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它建於什麼朝代,泉州承天寺在什麼地方

在福建泉州當地有著許許多多的寺院及佛塔,在中國著名景點中泉州的承天寺常被人們稱作“鬧市難得的一片園林緣地”。寺中有兩座佛塔還有一段小故事,是不是迫不及待想了解一下了?下面小編就帶童鞋們瞭解一下吧。

泉州承天寺在什麼地方,它建於什麼朝代

泉州承天寺,又稱月臺寺,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區崇陽門外東南。在五代時,此地為節度使留以效的南園。後周顯德年間(954-960年)改建為佛寺,初名“南禪寺”。宋景德四年(1007年),賜名“承天寺”。宋嘉祐年間(1056-1063年)一度改稱“能仁寺”,政和七年(1117年)複名“承天寺”。

宋時承天寺香火旺盛,殿堂巨集偉,有榕徑午陰、偃松清風、塔無禽棲、瑤臺明月、捲簾朝日、推蓬晚雨、方池梅影、嘯庵竹聲、鸚山暮雲、石如鸚鵡十景。1982年,泉州市做出修復包括承天寺在內的一批歷史勝蹟的決定。修復工作於1984年春動工,重建後的承天寺殿堂樓閣垂簷飛甍,規模巨集大,氣勢雄偉。

元朝至元年間(1279-1294年)建七級佛塔。明朝時,先後有原鋪、道陵、智莊、得眾、至昌、宗彬、慈灼等僧人駐錫承天寺,多有建樹。清朝初年又加以重修。承天寺鼎盛時期,有殿宇四十餘座,田產千頃,僧眾一千七百多人。全寺佔地面積75畝,約五萬平方米,清朝末年,承天寺衰敗,頹垣碎瓦,淒涼滿目。後雲果、轉薄、轉溥、瑞明諸法師共同發願進行修葺,並增建寮房僧舍,寺院重興,煥然一新。

民國初年,雲果法師圓寂後,會泉法師繼任住持。會泉法師住持的七、八年間,也募款修建了寮房僧舍,開鑿放生池,除自己主講《楞嚴經》、《法華經》、《彌陀經》外,還延請國內佛學家前來講演說法。後會泉法師任廈門南普陀寺住持,不久到新加坡住持光明山普覺寺,轉塵法師繼任承天寺住持。抗戰時期,先後有弘一法師、性願法師住寺講經弘法,組織佛學研究會、唸佛會、流通經書,創辦養正院,培養僧徒。弘一法師在承天寺養正院講經時,曾寫一橫披:“唸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唸佛”,表達了一個佛教徒的愛國之心。

1982年,泉州市做出修復包括承天寺在內的一批歷史勝蹟的決定。曾在承天寺卓錫、當時任新加坡光明山普覺寺住持的會泉法師弟子巨集船法師及愛國華僑積極捐資,支援修復工作。修復工作於1984年春動工,經過五年多緊張工作,第一期工程於1990年完工,並舉行了開光典禮。重建後的承天寺殿堂樓閣垂簷飛甍,規模巨集大,氣勢雄偉。

相傳建寺時,因規模巨集大,需用木材無數。為此,有位得道和尚到閩北杉山去向山主化緣。山主說:“你如果能把你們需要的那些大杉樹尾梢折斷,我可以施捨,聽你砍伐。”和尚和山主立約後,當夜作法。狂風掠過,巨杉末梢果然盡折。山主說:“樹可砍倒,且看你怎樣運走?”哪知得道和尚用禪杖向折梢的巨杉一撞,巨杉立時不見,而在泉州南禪寺大龍王井,一株一株的浮湧出來。建寺的木材,就這樣籌足了。

元代,寺內建有七級浮圖。明嘉靖時,又增建檀樾祠,但屢遭兵焚。清康熙三十年(l691年)郡人施世綸重修寺宇。鼎盛時期殿宇曾達40多座,海內外許多名僧大德出其門庭。如協助師父蓮鷲擴建承天寺,親筆寫了大雄寶殿頂面的“閩南甲剎”巨匾的高僧雲果禪師。

雲果禪師以後的會泉法師、轉塵和尚、廣欽和尚、新加坡的巨集船法師、菲律賓的瑞今法師等(承天禪寺以"佛喜轉瑞,廣傳道法"八字傳承法脈)。文革期間寺宇大毀,彌勒殿、法堂、鐘鼓樓、廊廡及山亭塔幢等等被毀,其他則用作民宅、辦工廠。現在看到的承天禪寺是1985年在原址重修的。

寺內有七座宋代石塔及石經幢。大雄寶殿前有兩口“放生池”,池旁有兩座“飛來塔”。關於這兩塔的來歷,也有一段神話傳說。相傳當年有一名臺灣遊方和尚雙手託著兩座塔,四方化緣。一天,雙塔不翼而飛。後來佛祖託夢給他,說他只有找到寶剎,找到真正的立身之地,雙塔方能迴歸。後來,這位臺灣的和尚到泉州找到承天禪寺後,到該寺定居。不久,果然雙塔飛來,聳立在大雄寶殿前,由此取名“飛來塔”

【結束語】如今,承天寺塔已得到人民政府的很好保護,並被定為寧夏回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院內修建了博物館,增建了古建築展室,收藏了許多寧夏曆史、民族、軍事等方面珍貴的文物,成為人們觀賞和遊樂的重要活動場所。

TAG標籤:承天寺 建於 朝代 泉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