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

永定土樓永遠是福建省一個重要旅遊勝地,去過永定土樓的遊客都能深深的感受到客家先民艱辛創業國戰傳承和發揚中華城市文化的產物,土樓是世世代代福建先民智慧的結晶。接下來小編我來詳細為大家介紹福建土樓。

福建土樓:世界文化遺產

福建土樓源於客家,根在永定
  土樓,顧名思義,用土夯築成的樓。而這用土夯築成的樓,卻能歷千年風雨而不損,經滄桑鉅變而不壞,其種種神奇,般般奧妙,實在令人心馳神往,仰為觀止。但要追溯土樓之淵源,首先得了解客家之淵源。

學術界普遍認為,客家是從中原南遷的漢人,這些漢人祖居於黃河流域。客家至少經歷了五次大規模的遷徙。“五胡之亂”,引發了客家先民的第一次大遷徙;唐末黃巢起義,又引發了客家先民的第二次大遷徙;宋末元初金人的入侵引發了客家先世第三次大遷徙;第四次大遷徙即在明末清初滿族人入主中原時期,史稱“移湖廣、填四川”;第五次大遷徙在清朝咸豐、同治年間,客家人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失敗後,客家人開始了又一次的大遷徙,分別遷往海南、廣西等地,甚至飄洋過海到海外謀生。據估計,現在全球客家人有一億兩千多萬,客家人遍及世界各地。

關於福建土樓的淵源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明正德年間,永定湖雷餘氏出了一位品貌出眾的姑娘。但姑娘小時候孤苦悽慘。一場災難,父母雙亡,留下姐弟兩人,割草放牧,相依為命。16歲時,趕上皇帝選妃,那裡的民間百姓多為南遷皇親國戚之後裔,深知宮闈之苦,誰也捨不得將自己的女兒送去。而美貌出眾的餘氏姑娘因無錢買通族人而被舉入宮。入宮即被選為貴妃,其親弟自然成了國舅爺。過了幾年,貴妃想念弟弟,皇上降旨召國舅爺入宮。誰料儘管國舅爺對錦衣玉食十分滿意,但畢竟久居山野,對宮中的繁文縟節甚為不慣,對宮中的絲竹管絃也不感興趣,遂告辭還鄉。

永定客家土樓源遠流長。永定縣境內現存23000多座土樓,其中有代表性的28000多座,佔福建土樓的70%,建於清朝以前的有8000多座。它產生於公元8世紀(唐朝)以前,公元13世紀(元代)以後已相當普遍,公元十四世紀(明代)以後進入成熟期。現存最古老的土樓馥馨樓,建於公元769年,至今已有1200多年曆史。公元16世紀後期至19世紀(明、清時期),煙業的興旺奠定了永定客家土樓大量的建造而臻於系統成熟的經濟基礎,從此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建築工藝爐火純青。

承載著厚重的客家文化的永定客家土樓,其產生、發展與客家民系的源流發展息息相關。客家人在閩粵贛邊區開基之地,幾乎是人煙稀少的偏僻山區,一方面,民情風俗保留了純真的中原儒家風範,另一方面,又融合了土著民族的文化,因而使他們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在文化上有別於其他民族和漢民族其他民系的一個支系。永定客家土樓就是這種文化心理投影到現實生活中的一個典型事例客家人在五次大遷徙歷程中形成的聚族而居、崇文重教、敦親睦族、重視風水等理念在永定客家土樓的建築結構中都有明顯的體現。

你可能也會喜歡:
  廣東大戲文化的“活化石”-粵劇
  黑龍江古樸、精細的藝術:海倫剪紙
  民族的文化奇葩-古漁雁民間故事
  南戲的“活化石”-正字戲

福建土樓:世界文化遺產 第2張

如果你從高空俯瞰,你會驚奇地發現土樓與樓外的山巒、溪河、道路十分協調地融合交織在一起。因為客家先民對土樓的選址十分講究,追求人與自然完美結合。在永定民間有“南田北屋”之說,把“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作為最“貴”之地。無論是每一座單體土樓,還是每一個村落的土樓群,它都有一種鄉土的美感,體現出獨特的畫境美、意境美、雄渾美、氣勢美。特別是初溪、實佳、南中、南江、新南、洪坑、高北等數以千計的土樓群依山就勢、千姿百態、佈局合理、錯落有致,體現了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具有濃郁的山區客家民居建築特色,構成了神奇、古樸、壯觀、美麗的畫卷。

