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壯族特有的壯族馬骨胡音樂文化

每一段美麗的音樂背後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傳說。壯族文化中的馬骨胡藝術就向人們展現了一個世代相承的故事。馬骨胡是壯族人民精神的象徵。

雖然馬骨胡只是一個樂器,但深厚的文化底蘊,足以讓我們所有人學習與深究。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看看壯族特有的壯族馬骨胡音樂文化吧。

壯族特有的壯族馬骨胡音樂文化

馬骨胡是壯族人民喜愛的民間樂器,因琴筒用馬骨製作而得名。馬骨胡,別稱“骨胡”。壯族傳統弦鳴樂器,擦弦類。壯語稱之為“冉督”,又稱“冉列”和“冉森”。“冉”,壯語意為“胡”,“督”為骨頭,故名。“列”、“森”系壯語,意為“體小音高”。

馬骨胡外形美觀,琴聲悠揚清脆,演奏起來如珠落玉盤般悅耳;又如山溪流淌,委婉動人,好似松濤人懷,細撫心靈;宛若春雨陣陣,潤物如絲,沁人心脾。在山清水秀的壯鄉,在月白風輕的夜晚,壯家小夥子常常用馬骨胡拉出醉人的曲調,甜蜜的旋律,傾訴自己對心上人的愛戀之情。這甜美醉心的“壯鄉小夜曲”,常常構成壯鄉之旅的一道獨特風景。壯族馬骨胡藝術流行於廣西西部大部分壯族聚居區和貴州、雲南部分地區。

馬骨胡是起源於奚琴型別的拉絃樂器。從清代初年起,隨著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的鞏固和發展,各民族間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拉絃樂器也增加了不少新的品種。我國著名音樂史學家楊蔭瀏先生(1899年-1984年)《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三十四章)中載:“到了清代,除了原有二絃的胡琴或二胡之外,又出現了四弦的四胡,專用於伴奏京劇的京胡。少數民族地區也出現了不少拉絃樂器,如廣西壯族的馬骨胡等。”

據壯族老藝人80年代初回憶:壯劇到現在已是第七代人了,祖輩們說,在沒有壯劇以前,早就有人拉冉列了。最初,人們常在節日裡,拿起馬骨胡、土胡、葫蘆胡和壯笛等壯族民間樂器到鄰近的村寨去演奏,叫作“遊院”,這便是壯族民間器樂合奏-“八音”(採用馬骨胡、土胡、葫蘆胡、三絃、壯笛、八音鑼、八音鼓、小鈸等八種主要樂器合奏)的早期形式。馬骨胡在由邕劇——板凳戲——“土戲”——壯劇的整個發展演變過程中,始終是主要的伴奏樂器。1815年,當隆林縣成立了半職業壯劇團以後,馬骨胡又成了壯劇樂隊的領奏樂器。

關於馬骨胡的來歷,在廣西的壯鄉山寨流傳著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很早以前,這裡住著一位聰穎俊俏的姑娘阿冉和一位勤勞勇敢的青年阿列,他們從小一起長大,青梅竹馬,非常相愛。阿列常常拉起土胡向阿冉傾述衷腸,阿冉則用嘹亮的山歌表達自己的一片鍾情。阿冉家有一匹駿馬“四蹄雪”,長得高大肥壯,毛色油光發亮,走如行船跑如飛,遠近聞名。一天,土司要用“重金”買下“四蹄雪”,當他看見貌似仙女的阿冉後,連人也要霸佔,便下令連人帶馬一同搶回山寨。

壯族特有的壯族馬骨胡音樂文化 第2張

土司強迫婚嫁,阿冉寧死不從而被關進後院的黑屋裡。土司乘興試馬時,卻被摔得頭破血流,他惱羞成怒,差人殺了“四蹄雪”,又把馬皮剝下、馬骨剔出丟在阿冉面前,威逼說如不與他成婚,也要像馬一樣扒皮、剔骨。阿冉看見心愛的“四蹄雪”慘遭不幸,她拔下一些長馬尾,收拾起一條馬的大腿骨,請在土司家當長工的窮苦人捎給了阿列。阿列痛苦欲絕,便用馬腿骨做琴筒、馬尾做弓毛製成了一支別緻的馬骨胡,聲音高亢嘹亮,響徹山谷。

阿冉從美妙的琴聲中得知阿列搭救她的時間和辦法。夜晚,阿列爬過高牆,救出阿冉,並射死了追趕的土司。從此,他倆一起離開生育他們的山寨,走遍壯鄉各地傳授馬骨胡技藝,並在琴頂雕刻馬頭為飾。後來村村寨寨響起馬骨胡的優美琴聲,人們為了紀念阿冉和阿列這對傳授馬骨胡的青年人,就把馬骨胡稱作“冉列”,並世代相承、流傳至今。

馬骨胡是模仿古代奚琴做的。奚琴是公元十世紀的弓弦樂器,可見馬骨胡的發展也有相當悠久的年月。它主要流行在廣西左右江一帶,多是為壯族獨腳戲伴奏。馬骨胡的定弦為AB弦。因為馬骨胡的音調和壯族的語言音韻很和諧,所以深受壯族人民的喜愛。解放後,在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努力下,馬骨胡的演奏風格和技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它不但在壯劇中擔任主奏樂器,而且廣泛用於民樂隊,在民樂隊中,它被作為高音樂器使用。

歌舞劇《劉三姐》、《壯鄉春早》和《壯山馬鈴響》樂隊中,都使用了馬骨胡。也有老藝人說:“從有了壯劇到現在已是第七代人了。祖輩們說在沒有壯劇以前早就有人拉冉列了。”可見其歷史已相當久遠。最初,當人們辛勤勞動了一年,在節日裡,拿起馬骨胡、土胡、葫蘆胡和竹笛等樂器到各村寨的庭院中去演奏。這種形式叫做“遊院”,是早期的民間樂器合奏形式——八音。馬骨胡作為壯族人民喜愛的樂器,在壯劇的發展和演變過程中是主要的伴奏樂器。在壯族的八音合奏中是不可缺少的主耍樂器之一。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壯族馬骨胡已從民間步人中國民樂的神聖殿堂。由於馬骨胡發音清脆悅耳,相當於京劇中的京二胡,故成為壯劇演出三大件之中的主絃樂器。可以說,沒有馬骨胡,就演不起壯劇,正因為如此,馬骨胡就成為壯家人的心靈之琴,演奏的是心靈之曲,傳遞是心靈之聲,沒有馬骨胡,就沒有比天上星辰還多的壯族山歌。因為,壯家人見面就對歌,少不了絃歌一場。在“歌海”壯鄉,到處都流傳馬骨胡這“音樂聖物”的神話故事和動人傳說。

TAG標籤:音樂 馬骨胡 壯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