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法家文化之法家的主要代表著作有哪些

先秦時代,風雲變幻,是列國戰亂兼併之世,而法家則是亂世學人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學術力量。
  法家一貫主張法治,重視法制建設和法律效力,其門人不僅大刀闊斧地投入實踐,也留下不少法家理論著作。
  今天的法家文化,就為你列舉部分法家的代表著作。

法家文化之法家的主要代表著作有哪些

《鄧析子》
  相傳為春秋時代名家的鄧析所作,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而轉辭篇主要強調“緣身而責名,緣名而責形,緣形而責實,臣懼其重誅之至,於是不敢行其私矣”,也就是君王對官員的控制。

《慎子》
  作者為戰國法家重要人物慎到。該書據司馬遷《史記》中介紹,有“十二論”;班固《漢書·藝文志》著錄為四十二篇,宋代的《崇文總目》記為三十七篇;而現存《慎子》只有七篇,即《威德》、《因循》、《民雜》、《德立》、《君人》、《知忠》、《君臣》。由此可見,《慎子》的佚失情況相當嚴重,大多已經失傳。

《慎子》一書,集中體現慎到在提倡法治的基礎上重視“勢”,也即權勢的思想,認為君主如果要實行法治,就必須重視權勢,這樣才能令行禁止。慎到的理論,意在法治的基礎上依照事物的本性,順其自然,法也必須遵循自然本性。很明顯,慎到的思想是老莊道學與法家的合流。

《申子》
  為戰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所著,其中主張君主“無為”,即不從事任何具體的工作,只是不動聲色地用“術”去駕馭臣子。申不害指出,君主要掌握權柄,由大臣去做具體的工作。即君主要把立法、任免、賞罰等大權掌握在手,做事要抓要害,抓大事。因此,君主要防止大臣矇蔽君主的視聽,防止大臣主權獨斷,侵害君主的權力,堅決遏止出現大臣謀殺君主而自立為王的情形。

《商君書》
  由戰國商鞅及其後學著成,也稱《商子》,現存24篇。《商君書》是戰國時期法家學派的代表作之一,該書解決了在當時條件下實行變法的理論基礎問題,提出了變法的幾大原則,既有巨集觀理論闡述,也有具體的法令軍規,至今仍有借鑑意義。

法家文化之法家的主要代表著作有哪些 第2張

《韓非子》
  作者為戰國時期法家之集大成者韓非。韓非繼承和總結了戰國時期法家的思想和實踐,提出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理論。

在書中,韓非指出君主必須有權有勢,才能治理天下,要選拔一批經過實踐鍛鍊的封建官吏來取代世襲的奴隸主貴族,使國家大權集中在君主一人手裡。同時,韓非主張改革和實行法治,強調製定了法就要嚴格執行,任何人不能例外。而對於臣下,他認為要去“五蠹”,防“八奸”,以防備這些人以自身良好的條件威脅國家安危。

韓非的樸素辯證法思想在此書中也得到比較突出的體現,他首先提出了矛盾學說,用矛和盾的寓言故事,說明“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

值得一提的是,《韓非子》中還記載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濫竽充數”、“老馬識途”等。這些寓言蘊含著深雋的哲理,憑藉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給人以啟迪。《韓非子》一書,集中體現韓非說理精密,文鋒犀利的文筆特點,其議論透闢,推證事理周密細緻,直切要害,具有較高的文學與思想價值。

結束語:法家思想曾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付諸實踐,經歷過社會、政治現實的洗禮和考驗,法家理論著作,對法家思想進行整理歸納,有總結也有發展,但核心的法治精神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始終不變,熠熠生輝,對今天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法制社會也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TAG標籤:法家 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