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客家文化主要元素哪些?

在中國的土地上,客家人的足跡幾乎遍佈了全中國,而在廣閩一代客家人是最多的,在這兩個地區中也有客家人的元素。那麼問題來了,客家文化的主要元素有哪些?本期的客家文化帶你去了解。

客家文化主要元素哪些?

客家民居文化(圍屋)
  客家民居是廣東,福建,臺灣等省漢族傳統民居建築的一個重要流派。與中國其它地區漢族民居建築一樣,客家民居也有聚族群居的特點,城堡式建築是其一大特色。但無論南方還是北方的漢族,其傳統民居的共同特點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內採光;以木樑承重,以磚、石、土砌護牆;以堂屋為中心,以雕樑畫棟來裝飾屋頂、簷口見長。

在閩西南和粵東北的崇山峻嶺中,點綴著數以千計的圓形圍屋或土樓,是中國南方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古代漢族民居的一朵奇葩,它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巨集大、結構精巧等特點獨立於世界民居建築藝術之林。客家民居以種姓聚族群居的特點和建築特色都與客家人的歷史密切相關。

簡介
  客家人每到一處,本姓本家人總要聚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區或深山密林之中,當時不但建築材料缺乏,而且為防豺狼虎豹、盜賊侵擾以及當地人排擠,客家人便營造“抵禦性”的營壘式建築住宅。

各地的客家民居都不盡相同,例如,廣東大部分的客家圍屋和福建的客家土樓就風格各異,不過功能上卻都大致相同。

建築材料
  營壘式住宅,在土中摻石灰,用糯米飯,雞蛋清做黏合劑,以竹片,木條做筋骨,夯築起牆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樓。

結構
  客家民居大多為3至6層,100至200多間房如橘瓣狀排列,佈局均勻,巨集偉壯觀。客家民居底層是廚房兼飯堂,二層當貯倉,三層以上作臥。客家先民崇尚圓形,認為圓是吉祥,幸福,安寧的象徵。福建土樓圍成圓形的房屋均按八卦佈局排列,卦與卦之間設有防火牆,整齊劃一。

客家文化主要元素哪些? 第2張

客家藝術文化(山歌等)
  客家山歌主要流行於廣東的梅州、河源、惠州、深圳(龍崗、鹽田),福建西部的上杭、寧化、清流、永定,廣西的賀州、博白、陸川,江西南部的興國、瑞金、永新等地,以及臺灣北部的桃園、新竹、苗栗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

客家山歌,被稱為有《詩經》遺風的天籟之音,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主要流傳於梅州、河源、惠州、贛州、龍巖、韶關各縣以及深圳的鹽田、龍崗、石巖、觀瀾,漳州、湛江廉江、茂名電白、汕頭潮陽、潮南、汕尾陸河、陸豐,揭陽揭西,潮州饒平,廣西的賀州、博白、陸川,海南儋州南豐,湖南炎陵、瀏陽和臺灣的苗栗、新竹、桃園等地及國內外客家人聚居地。經過不斷髮展,客家山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2006年5月20日,梅州客家山歌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它繼承了《詩經》中的傳統風格,受到唐詩律絕和竹枝詞的重大影響,同時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優秀成分,千百年來,廣泛流傳,久唱不衰。

客家山歌有勞動歌、勸世歌、行業歌、耍歌、逞歌、虛玄歌、拉翻歌、謎語歌和猜調、小調、竹板歌等。各種歌詞結構大致相同,每首四句,每句七字,逢一、二、四句多押平聲韻。她曲調豐富,大致有號子山歌、正板山歌、四句八節山歌、快板山歌、疊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

客家文化主要元素哪些? 第3張

客家服飾文化
  客家服飾,顧名思義就是客家人的服飾。客家服飾的種類繁多。客家人稱衣服為“衫褲”。“衫”指上衣,褲指下衣。“上穿大襟衫,下著大襠褲”是客家人最常見的衣著打扮。大襟衫是客家人男女老少最常穿的上衣。除了大襟衫之外,客家人也穿對襟衫。

