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享譽四方的清朝寧陵張弓路氏

解讀百家姓路姓。本期來說說享譽四方的清朝寧陵張弓路氏。路氏是一個多民族、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五十二位,人口約一百零四萬六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65%左右。

享譽四方的清朝寧陵張弓路氏

路姓文化之張弓路氏

清朝寧陵張弓路氏,曾出“一榜三進士”和十位將軍,當時轟動朝野,享譽四方。至今,在當地仍廣泛流傳著將軍南征北戰、保家衛國的事蹟。2008年,在張弓兩位路氏族人家中的雍正、乾隆皇帝御賜的三塊將軍牌位,乾隆皇帝御封將軍誥命婦人的聖旨驚現於世,更使千載傳揚的忠烈事蹟得到印證。

發現御賜牌位和皇帝聖旨

張弓鎮裴莊村,一名農民的家裡珍藏著清朝雍正、乾隆皇帝御賜的三塊將軍牌位!這名農民叫路統林。張弓鎮北村,一名退休老幹部的家裡珍藏著乾隆皇帝御封將軍誥命婦人的聖旨!這名幹部名叫路緒生。

兩名路姓人家手裡怎麼會有皇帝御賜的牌位和聖旨?這其中蘊含著怎樣的玄機?2008年冬,筆者兩次赴張弓鎮,去探尋收藏背後的真相。

在裴莊村,見到了年逾六旬的路統林,他領著筆者走進他的宅院,只見其堂屋正中擺放著三塊將軍牌位。牌位上依次寫著:“清誥贈昭勇將軍孚監生孚尹公、淑人張氏牌位”,“清誥授武德將軍雍正庚戌進士、陝西鎮番營守備晉贈明威將軍直隸冀州都司止庵公、誥封宜人晉贈恭人氏孟神位”,“清誥授明威將軍乾隆壬申侍衛直隸冀州都司崇文公、誥封恭人氏陳神位”。路統林說,這分別是十一世祖路璟、十二世祖路建屏、十三世祖路德昇三位將軍的牌位,因為先祖在清朝時南征北戰、保家衛國立下赫赫戰功。

路統林自豪地告訴筆者,這三塊御封牌位只是他們路氏家族輝煌的一部分,按理說應該還有七塊清朝御封將軍牌位,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現在找不到了。在清朝時,他們家族共有十人被封為將軍之位,還有雍正年間的路建屏、路建翰、路德貴叔侄一榜同得三名武進士,當時可謂轟動朝野,享譽四方。

在談到如何儲存下來這幾塊御封牌位時,路統林老人說,祖祖輩輩將牌位作為傳家之寶供奉、珍藏。路統林特別提及“文革”時“破四舊”,他的父親路傳高將幾塊牌位藏在麥囤下面,才使這些“寶物”免遭一劫,倖存下來。

那麼,儲存在路緒生家中的皇帝聖旨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據路緒生介紹,這是清朝乾隆皇帝御封路德貴為武德將軍、妻子王氏為誥命婦人的聖旨。在路緒生家中,筆者看到放在一個精緻匣子中的清朝皇帝聖旨。輕輕展開,黃色絲錦上面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著聖旨內容,蓋有玉璽大印。

路德貴,即“一榜三進士”中路建屏、路建翰的侄子,為路統林所說清封張弓路氏十將軍之一。

張弓路氏“一榜三進士”忠烈為國

在封建王朝中,千百年來殿試錄取、金榜題名的事並不算少,然而叔侄同榜三進士,而且都是武進士的乏陳可見。清朝雍正年間,張弓路氏十二世祖路建屏、路建翰兄弟和其侄十三世祖路德貴,於雍正八年(1730年),一齊名中庚戌科武進士,真是轟動家族,聞名遐邇。

張弓路氏在明清時期,習武者甚多。路建屏叔侄三人同登庚戌科武進士,被賜封后,建立了赫赫業績,尤以路建翰為著。

路建翰(1704—1748年),路璟次子,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八月十四生。字捍倉,號雙賜,雍正丙午科(1726年)武舉。得庚戌科(1730年)進士後,為官初任甘肅涼州守備,署遊擊護寧夏總兵印,聲名頗佳。其母病逝後,路建翰回寧陵守孝。起復後,補任涼標前遊擊,調寧夏,誥授懷遠將軍。乾隆十三年(1748年)會兵前往剿大金川苗酋來犯,五月抵黨壩,協攻康八達。戰鬥中,路建翰冒著矢石身先士卒,衝鋒在前,頭中石傷,手中槍傷,猶憤呼殺敵,銳不可當,因流血過多卒於陣中。戰後,朝廷論平川功列一等,追贈參將,晉贈昭勇將軍,並諭祭葬,旌忠烈,撫卹其家人。

路建屏,路璟長子,字偉倉,號止庵。雍正甲辰科(1724年)武舉。歷任陝西鎮番營西把截營守備、直隸冀州都司,誥授武德將軍。母親去世回家守喪,哭逝於靈柩前。晉贈明威將軍。

路德貴(1698—1750年),路建邦之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七月六日生,六歲喪父,母育成人。字士魁,號善長,雍正己酉科(1729年)武舉。官居徽州(今黃山市)青山守備時,青山遭災,群眾大飢,路德貴遣人歸裡取銀賑濟,被救濟者甚多,民感其德,制萬民衣傘獻給他。乾隆十五年(1750年)五月三日卒。

五輩十將軍譽滿朝野

路氏“一榜三進士”,當時使張弓路氏家族威名顯赫。路建翰的父親路璟、祖父路三省、曾祖路惟中,分別被朝廷贈封昭勇將軍。路德貴的父親路建邦、祖父路琰因路德貴之功績,分別被朝廷贈封武德將軍。

名門之後,必有將才。路建屏之子路德昇,字魏碩,號崇文,乾隆辛酉科(1741年)武舉,壬申恩科(1752年)進士,御前殿上帶刀侍衛,任直隸冀州(今河北冀縣)都司,誥授明威將軍。路建翰之子路德沛萌襲廣東潮州府(今潮州市)守備,誥授昭勇將軍。

朝廷誥授五位將軍,誥贈五位將軍,路氏一門十將軍當時在全國實屬罕見,在寧陵乃至商丘歷史上都寫下了厚重的一筆。

據路統林介紹,新中國成立後,族人家中還珍藏著“將軍府”的牌匾,後來不慎丟失。他聽父親、祖父講,清朝時十位將軍的墓地有幾十畝,墓前有石碑、石條几、石桌、石凳、神道,神道長五百多米,神道旁有石人、石馬、石獅子、石牌坊等。當時走到此處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後因戰爭等諸多原因被毀壞殆盡。

筆者在赴裴莊村西北地探訪路建翰、路德昇幾位將軍的墳墓時,張弓北村幹部路緒良看著日益見小的墳塋說,由於歷史的原因,幾經變遷,將軍墳未能完整儲存。原來將軍墳墓地在雙廟莊村後,民國時期遷至張弓廢黃河北岸(今張弓酒業北廠區)。1989年張弓酒廠北廠興建,將軍墳遷至裴莊村西北地。他表示,下一步路氏族人要逐步修復將軍墳墓,讓更多的人瞭解寧陵厚重的歷史,認識將軍保家衛國的壯烈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