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建於明萬曆年間的家族祠堂,梅氏宗祠

解讀百家姓梅姓。梅氏宗祠,是一處建於明萬曆年間的家族祠堂建築。梅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45位。2010年,中國大陸姓氏排名第136位,人口以安徽、雲南、浙江、江西、江蘇、河南等地較多。

梅氏宗祠 建於明萬曆年間的家族祠堂

梅姓文化之梅氏宗祠

梅氏宗祠,位於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大漈鄉西岸底村,是一處建於明萬曆年間的家族祠堂建築,屬於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整個宗祠,不見列祖列宗的塑像、畫像,也不見祭奠的供品香燭,唯見古樸雄偉的磚木建築,主要有客堂、序倫堂、祭壇和報本堂等,沿中軸線次第高升。宗祠是凝聚家族血緣和感情的紐帶,作為家族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象徵與標誌,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

進了那道砂石黃泥壘牆的儀門,又有一個小巧的天井,左側有下坡的臺階,連通時思寺的鐘樓;右側一堵亂石圍牆,依牆為一人來高的狹長花壇,種了幾棵桔樹和一些蔬菜。客堂為面寬五間的一層木構建築,兩邊僅有簡簡單單的細方格門窗,樑栱等也沒什麼雕飾,柱礎與廊柱更是一般,可見出梅氏的勤儉持家風格。從客堂穿過,來到宗祠的第三個天井。這個天井比前面兩個要精緻些,中間有片石鋪砌的甬道,左右各有一棵廣玉蘭。那玉蘭樹像是過花期了,但油亮翠綠的革質寬葉,依然討人喜歡。由玉蘭樹的綠蔭下走過,邁上二級石臺階便是梅氏宗祠最值得與外人道的序倫堂了。這是宗族議事的大廳,為要拓展空間,建築設計時把均衡承重改為周邊承重,四周密佈三道簷柱,中間金柱的間距卻特別開闊,使得中央大廳顯得格外寬敞。

陳先生說,這是明朝建築中典型的減柱法,要求建築師具有高超的技藝。又指著正中那道長13米,直徑1米以上的橫樑說,在當時的條件下,要將這麼一根橫樑架上去,也是十分不容易的。到底用了什麼起重灌置,至今仍是個謎。後人因此編出許多關於梅氏宗祠的建築故事來。陳先生收集整理過這些故事,所以能流暢地為我們講解。說是當初為要建好這座宗祠,梅氏家族事先召開競標大會,有40多位建築工匠前來競標。梅氏族長讓他們每人做一隻木馬。有些木匠以為

這是最簡單不過了,不過粗木作的斫爺手藝,有什麼稀罕,找幾根木頭,三下兩下湊成一隻就交上去了。其中有位來自魯班家鄉的山東師傅,情知這是梅氏族長要試探技藝,精心選用硬木,製作了一隻榫頭與榫眼緊密吻合的木馬。梅氏族長讓人把這些木馬都拿到沐鶴溪裡浸泡。

三天過後,多數木馬不及撈上來,已是散架。未散架的,也吃水不淺,死豬般地沉重。唯獨那山東師傅的木馬,嚴格按照榫卯銜接的手藝加工,拆開榫頭與卯眼,竟是一點水漬都沒滲進去。大家都讚歎這位師傅的手藝了不得,是得了《魯班法》祕傳的。便一致議定由這位山東師傅來承建。這山東師傅的確出手不凡,開工前,當眾設祭壇作法,宣稱他建造的宗祠,不準鳥雀作窩;不準蜘蛛結網;不準塵土落戶;還不準有一鉚一釘。建成後的梅氏宗祠果然做到了“四不”。陳先生說,你們看,這宗祠,平時也沒人打掃,可就是乾淨,從不見有鳥跡蜘蛛,連灰塵也不沾。

還說,有一次,鄉政府借用序倫堂搞選舉,是在夜間進行的。樑柱上、地面上遺下好些紙屑。第二天一早,鄉里專門派清潔工來打掃,卻是一片紙屑也不見了。一時傳為神奇,以為山東師傅的施咒真是靈驗。後來,還是一位建築專家解了此謎,說那是因為序倫堂四周穿透,有很好的通風除塵功能,所以才會纖塵不沾。選舉留下的紙屑一定是被夜風吹走了。至於蜘蛛、鳥雀為不在梅氏宗祠結網、作窩,可能是選材上的講究,這些木材會散發一種蜘蛛、鳥雀不喜歡的氣味。山東師傅確是一位高人。但高人不是完人,精於算計,還特別小心眼。

現今,這裡成為人們旅遊、休閒、避暑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