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你瞭解嗎?,藏族春節文化是什麼

春節可以說是我國最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在這樣一個日子裡,大家可以藉助這個機會在一起好好的聚聚。那你知道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在春節都會做些什麼嗎?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藏族文化吧!

藏族春節文化是什麼,你瞭解嗎?

藏族人民所過新年節日,與漢區春節大有不同。一進入農曆12月,家家戶戶就開始做新年的儲備。當新年的前幾天,不管農、牧區,老少男子都要剃頭,女的要洗梳髮辮。如男子留長髮過年,女子不洗梳髮辮過年,表示家庭或心中帶有悲痛而無心梳妝打扮之意。洗梳打扮表示為來年的吉祥如意。從12月28日起,清掃住宅上下、房屋內外,村寨走道、田坎地角,甚至不放過屋內的抽屜,清掃天花板及煙囪時需擇吉日,如3、5、7、9等。

與火有關的準備
  新年前,各村寨的男子們,騎上馬到“聖山”或視為乾淨之地的山上去,砍來柏香樹枝,馱回家來,為過年間每天向神靈“煨桑”的主要原料。婦女們在家釀造青稞酒或雜酒、炸各種油果、制酥油奶羔等,到12月30日午前,各戶要把清除的垃圾雜草,運到各自田間,以備大年七年級早晨點燃。在家裡,婦女要備好“七年級”早晨的引火柴,使用時一點即著,以圖新年伊始諸事如意。

與漢族部分相似之處
  州內許多地區,由於臨近漢族的農區,受其影響,在房屋的大小門上,貼有新年年畫和對聯,但年畫內容主要是藏族視為吉祥之物,獅子、龍、虎等,對聯一般用藏文書寫的吉祥祝詞。

“古突”習俗
  十二月二十九日進入除夕。這天,要給窗戶門相換上新布簾,在房頂插上簇新的經幡,門前、房樑和廚房也要用白粉畫上十字元號等吉祥圖案,構成一派喜慶的氣氛。入夜,全家老小圍坐在一起吃一頓例行的“古突”,類似漢族新年的團圓飯。“古突”是用面屹塔、羊肉、人蔘果煮成的稀飯。家庭主婦在煮飯前悄悄在一些面屹塔裡分別包進石頭、羊毛、辣椒、木炭、硬幣等物品。誰吃到這些東西必須當眾吐出來,預兆此人的命運和心地。石頭代表心狠,羊毛代表心軟,木炭代表心黑,辣椒代表嘴巴不饒人,硬幣預示財運亨通。於是大家相互議論,哈哈大笑一場,掀起歡樂的高潮。

驅逐惡魔
  接著,全家用糌粑捏製一個魔女和兩個碗,把吃剩的“古突”和骨頭等殘渣傾入楷巴捏成的碗裡。由一個婦女捧著魔女和殘羹剩飯跑步扔到室外,一個男人點燃一團乾草緊緊相隨,口裡念著:“魔鬼出來,魔鬼出來!”讓乾草與魔女和殘羹剩飯一起燒成灰燼。同時,孩子們放起鞭炮,算是驅走惡魔,迎來了吉祥的新年。

藏族春節文化是什麼,你瞭解嗎? 第2張

其他習俗
  在西藏繁多的節日中,受到群眾廣泛重視的是藏曆新年。瞭解西藏民間迎新年的相關傳統民俗,可以看出人們對過年所懷有的特殊感情和重視程度。如農民在收割時將頭次割下的青稞留下來作為歡度新年時獻給神靈的供奉;牧民留下每次生下小牛的母牛之頭道奶打出的酥油作為新年獻給菩薩的供品。

男人們打完場就開始做迎接新年的準備,把每座房屋都粉刷得潔白、美觀,每當這個時候親友鄰居們總是帶著美酒前來祝福;婦女們選擇一個風和日麗的天氣,將自己親手紡織的氆氌拿到河邊洗滌,親友鄰居們也要捧上茶酒,祝福這家主人藏曆新年將穿上新的衣服……為迎接新年而舉行諸如此類的大小民俗活動十分繁多,無法在此一一說明。每年的臘月二十九是迎新年的最後一個也是最熱鬧的一個活動。

