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二十四節氣/列表

古代秋分占候的由來,古人秋分習俗

古代科學水平還沒有那麼發達的時候,人們常用求神問卜的方式來預測吉凶。秋分在一年的農事活動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時間點,古代每逢秋分到來,人們往往要預測一下該年的收成情況,這個辦法就是所謂的“秋分占候”,那麼就讓老黃曆為你介紹這一習俗。

古人秋分習俗 古代秋分占候的由來

古代秋分占候習俗的由來
  秋分對農事的影響很大,古人往往通過“秋分占候”以預測收成。就農業生產而言,有兩個時候農活最忙:一是“三夏大忙”,自“芒種”節氣始;另一個就是“三秋大忙”,至“秋分”節氣始。

民間農諺因此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而“秋忙”比“夏忙”更忙,有“夏忙半個月,秋忙四十天”一說。由於秋分是古代中國農民預測年成的重要日子之一,故有“秋分占卜”的風俗。

古人占卜時,最簡單的是看陰晴。秋分這天如果是陰天微雨,預示收成好,但如是連陰,夜雨不停,則麻煩了,“秋分連夜雨,遲早一起死”。如果秋分日刮東南風,主歲稔民安,刮東北風或西北風農作物則“多秕稗”……

更復雜一點的預測,是看“秋分”與“社日”的關係,社日分為春社、秋社,具體日期是立春或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一般情況下處於秋分前後。秋分在社日前,預示豐年收成好,在社日後,年成或不理想。

清代顧祿的《清嘉錄·八月》,就記載有蘇州一帶“分後社,白米遍天下;社後分,白米像錦墩”的諺語。地方誌釋稱:“秋分在社前,則田有收成而谷賤;分在社後,則無收而谷貴。”

但有的地方對此也有不同的說法。南宋陳元靚《歲時廣記》記載福建一帶的諺語就說:“秋分在社前,鬥米換鬥錢;秋分在社後,鬥米換鬥豆。”《四民月令·八月·測候》亦稱:“秋分在社前,鬥米換鬥錢;秋分在社後,濫飯餵豬狗。”

而如果秋分與社日是同一天也非好事。《四民月令·八月·測候》認為:“分社同一日,低田盡叫屈。”《南昌縣誌》則稱:秋分日值社,河無魚,“分社同宮,餓殺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