與上衣相關聯的,就是圍裙。客家人的圍裙裙身上及胸口,下至膝蓋,常用一塊花色耐髒的單布做成,多為客家女子勞作時穿著。嚴格說來,圍裙並不是上衣,一般不可單用,常穿於大襟衫表面,為勞作時防止弄髒衣衫而穿戴的附屬服飾。帽子也是衣服的一部分。客家人最有特色的帽子,要數女人夏天戴的“涼帽”(涼笠)和秋冬時期戴的“冬頭帕”。

結構功能
  客家服飾主要由內衣、上衣、褲子、鞋襪等幾部分組成,客家婦女的服飾還有擋風遮日的冬頭帕、用以蔽胸腹的圍裙。男裝是正面開縫,用布作鈕釦,女衫比男衫稍長,開襟由領口斜向右腋,沿側縫直至下襬。

其內衣多為白色,其外裝為藍色或黑色,但冬頭帕和圍裙又是由紅、綠、藍、白、黑幾種顏色的線交織成條狀彩紋的,為客家服飾添上了亮麗的一筆。

客家文化主要元素哪些? 第4張

客家飲食文化
  客家飲食,顧名思義即客家人的飲食,客家人從中原黃河邊遷移到南方,融洽主流社會,既吸收了南北方的飲食特色,又積累了各個歷史時期的飲食精髓,創造了自己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

分類
  客家傳統飲食大致分為主食、名菜小吃、茶酒等幾類。

特點
  傳統客家菜多用肉類,主料突出,講究“鹹、燒、肥、香、熟、陳”。鹹:客家菜偏鹹,甚至有“吃在客家,鹹是一絕”之說;燒:強調趁熱吃,且“燒唔燒”成了品評菜餚是否好吃的標準之一;肥:普遍用油很重,肉食多選五花肉甚至純肥肉,餡料用半肥瘦;香:做菜多煎、炸、炒、燒、焗、燜,以香口為佳;熟:做菜強調熟透、熟爛;陳:常用菜乾等陳料,如梅菜扣肉。

客家文化主要元素哪些? 第5張

客家語言
  客家語,簡稱客語,在非正式場合又稱客話、客家話等,在部分地區還稱涯話(亻厓話)、新民話、廣東話(或土廣東話)、懷遠話、惠州話(廣西等地)等,是中國臺灣的官方語言之一、蘇利南共和國的法定語言、漢藏語系下漢語族內一種聲調語言。

客家語言一般認為在南宋便初步定型,直到20世紀才開始定名為客家語。語言學者對於該將其歸屬至漢語方言,或當成一門語言仍有一定爭論;特別在中國國內,被認為漢語七大方言之一。語言學術研究中,以梅縣話為代表,但現實中惠陽話影響較大;在臺灣以四縣腔為代表。

客家語集中分佈在粵東、閩西、贛南,並被廣泛使用於中國南方(含臺灣),以及馬來西亞等國一些華人社群。

歷史上,客家語曾是蘭芳大統制共和國境內主要流通語言之一;曾是太平天國的“國語”,廣泛用於其官方文書中。因客家人傳統地區一直處於封閉狀態,客語的傳承曾一度依賴於不受外界干擾的封閉社會和口口相傳的嚴厲祖訓。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封閉社會被快速的城市化瓦解,傳承客家語的傳統法則也在資訊時代逐漸被拋棄,客語因此成為世界上衰落最快的語言之一。臺灣地區曾於1988年發生了還我母語運動,後來逐步發展客家語現代媒體,使客語得以在現代社會中繼續傳承。客語流行音樂的誕生和發展,公共生活領域(如廣播電視、交通服務)語言服務的出現等,使客語走出封閉,邁向現代化,融入了時代潮流。

TAG標籤:元素 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