驅鬼儀式
  西藏民間傳統習俗,每年藏曆十二月二十九日都要舉行驅“鬼”儀式。(日喀則地區是藏曆十一月二十九日,林芝地區是藏曆九月三十日驅鬼。)包括各派宗教寺院都要在同一天舉行。按古老傳統民間普遍都是吃完晚飯後舉行這一儀式,人們把它稱為“固朵”意為二十九驅鬼。它源於原始圖騰崇拜的民間宗教。

在廣大藏族人民群眾中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在當代社會已進入高科技的年代,這種傳統習俗雖已在許多方面淡化或簡化,但它的主要內容還仍存在於民間。各宗教派別舉行的這種儀式,他們雖都是從形式上借鑑民間的“固朵”但其內容大都與各自教派的宗教思想結合為一體。他們使用各種金剛表演舞並舉行驅魔送崇食子的儀式,藏語稱為“固朵爾”,意為甘九朵馬,該活動都在當日的白天舉行。

一年一度的民間“固朵”驅鬼儀式,人們要準備一頓十分有趣的而且非常特殊的晚餐。過去由於西藏自然環境經濟條件等原因,藏人的晚餐大都喜歡用青稞、糌粑等做成稀粥或者湯麵片,藏語統稱為“突巴”。送鬼這天的晚餐稱為“古突”因為其含有九種食物,如麥片、豌豆、麵疙瘩、人蔘果、蘿蔔等。為了使這一特殊的晚餐具有濃厚的喜慶氣氛,還特別選擇不同象徵意義的物品,如有的物品象徵吉祥,有的象徵人的個性以及性格特徵等。

這些具有預示性特徵的食物包進麵糰裡,同麵疙瘩一起放到陶罐中煮成可口的麵食。吃“古突”前每人手中失拿一團溼面並捏緊後揉擦自身的各個部位,嘴裡還要念到:“呀!在新一年的十二個月三百六十天裡,我心上的苦難和身上的病痛以及一切邪氣和晦氣都請你帶到大海的對岸。”然後又把粘滿疾病和晦氣的麵糰放到裝有“鬼”形象的破陶罐中。

藏族春節文化是什麼,你瞭解嗎? 第3張

這一切進行完畢,家庭女主人親自掌勺為大家盛飯,當有人吃出日、月、書本和佛像等形狀的食物時,人們放下手中的碗,舉起酒杯唱酒歌,向他們敬酒表示吉祥祝福;有人吃出包有羊毛、石頭、火種和奶製品的食物時,大家對此紛紛評頭論足,誇讚他們的性格像羊毛一樣柔軟、他的意志像岩石般的堅硬,對待別人像烈火一樣熱情,他們的心靈像奶子一樣純潔;吃出包有食鹽、辣椒、瓷片、歪脖子人形狀和木炭等食物時,人們規勸他們勞動時屁股不要像食鹽般沉重,對人不能像辣椒一樣尖嘴薄舌,別像瓷片一樣好吃懶做,幹活兒不能歪著脖子不行動,做人不能心太黑,並要求以上人們要用歌聲表示防患於未然。

如果年青的姑娘吃出背野孩子形狀的食物時,大家鬨堂大芙並提醒她們要注意保持自己的純潔;有一種稱為“斯瑪熱果”的全身長滿刺的食物,誰吃出它說明此人處處傷人無法和睦相處,為此要罰酒並讓他學驢叫、狗叫等。最後每人將碗中剩下的“古突”倒人送鬼的破陶罐中,還要說:“今天我讓你吃飽喝足之後,讓你帶走家中所有邪氣晦氣等,你必須做到頭也不回地到那遙遠的地方去。”一家人在歡樂喜慶的氣氛中結束這一特別的晚餐。

飯後舉行驅鬼儀式,由一人端起裝有“鬼”的破陶罐走在前頭,後面跟著的人高舉火把喊著“滾出來,滾出來!”把鬼驅趕到十字路口處,然後人們回到關閉的家門前,共同歌唱贊門歌:
  大門就是黃金的門,

潔白的“香布”是天上的雲;

