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壯族平果嘹歌特色文化

壯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壯族文化也因此絢麗多彩。壯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文化就是平果嘹歌。平果嘹歌從古代一直流傳至今,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它不僅是壯族人民的驕傲,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那麼,大家就隨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壯族平果嘹歌特色文化吧。

壯族平果嘹歌特色文化

壯族嘹歌是著名的壯族長篇古歌,是經過長期的口頭傳誦後,由壯族文人的加工和刪改,用古壯字記錄並在格式上作了適當規範的歌謠集。與其他口頭傳唱的民歌不同,它的內容相對固定,並且全部用古壯字傳抄流行,是反映壯族人民勞動、生產、生活、愛情、婚姻、歷史等方面內容的傳統民歌。

“嘹歌是右江中游平果縣流行的一種歌體的名稱。包括三個內容:一為《日歌》,二為《夜歌》,三為《散歌》”(《壯族通史》語)。《嘹歌》——平果縣原汁原味的壯族民歌。一片熱土,一部古老的民間長歌。

嘹歌的得名,有三個說法。襯詞說。唱歌時都用“嘹嘹”的襯詞作調子來唱。唱《嘹歌》都是兩男對兩女,每對都是“一彎一直”(即由一高音一低音組成),一唱一和,交替進行。每一首歌都是男方先開唱。“嘹嘹”之聲此起彼落,不絕於耳。久而久之,相約成俗,當地人便把所有用“嘹嘹”襯詞作調子來唱的“歡”(山歌)稱之為嘹歌。

僚人說。作為民族稱謂的“僚”,首先出現在《三國志·蜀志·霍峻傳》,也就是說始見於三國之時。係指當時四川南部到貴州一帶的少數民族的泛稱。南朝到隋,對兩廣壯族先民多稱為俚、僚或聯稱俚僚。到了近代,講得更具體了。宋人周去非的《嶺外代答》說:“僚在右江溪洞之外,俗謂之山僚,依山林而居”。《嘹歌》流行地方的壯族先民無凝就是僚人。“僚”與“嘹”同音,由此而引申為僚人唱的歌,稱之為嘹歌。

壯語遊玩說。壯語稱玩耍、娛樂、野外遊玩為“嘹”。而這種“嘹”主要是以“茅騷”為內容的。“茅騷”直譯為“男女”,“茅”為小夥子,“騷”為少女。其意與漢語的“摯友”無異,壯族男女結婚前皆時興處“茅騷”。

以後不斷地尋找機會見面,用山歌來表示相思之情,野外遊玩用竊竊私語傾訴喜怒哀樂,雙方會面時避開眾人尋找靜寂的地方,情真意切,很是親近,見面時有如隔三秋之感,分手時有十里相送之嫌,超乎朋友,接近於情人,但切不會做出有悖於社會倫理道德之事,茅騷其實是一種高尚的刻骨銘心的愛,是壯族先民“倚歌擇偶”習俗的遺風。《嘹歌》由此而來。

壯族平果嘹歌特色文化 第2張

流行於右江流域的壯族嘹歌,是歌圩文化的藝術產物,是該地區壯族民情、風俗、歷史、願望、技藝傳承等豐富內涵的載體。壯族嘹歌是一部由壯族民間歌師歌手創造的智慧的結晶,是一部經民間長時間傳唱相對穩定的抒情組歌的組合.嘹歌由日歌、夜歌、賊歌、建房歌、三月歌及短組歌構成。

五言體壯歡,用土俗字唱本.嘹歌是壯族本土原創民間口碑文學的經典之作。壯族嘹歌流行於右江中游的平果、田東、田陽縣和紅水河流域的馬山縣、大化瑤族自治縣以及屬邕江流域的武鳴縣境內,其中心區域在平果縣。嘹歌被專家學者稱之為“一部未經刊行的壯民族古代原生態的百科全書”。

一般認為,壯族嘹歌是因為其唱法,每一句都有“嘹—嘹—嘹”作為襯詞拖腔而得名。這裡的“嘹”有特定的含義。在壯語中“嘹”是“玩”、“玩耍”、“娛樂”、“玩樂”的意思。在許多壯族人的觀念中,出去對唱山歌,是“玩”、“玩耍”的重要內容。青年男女去野外對唱山歌,談情說愛,俗稱“貝嘹坡”,即到嶺坡上對唱山歌。由此可見,“嘹歌”一名,源於壯族“以歌為樂”,好唱“嘹嘹(遼遼)之歌”的習俗,其本意是“男女戀情之歌”。

壯族嘹歌歷史
  壯族嘹歌不只是某個歷史時期的作品,而是壯族古代民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晉代《交州記》中就有壯族先民“乘牛唱遼遼之歌”的記載。今壯族地區許多民歌演唱都有“遼羅”“遼遼羅”“遼啦”、“啦遼啦”等襯詞,邕寧縣壯族中至今仍流傳一種歌首引子、歌句襯詞及收腔落音均以“遼羅遼——遼遼羅——遼羅”為助音行腔,其俗稱就是“遼遼歌”。這“遼遼之歌”就是壯族嘹歌形成的基礎。從壯族嘹歌中所反映的內容看,其最後形成的時間是在明代。

明代隨著治所在今平果縣境內的思恩府的社會文化的發展,出現了一批兼通壯漢文化的壯族文人,他們用古壯字把流傳在民間的壯族嘹歌記錄整理起來,並進行了一定的刪改、加工和規範,使之得以口頭和書寫兩種方式傳播。而今平果縣自然就成為其傳播的中心地區。根據壯族嘹歌分佈地區歌手唱歌和抄歌的習慣,壯族嘹歌分為《日歌》、《夜歌》、《散歌》三大部分。其中《日歌》有兩套長歌和三個短歌,《夜歌》有三套長歌和六個短歌。

TAG標籤:嘹歌 平果 壯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