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一段關於西店義門村鄔氏宗祠的歷史故事

解讀百家姓鄔姓。講述一段關於西店義門村鄔氏宗祠的歷史故事。鄔(Wū鄔)姓源出有二,出自妘姓或出自楊姓。鄔姓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鄔姓始祖,都曾經是當年晉國的重要人物。

一段關於西店義門村鄔氏宗祠的歷史故事

鄔姓文化之鄔氏宗祠歷史

恩褒自苛銘金版,

惠澤於今衍寶橋。

這一副對聯刻在寧海縣西店鎮集義村鄔氏宗祠的頭門石柱上。對聯的意思是說,集義村鄔氏曾受皇帝恩賜金匾,祖宗功德繼續至現在祠堂內的寶橋上。

出寧海縣城北18公里的西店鎮,舊稱“西墊”,這裡是伸入浙東內陸的象山港的港尾,在這裡的甬臨公路上可見象山港漁帆點點。

在南宋時代(1127~1279年),奉化西鄔花明樓鄔氏遷入此背山面海的平坡上居住,縱橫十里以漁海和缸窯為業,故曾有“十里缸窯鄔”之稱。

南宋鹹淳甲戌(1274年),鄔氏聚居的紫溪村鄔濟民首登進士,出資興建了古驛道上的“集義橋”,橋名取古訓“先大夫濟民集義以成”之句。此後紫溪村又稱“集義村”,至今鄔氏聚居的集義村,有300餘戶,千餘人,已傳世30多代。

集義鄔氏後來又有元代餘姚州學鄔元、明代蓬萊縣丞鄔定、清代歲貢鄔為臣等數十官職。其中明代正統八年(1443年),當地災荒,鄔成童捐糧二千石。後又有其子鄔宗斌兄弟及侄永正、永端等捐賑。一門三代行義積德,官府奏報,皇帝旌表“義門”、“義民”,賜《旌表義門》金字門額,因此在明代時建義門鄔祠,祠堂朝西,面對紫溪西來水。

鄔氏祠堂建頭門,儀門都翹角飛簷,並在祠堂前進中心造了一座集義橋。過橋之後可在精巧的花廳小敘,與花廳一屏之隔,就是精美的古戲臺,而朝向象山港的後牆不開門。大堂七開間,與左右廂樓可容數百人,每當過年時節,集義村鄔氏男女老幼祭祖看戲,其樂無窮。2003年,鄔祠列為寧海縣文物保護單位。

《理髮師》曾在這裡拍攝

鄔氏宗祠及戲臺在清代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和道光十七年(1837年)數次重修,其中前進的南北建有廂樓,中間義門橋和荷池刻有“道光丙申”(1836年)。

在祠堂內建池造橋極為罕見。院子中心的水池長14米,寬7米,池中心的石拱橋寬2.5米,高2.5米。池塘內白蓮朵朵,幽香陣陣。進了門再過一座橋,無不使人產生對祠堂祖宗的崇仰感。雕刻精麗的硬山式,捲棚頂花廳,雖未經漆飾,古樸素雅,更顯文氣十足,使人心曠神怡。

2006年,著名電影導演陳逸飛曾在祠內拍攝過《理髮師》。興許,陳坤憂鬱的眼神,還有曾黎穿著旗袍的婀娜身姿,在這沉澱積厚的祠堂裡,更有著異樣的華麗和鮮明的對比吧。然而不久一場火災,古戲臺和部分大堂燒成焦炭,2年之後重新修復,頭門和儀門也同時恢復百年之前的舊貌,《旌表義門》的金字石匾仍掛在朝西的牌樓式門額上。

由村人共同集資重建後的古戲臺,按燒燬前的樣式和規格精心雕制。戲臺的屋頂歇山翹角,簷下角科、平身科、斗拱、牛腿承託,24層層層收縮的同心圓花板,結頂於藻井中心的銅鏡。戲臺臺口高1.5米,寬深各5米,三面圍有雕花欄干。戲臺左右簷柱雕倒掛獅,臺口立一對小獅子。

由於鄔祠內有前後二個明堂,進深達60米,而面寬僅25米,故佔地1500餘平方米。正對戲臺的大堂,樑柱粗大並施雕漆繪,大部分是原有構築,修換了一部分。正中樑枋間掛有大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的《理學名宗》金字匾。戲臺左右的廂樓各4間,每當做戲時日,戲班子就住在前進的廂樓上,村人則聚集於戲臺周圍廂樓和大堂內外,義門橋上人流如梭,祠堂沉浸在聲情並茂的彈唱歡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