時間如水,悠悠流走幾千年。永定客家先民在他鄉建築自己的家園時,把中原傳統文化完整傳承的同時,又與時代精神、人文理念等完美結合。永定客家土樓在繼承前期建築藝術的基礎上,在藝術形式、造型技巧、佈局結構、審美情趣等方面都較之前代有所突破和超越,以振成樓、振福樓等為代表的土樓,在古代生土建築的基礎上,融合了部分近代西洋建築藝術和中國古代園林藝術,表現了客家文化與各種文化相融合的特點。公元20世紀二三十年代以後至今,更多的土樓也同樣呈現出鮮明的民族化、多元化特色和鮮明的時代性。這些數以萬計的土樓構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國生土建築藝術史和客家人創業史。正因為如此,國家文物局副局長、中國古遺址保護協會會長張柏先生認為,“客家文化是土樓的魂。

與世界上很多人類文明史蹟一樣,被人發現是偶然的,廣為人知是必然的,永定客家土樓也不例外,客家土樓聞達於世的故事堪稱一則海內外奇談:這則奇談據說是上世紀60年代,美國中央情報局在衛星拍攝的照片中發現中國福建西部的崇山峻嶺之中有多群類似於核反應爐的東西,這個發現讓白宮當局者著實恐慌了一陣。可是進一步的探測之後,並沒有發現這些形似核反應爐的東西有絲毫核反應的蛛絲馬跡。這一現象,真讓那些核專家們百思不得其解。此後的幾年,美國情報部們對它進行了密切監視,單單衛星照片就拍攝了千萬張。永定客家人對此津津樂道的,倒不是被先進的衛星技術所發現,而是現代高科技也未能解密客家先民的睿智

當海內外遊客踏上山明水秀的永定這片神祕的土地,發現曾被誤以為“核反應爐”的建築原來是種類繁多、風格迥異、結構奇巧、規模巨集大、功能齊全、內涵豐富的客家人的民居時:當國內外專家學者被土樓雄渾質樸的外形,玄妙精巧的結構,美輪美奐的內飾,積澱豐厚的文化,聚族而居的遺風,淳樸淳厚的民風深深吸引時,無不為中外建築史上的這一建築奇蹟而驚歎!

以前,永定客家土樓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藏在深閨人未識”。如今已聲名鵲起,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旅遊景觀。20世紀末以來,永定縣斥資1億多元對土樓集中區域進行科學規劃,先後開闢了洪坑民俗文化村、初溪土樓群、高北土樓群、南溪土樓長城、中川古村落等土樓觀光景區景點,並規劃興建客家聖殿、龍湖、王壽山森林公園、下洋和箭灘溫泉等休閒娛樂型景區景點,打造“參觀客家土樓、沐浴客家文化、龍湖休閒度假”特色旅遊品牌。

經過十年鍥而不捨“申遺”與高起點、高品位地開發,永定客家土樓逐漸成為全國一流的旅遊觀光勝地。洪坑民俗文化村被授予國家四星旅遊景區、“福建最美鄉村”;2002年永定客家土樓之旅被評為全省十大旅遊品牌和十大精品旅遊線路之一;2007年永定客家土樓之旅入圍“全省最佳旅遊目的地”稱號;2008年初,永定客家土樓被評為“福建省十大名片”之一。2008年7月7日,以永定客家土樓為主力和典型代表的福建土樓被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為永定客家土樓全面走向世界贏得了一張亮麗名片。永定客家土樓之旅炙手可熱、持續升溫,遊客呈五倍以上增長,每天迎接遊客2000人以上,國慶節、春節期間,旅客出現“井噴”現象。

藉助土樓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機遇,永定縣在強化土樓保護、堅決兌現申報“世遺”時承諾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樹起了打響“福建土樓之都、客家故里永定”的世界級文化旅遊品牌的旗幟,出臺了扶持旅遊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積極鼓勵外商和社會資金投資旅遊產業,完善旅遊“六要素”;規劃建設65公里旅遊專用公路,泉州到永定至廣東高速公路正動工興建。

你可能也會喜歡:
  東北大鼓:坑頭上的藝術文化
  獨具魅力的黑龍江方正剪紙藝術
  獨具特色唱腔的吉林黃龍戲文化
  獨具特色的“南國奇葩”-潮劇

TAG標籤:福建 文化遺產 土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