鬆兒石的門檻多美麗,

如意樹的門極亮堂。

吉祥的大門朝向東,

日月的光輝照滿家;

招財引福全滿堂,

福氣上升高又高。

我們趕走家中的鬼,

邪氣晦氣全滅亡;

乾乾淨淨回來了,

請給我們開大門。

大門打開了門檻內已燃起了一堆火,從門外進來的人都要一一從火堆上越過,這時有人向他們潑水錶示邪氣都洗盡。臘月二十九日的傳統驅鬼儀式,就在這種極其獨特的娛樂活動中結束了。

大年三十晚上,家庭主婦要備團圓飯,與漢族的年飯相似。晚餐前,如家有僧人,由他先在經堂裡誦祝願經或稱祈禱經,經備在經堂神龕上,平放堆滿青稞、酥油,並插上象徵吉祥的八寶圖木板,還要點燃酥油燈和藏香。這時全家團聚,一起用飯,晚餐時切不可少了家神的份。飯後一般喝酥油茶、青稞酒等聊天。

藏族春節文化是什麼,你瞭解嗎? 第4張

大年七年級這天,家庭主婦起得最早。五點鐘左右就要煮一鍋“羌枯”,即放有糟巴、紅糖和奶渣的青棵酒,給每人送上一碗。家人尚未起床,就在被窩裡喝完“羌枯”,繼續矇頭睡覺。主婦則坐在窗前等待日出,當東方晨曦初露的時節,匆匆背上水桶去河邊或水井汲取新年的第一桶水。

傳說這時的水最為聖潔、清甜,誰家最先打上吉祥水,在新的一年裡就能免去許多災難。天亮了,全家穿上新衣服,洗漱完畢,晚輩就開始向長輩恭賀新年,互道“扎西德勒”(吉祥如意);然後開始早餐,互敬青棵酒。在牧區,主婦按照家庭成員的數目煮好羊頭,用食案捧到年齡最長的男子面前,由他依長幼的次序分發給每人一隻羊頭,一把小刀。大家到著火爐一面剝羊頭肉吃,一面互祝新年家庭和睦,人增畜旺。大年七年級這天,一般都閉門謝客。大街冷清,人們只在家裡舉行慶祝和佛事活動。

元月八年級開始,親朋好友開始串門拜年。客人登門必道洛薩扎西德勒(新年好),主人貝捧起“切瑪”到門口迎接客人,客人先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拈起一撮粘巴、幾粒青棵拋向天空,表示敬神;再拈起一撮糌粑和青棵送進自己嘴裡,感謝主人的盛情。然後入座飲酒聊天。這天起,民間藝人也四出活動,演唱藏戲和“折嘎”。

富裕的人家提前與民間藝人說好,準時來家演唱,與客人共享。沒有得到邀請的藝人也可主動串門演唱。折嘎藝人頭戴白麵具,手持木棍,用即興編唱的歌詞愉悅主人,如女主人多麼美麗,男主人多麼睿智,新年裡一定會走好運,等等,一般都能得到好酒好肉的酬勞。街頭和村子裡,人們還舉行群眾性的歌舞和藏戲演出活動。這種相互拜訪和自娛性的文藝活動要持續三至五天,然後逐步轉入以娛神為主的佛事活動。在拉薩地區主要是參加傳昭法會,在東部昌都和北部羌塘草原,人們開始轉山朝佛,給寺廟佈施上香,祈禱新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正月七年級,主婦們聽見第一聲雞鳴便起來梳洗,背新年“新水”,到了泉邊,先將手裡的藏香插於泉邊上方,並向河神(或泉神)上供,供品有酥油、奶渣、糌粑及羊毛等。揹回新水,主婦便燒火、熬茶,到田間將率先準備好的雜草垃圾點燃。茶開後,到房前陽臺煨桑。在備大年七年級第一碗茶時,主婦要給每個家庭成員備碗,包括去世的父母或出嫁的兄妹,茶碗裡放上酥油、奶渣、白糖、餅乾等食料。

主婦燒茶時,要一男性隨之起床,給馬備鞍。喝茶後與全村男子騎馬到神山祈禱和煨桑,這是一支龐大的煨桑隊伍。到神山去的人,要給馬備上漂亮的鞍具,自身穿上華麗的節日盛裝。

