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你瞭解嗎?,經典壯族歌謠文化

在壯族文化中,歌謠的地位佔據著相當高的地位,那裡的人們素以“善歌”著稱,那裡的地方素有“歌海”盛譽。他們通過歌謠來表現生活,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壯族的文化基本上就是一部完整的歌謠文化,他們隨口就來。

經典壯族歌謠文化,你瞭解嗎?

壯民從盤古開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幾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淳樸、自然、真實,鄉土氣息格外濃厚,尤其是結構短小,韻味和諧,琅琅上口,易歌易記,流傳方便,使得壯族民間歌謠題材十分廣泛,內容非常豐富多彩,藝術表現形式形形色色,生動而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壯族民歌,就形式分,有勒腳歌、排歌、散歌等。排歌為壯族詩歌的自由體,每詩只詠一事,有時長達300多行。長篇敘事詩比較著名的有《布伯》、《布洛陀》、《嘹歌》、《馬骨胡之歌》、《六丘和達七》、《莫一大王》等。

其中以《嘹歌》的表現形式較為特別。它不是以敘事方式講述完整的故事,而是以封建領主的兼併戰亂作為背景,通過抒情的對唱表現一對男女青年悲歡離合的感情。四句一組,相互問答,拆開來是獨立的抒情詩,連綴起來又是一首有頭有尾的故事詩。

壯族民歌浩如煙海,種類繁多,從內容和形式來看,主要有古歌、敘事長歌、生活歌、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童謠等。壯鄉民歌多,但傳唱之時都要遵守約定俗成的禮儀規範,不能瞎唱亂唱。特別是時政歌、儀式歌和情歌,在什麼場合唱是有規矩的。

比如情歌,在野歌圩裡可以盡情地唱,而在家裡,在父母面前,在夜歌圩裡就不能唱。儀式歌中,祭祀唱什麼,婚嫁唱什麼,喪禮唱什麼,都是絕對不能顛倒亂來的。連迎接不同的客人也有不同的迎客歌。

壯族傳統音樂主要是各種山歌調。壯族山歌由於南北部方言的不同而對山歌有不同的稱呼:歡、西、加、比、論等五種。在壯族地區,每一個區或鄉都有好幾個調子,其中有敘事用的平調;有抒發歡快情緒的喜調,等等。

據粗略統計,各地不同調子加起來達1000種以上。這些山歌調雖然是固定的,但它能表現不同的思想感情。其旋律與歌詞相結合,能在聽眾中產生強烈的感染力。除了單聲部民歌,還有雙聲部和三聲部民歌。

山歌調的演唱方法,有獨唱、重唱、領唱、合唱等方式,無論是支聲式、和聲式或者復調式,都豐富多彩,別具一格。其中富寧皈朝山歌調、靖西馬隘及漢隆山歌調、田陽古眉山歌調、馬山山歌調、環江山歌調,尤其著名。

壯族人愛唱歌,不僅平時唱,家裡唱,而且還有定期舉行的唱山歌會,稱為“歌圩”或“歌節”。歌圩的日期主要在農曆三月九年級,但在春節、四月八、中元節、中秋節以及婚嫁、滿月、新房落成等喜慶吉日也都形成歌圩。

有時甚至在趕集的路上也形成臨時的歌圩。歌圩有日歌圩和夜歌圩之分。日歌圩在野外,以青年人“倚歌擇配”為主要內容。夜歌圩在村子裡,主要吟唱傳授生產、生活知識和技能的生產歌、季節歌、盤歌和歷史歌等。

歌會與歌圩有所不同,大概是從歌圩派生出來的。歌會的會期不一定,只要有需要,隨時都可以進行。參加歌會的人數多者上千,少者三二十。歌會上所唱的歌,主要是以表現壯族人民變革社會、變革生活的思想激情和對未來生活的憧憬為主題。其內容大體從開篇歌開始,進而到獻歌、賽歌、評歌、和歌、學歌、團結歌等。

你肯能也喜歡:
  壯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壯族有哪些風俗習慣?
  壯族民間藝術舞蹈文化之板鞋舞
  淵遠流長的壯族酒文化

TAG標籤:壯族 歌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