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乳源瑤歌,非物質文化遺產

瑤族文化大家瞭解多少呢?不過所有人都知道瑤族是一個熱愛歌舞的少數民族,無論是生活娛樂,還是祈福驅魔,尋找伴侶,在任何時候,都是歌聲繚繞於這個淳樸的大山裡。你想學山歌嗎,想感受一下這大山裡的文化氣息嗎,那就趕緊隨小編一起看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乳源瑤歌吧。

非物質文化遺產:乳源瑤歌

乳源瑤歌的歷史淵源
  根據口傳和有關文史資料記載,具體可以追溯到16世紀時的瑤族進山五位祖先:盤安衫、鄧法迎、趙俊一郎、趙鬆二郎、趙應三郎。由於生活環境的變遷,由平原轉入山地,山歌也隨平地的柔和、平穩的旋律演變為大山的高聲吶喊形式。

據老藝人口傳:“當時的一首歌傳遍了三州五十峒”。由此,瑤民世代生活在高山峻嶺之中,為紀念古人和在生活中取樂、或傳情、或驅趕孤獨和心魔,山對山大喊是必不可少的,以祈求借助山外神靈,感動野鬼恩賜神力,並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定居群居於南嶺山中後,隨著歲月的流失、祖祖輩輩生活在大山裡的瑤人,生活及其樸實單純,習慣了大自然賜於的滿足,與世無爭,得天特厚。這時期的“賽花柄”進化到日常生活習俗中,成為自編自唱、對唱、交流感情的第二語言。明、清時期、瑤族山歌“賽花柄”到了鼎盛時期。

“賽花柄”過山瑤山歌在14-19世紀較為流行於各個山寨,是瑤族少男少女成長必修的課程。據相傳,瑤語“溜臘”是聰明的意思,以當時的“溜臘子”“溜臘妹”都屬懂得談唱舊歌自創新歌的瑤族勉講端、勉西端(男孩、女孩)。據傳17世紀以前,若是有人在山上唱起一首“賽花柄”,定會有人對上你一首並挽留你留下來做客。會唱“賽花柄”的時代的瑤族男女青年都以對歌來尋找自己的伴侶。

乳源瑤歌的藝術特點
  勉語系山歌分為念歌、嘔歌兩種。念歌主要作用是傳授和背頌歌詞,為嘔歌演唱打基礎,是嘔歌的基礎知識。嘔歌,也稱喊歌,起音全唱鳴大部分都用高八度音完成。過山瑤唱山歌,瑤語叫“拔勉鍾”,“拔勉鍾”沒有曲譜,沒伴奏,主要由呵、嘔、矮、哎四個大修飾音階組成六個小修飾音階,每個人在唱鳴時都有各自的區別,由於瑤族沒有具體樂譜,在“呵、嘔、矮、哎”四大修飾音階中,能把歌詞內容表達出來,這樣需要訓練好長一段時間。

學瑤族山歌,首先學發音呵、嘔、矮、哎”四大修飾音階,並把“哦、爾、烏、黑、喝、衣”六個小修飾音階摻插在其中,其次把所表達歌詞內容安排每個音階中,使音、詞溶為一體,需要長期苦練,才能達到和諧完美動聽。

據悉,乳源是集石灰岩山區、民族地區、革命老區、貧困地區於一體的少數民族自治縣,是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以及美國、法國等歐美過山瑤的祖居地,被譽為“世界過山瑤之鄉”,傳統文化底蘊厚重,民族文化遺產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