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獨具特色的山東柳子戲文化

在我國古老的四大劇種之一里,山東的柳子戲佔有一席之地,柳子戲距今已有五百年的歷史,它也流行甚廣,山東周圍的地區都能看到柳子戲的身影。對於山東柳子戲你瞭解多少呢?下面的山東文化為你帶來更多的關於柳子戲的更多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獨具特色的山東柳子戲文化

幾百年來,由歷代藝人口傳心授,至今仍儲存的柳子戲傳統劇目有200餘出、音樂曲牌600餘支,對研究中國北方戲曲、元代雜劇,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2006年,山東柳子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唯一的專業劇團在努力,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門戲曲藝術,柳子戲是動態的。換句話說,它是儲存在人們腦子裡、口頭上、形體上的文化、藝術、技藝,它是活著的。所以,對柳子戲最好的保護與傳承方法,就是讓它以充滿生機的姿態一直活躍在大眾視野裡,即活躍在舞臺上、活躍在民間戲曲活動中。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山東省柳子劇團做了大量的努力。

山東省柳子劇團是全國唯一的柳子戲專業藝術表演團體,成立於1959年。成立後,劇團曾3次進京演出,毛、周等國家領導人及梅蘭芳等藝術家對劇團的演出給予了高度評價。1998年前後,柳子戲曾在曲折中前進。這個曾經“熱火朝天”的劇種卻“冷”得讓全團人餬口都難,主演跳槽,有的演員甚至靠擺攤謀生。

為了扭轉這個局面,儘快適應改革開放後的文藝市場,近年來,劇團排演了很多新劇目,如《琵琶遺恨》、《臥龍求鳳》、《王昭君》、《風雨帝王家》等,其中《風雨帝王家》獲山東省第七屆精神文明建設精品工程獎、第八屆山東文化藝術節大獎。帶著這些佳作,劇團在國內、國外的演出均受到歡迎,恢復了昔日的光彩。

現在,山東省柳子劇團更是陣容整齊、機制靈活、面貌嶄新。“保護為主,搶救第一”是劇團對待柳子戲一直所秉承的政策方針。柳子戲是門古老的藝術,因此,挖掘整理古老的劇目,是劇團的第一要務。柳子戲的傳承方式,主要是靠從事柳子戲的藝人代代口傳心授的。近年來,山東省柳子劇團搶錄的一批柳子戲傳統劇目,全部是向老藝人學來的,對老藝人的保護也是發展柳子戲的關鍵。

對於柳子戲在當今舞臺上的呈現方式,山東省柳子劇團團長嶽維山強調:“要想在當今市場經濟大潮中站穩腳跟,柳子戲就要注意保持劇種自身鮮明的特色,特別是在音樂和表演上。它應該具有地方的特色,乃至流派的、個人的特色。這種地方的、流派的、個人的特色越鮮明,整個柳子戲的特色也就越鮮明,越容易吸引觀眾。如這兩年挖掘整理的柳子戲《包公錯斷》無論是在舞美還是表演上,都是傳統戲的再現。柳子戲《魚籃記》雖然在舞美上加了些鐳射燈,在演員的步行上有所變化,但基本上還是老戲的模樣。”

關於柳子戲今後的發展,嶽維山表示,劇團要想切實把保護、傳承、發展工作落到實處,一是在認識上,要為柳子戲定好位。要把柳子戲看做山東省的一張重要的文化名片,緊緊抓住;二要通過上級支援、社會贊助或自己經營,在經費上保障創作演出;三是招攬尖子人才,並在柳子戲創作上狠下功夫;四是把藝術交流和走市場結合起來。

任何一門藝術的保護與傳承都得有傳人、靠傳人,而柳子戲曾一度面臨後繼無人的困境。現在,這種狀況有所改觀。2010年9月,在山東省文化廳的支援下,山東省電影學校與山東省柳子劇團以“校團合作、訂單培養”的方式,聯合培養柳子戲後繼人才-山東省電影學校首批40名柳子戲專業學生入學,這是山東省電影學校與山東柳子劇團以“校團合作”的方式,招收的該校歷史上首批柳子戲專業學生。山東省電影學校自然也成為了全省第一所招收柳子戲專業的學校。山東省中斷了多年的柳子戲人才培養工作開啟了新的一頁。

對於承擔培養柳子戲後繼人才的重任,山東省電影學校校長安立元說:“柳子戲這門古老藝術傳承的關鍵是得後繼有人。作為山東省的一所藝術學校,山東省電影學校需要有一定的文化自覺和責任擔當,即自覺認識到柳子戲的重要性,自覺承擔起培養柳子戲人才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