛蟲”,以吃芋子寓意除百蟲。

贛南上猶、崇義一帶以及吉安遂川客家,驚蟄日上午,農家將谷種、豆種、南瓜向日葵籽及各種蔬菜種子取一小撮放入鍋中幹炒,謂之“炒蟲”。炒熟後分給自家或鄰居小孩食之。據說如此一來可保五穀豐收,不受蟲害。

不一般的驚蟄民俗!吃炒蟲!你敢嗎 第2張

遂川縣城居民,早年也有驚蟄日殺蟲習慣,在房前屋後的牆基、畜欄、廁所等處撒上生石灰,在桃木果樹下噴灑石灰水,菜園中也灑一些石灰粉末,以殺蟲、防蟲。類似以撒石灰除蟲害的民俗,在清代客家地區地方誌中也多有記載:

清光緒元年《曲江縣志》載曰:“驚蟄日,撒石灰於壁間,以壓蟻,炒米粒果而食。”

一九五八年廣東省中山圖書館油印本《南雄府志》載曰:“凍蟲節,以石灰撒屈戌(即酒窟)、磉堁(即儲存糧食的穀倉、米倉器具)及一切器用之物,蟲蟻不侵。”

清康熙二年《乳源縣誌》載曰:“驚蟄日,家以石灰撒於牆基,謂除歲中蟲蟻。”

清同治十三年《永豐縣志》載曰:“驚蟄日,家家用石灰撒牆壁、柱礎及几榻腳,以闢蟲蟻。”

粵東梅州大埔縣也有炒驚蟄之俗。近人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下篇卷七·廣東》載曰:“大埔有一處奇俗,名曰炒驚蟄。每年到是日晚間,家家皆取黃豆或麥子,放在鍋中亂炒,炒後並舂,舂後又炒,反覆十餘次而後已。其原因,蓋大埔地方,有一種小小之黃蟻,凡人家所藏糖果等食,必蜂聚而食。俗雲,是晚炒了豆麥等物,則黃蟻可以除去也。炒黃豆及麥子之時,口中並念道:‘炒炒炒,炒去黃蟻爪;舂舂舂,舂死黃蟻公’也”。

與客家“炒蟲”習俗相接近的北方民俗有驚蟄“吃蟲”、“震蟲”。陝、甘、蘇、魯等省份有“炒雜蟲、爆龍眼”習俗。二月二,人們把黃豆、芝麻之類放在鍋裡翻炒,噼啪有聲,謂之“爆龍眼”,求風調雨順。男女老少爭相搶食炒熟的黃豆,謂之“吃蟲”,意喻人畜無病無災,莊稼不生害蟲。

又魯東南一帶二月二,主婦以炊棍敲鍋臺,謂之震蟲。以彩紙、秸草或細秸稈成竄懸於堂屋樑上,謂之串龍尾。還有主婦敲面瓢,邊敲邊唱咒語:二月二,敲瓢叉,十窩老鼠九窩瞎,還有一窩不瞎的,送給南嶺老八家。

【結束語】以上,就是那些有關於驚蟄吃炒蟲的民俗。不知道有沒有幫到大家呢?

TAG標籤:民俗 炒蟲 驚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