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一座歷史悠遠的祠堂,謝氏宗祠

解讀百家姓謝姓。一座歷史悠遠、讓人敬仰的祠堂,謝氏宗祠。傳說中任姓謝氏至少已有3500年的歷史了,在“夏商周”三代之際幾乎湮滅。姜姓謝氏已有2800年曆史,源於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金華東西謝營村。

謝氏宗祠,一座歷史悠遠的祠堂

謝氏宗祠現址在蘭村。目的主要用於育人教學,是一座讓人敬仰、歷史悠遠的祠堂。不僅為謝氏的後代培育能人巧將,在2005年,更設立了獎學金制度,激勵謝氏子弟學業長進。

蘭村謝氏宗祠,址在蘭村。元順帝年間,蘭村謝氏開基祖謝潛發,由江西安成義歷徙遷攸縣東江鄉蘭村立籍。潛發四代孫義士謝子龍,於明萬曆乙酉(1585)首次建立祠堂,建成後棟、中棟、前棟三楹,廟貌輝煌,時稱“莘仲公大祠”。萬曆丙戌(1586)春,山洪暴發,洪水猛漲,規模巨集敞的謝氏祖祠成為廢墟。清順治壬辰(1652),族嗣謝楚華不仕歸田,攜妻兒子女回到故居蘭村避亂,帶領族人捐資重建通族大祠,將莘仲公大祠更名“謝氏家廟”。

解放前幾年,祠堂內辦起了私塾。解放後,先後辦起國小、完小、中學。縣教育部門於1957年和1967年先後撥款,將祠堂改建成教室和教師住房。宗祠被拆除後,祠堂前組集資1000餘元,利用殘磚剩瓦砌成三間簡易房暫安祖靈。

至2005年當地謝氏族人在七修族譜的同時,集資在舊址重建宗祠。佔地面積1470平方米,建築面積1150平方米。前後三進,橫開五間,內設天井和迴廊。前豎牌坊,高12.08米,氣勢巨集偉壯觀。牌坊上書“聖旨”,正中書“謝氏家廟”,兩邊書“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相傳這八個大字是明朝理學大師朱熹為江西安福義歷謝氏老祠所題。正中大門為拱式門,左右兩邊各設一小拱門,左為“崇文門”,右為“崇武門”,所有字型為黑漆正楷,剛勁有力。前、中、後三棟外風火牆均翹起飛簷,覆蓋青瓦,顯得古樸典雅,莊嚴肅穆。走進大廳,八隻頂樑屋柱引入注目,為鋼筋水泥澆築而成。穿樑彩繪,保留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屋柱上分別雕刻幾幅黑底金字對聯:“家世著攸邑,二八代瓜衍椒繁,共羨人文鵲起;淵源溯東山,千百載鴻勳駿烈,還欣科第蟬聯”。另一則為“蘭溪長流,溯源追遠,仰我祖千秋盛德;東山再起,奮發圖強,期後代萬世昌隆”。

祠堂牌坊上題“聖旨”,有其一番來歷。明景泰六年(1455),潛發公五代孫謝子龍急公好義,聞河南遭受特大水災,捐谷一千六百石賑災。當年十一月十八日景泰皇帝下聖旨褒獎,詔曰:“國家施仁,養民為首。爾能出谷一千六百擔,用助賑濟河南,有司以聞,朕甚嘉之,今特賜敕獎諭,旌為義士。”獲此殊榮,建起牌坊,以示榮耀。爾後,又在何家衝建了一座敕書樓,珍藏聖旨。

清道光三十年(1850),洪秀全發動反清起義,蘭村族人謝友伯(號又八)聞訊串村走戶,邀集數百壯士,在謝氏家廟內成立“天地會”,與太平軍西王蕭朝貴祕密聯絡。1852年初聚“天地會”700多人,在謝氏家廟內誓師,響應太平軍,率領起義隊伍進攻當地團防,擊斃團防首領陳憲章等。然後進駐新市桐梓坪,麾師縣城,與知縣郭世閶、把總王佐清所部交戰。謝友伯率軍奮戰,終為伏兵所敗,潛往九江。老年返回故里,老死蘭村,葬於燕山桃源牛塅前。

在族人前輩舍小家為國家精神的鼓勵下,蘭村謝氏後人秉承祖訓,自強不息,英才輩出。二十二代孫謝華生(化名肖友明),十四歲參加革命,任過攸縣六區蘇維埃政府兒童團長,經歷二萬五千里長徵、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1964年授少將軍階,曾任第三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十九代孫謝鹹輝,1930年參加革命,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徵、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1955年授予大校軍階。十九代孫謝麟徵,黃埔軍校畢業,參加指揮長沙保衛戰,和日軍血戰幾天日夜,消滅了日軍幾個連的兵力,被稱為抗日英雄。攸縣解放前夕,在蘭村謝氏家廟還成立了蘭村地下中共支部,培養出如謝石恩、謝愷初等一批共產黨員,為攸縣的解放事業作出了貢獻。

蘭村謝氏家廟2005年重建後,設立了獎學金制度,激勵謝氏子弟學業長進。至2012年,共為100餘名學子贈送“為族爭光”匾和獎學金。同時,家廟還組建了龍燈會、鑼鼓隊,每年正月舞龍燈賀新春,活躍農村群眾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