從神山回來時,騎手們要到寬廣的草地進行騎馬比賽,賽馬場上,對取得第一、二名的騎手,由寨裡德高望重的老人向騎手和駿馬戴上哈達和綵帶。繼而,寨裡的年輕人,表演耍獅子、跳花燈、耍春牛、跳鍋莊,之後,聽著名老藝人說唱民間故事。但在這天,除了觀看集體玩耍的活動以外,人們互不走訪。

藏族春節文化是什麼,你瞭解嗎? 第5張

拜年活動
  從八年級起,人們才開始相互走訪、拜年、請客。新年裡,人們相逢的第一句話是“羅桑爾讓”(新年好),“扎西德勒”(吉祥如意)等。寨裡耍獅子、春牛、跳花燈的表演隊也是從八年級開始,走訪各村寨部落。輪迴表演。從八年級開始,親戚好友相互登門拜年,持續三至五天。手捧吉祥鬥祝福的人先是在門外高聲祝福,裡面的人聽到,趕緊捧著“切瑪”出來,互相問候:
  “扎西德勒彭鬆措!”(願吉祥如意美滿!)

“阿媽巴珠工康桑!”(願女主人健康長壽!)

“頂多德瓦吐巴秀!”(願歲歲平安吉利!)

“朗央總久擁巴秀!”(願年年這樣歡聚!)

拜年時,男主人雙手捧著“切瑪”向客人祝福,客人用手捏取“切瑪”裡的一點糌粑、青稞向天空拋灑,然後在嘴裡嘗一點,祝賀道:“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接著,女主人提著披掛哈達的銅壺,頻頻向客人敬酒。節日期間,到處都在祝福,到處都在敬酒,到處都在歌舞狂歡,不管認識不認識,不喝三碗不準通過。

藏曆九年級敬奉“屋脊神”,這天,人們都登上各家的屋頂,把嶄新的經幡插在屋頂上,然後煨燃柏枝,向空中拋灑糌粑,飄動的經幡和裊裊上升的“桑煙”寄託著人們的祈願向空中傳去……

新年要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貴的首飾,即使是經濟條件較差的人,也要預備一件過年的袍子,或者一兩樣裝飾品。這些當然出自藏胞愛美的天性。但民間相傳過年穿新衣有悅神的意思。

正月九年級,拉薩人成群結伴到東面的寶瓶山和西面的藥王山,插經旗、掛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然後,成群結夥在背風向陽的地方唱歌、喝酒、談笑。

從初四起,舉行西藏最大的宗教節日——傳昭大法會。這一法會是由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於1409年在拉薩發起的一次祈願大法會延續而來的。法會期間,西藏三大寺的僧人近2萬人集中在大昭寺向釋迦牟尼的佛像祈禱,並舉行格西學位的考試。除政(蟹)府給僧眾發放佈施外,西藏及其它地方的藏傳佛教信眾也到此添燈供佛放佈施,法會直到元月十五日迎請彌勒佛後結束。

藏曆正月初五,拉薩郊區的農民要舉行隆重的開犁禮。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耕牛的額頭上貼著酥油圖案,犄角上插著彩旗和彩色羽毛,牛軛上披掛著綴滿貝殼和松石的綵緞,尾巴上繫著五彩繽紛的綢帶,儼然一副“花枝招展”的模樣。

開耕之前,農人還要從家裡扛出一塊白色山石,那是去年從農田請回收藏好的,重新恭恭敬敬安入在農田中央,稱為“阿媽色多”,意即“金石頭媽媽”,是莊稼的保護女神。農人在地裡煨起桑煙,插上祈福幡,趕著牛,圍繞白石耕出五條畦子。每一畦撒一種作物,例如豌豆、青稞、小麥、油菜籽、蠶豆等。開犁禮完畢,大家會聚一處,一邊喝酒,一連唱歌,隨著酒碗的輪轉,歌聲瀰漫在整個初春的河谷,直到太陽西沉,盡興而歸。

按傳統習慣,歡度藏曆新年一般要十五天。

TAG標籤:春節 藏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