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關於黎族植物文化你瞭解多少?

每個地區的氣候環境不同,所以生長的植物也是不同的。這些植物有的能結成果實來吃,有的卻能作藥來治病救人,更有的是黎族人民崇拜的圖騰。這些你又瞭解多少呢?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黎族文化吧!

關於黎族植物文化你瞭解多少?

在古代,人們對黎族知之甚少,而南方向來被視為“南蠻之地”,歷史上有不少京官曾被流放到海南,懷著被流放的壓抑和對當地人的偏見,以前關於黎族的著作中往往有不實和汙衊之處。其實,黎族具有非常濃厚的嶺南特色,在孤懸南海的海南島上長期的定居歷史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他們是熱帶雨林的開拓者,傳統的利用植物的習俗和知識往往令人歎為觀止。

與“吃”有關的植物
  黎族宗教信仰多種多樣,滲透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有的反映了原始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的則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信奉萬物有靈,盛行圖騰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在眾多植物中,椰樹與黎族人的關係最為密切,關於椰樹的傳說也是不勝列舉,其中被廣為流傳的是“黎王”(即黎族人的首領)的故事。傳說在一次與外族人的爭鬥中,“黎王”帶領族人打了勝仗。為了慶賀勝利,“黎王”大宴族人,觥籌交錯間大家都有些醉意了,不知不覺便疏鬆了對外界的防範和警戒。孰知敵人派了奸細潛伏在“黎王”旁邊,趁人們酒酣之際謀殺了“黎王”,並將其頭顱掛在黎寨的旗杆上,通知敵人前來攻寨。早已埋伏在寨子周圍的敵人此時一擁而上,霎時間萬箭齊發,眼看黎寨便要遭受滅頂之災。

但是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敵人射出的箭都落在了掛著“黎王”頭顱的旗杆上,而且旗杆不斷地長高長粗,漸漸地變成了樹幹,上面的箭變成了開闊的葉子,而“黎王”的頭顱則變成了椰子。一棵雄偉挺拔的椰樹破土而出,直衝雲霄。敵人被眼前的一切嚇得四處逃竄,再也不敢侵犯黎寨。黎寨因此逃過一劫,萬千黎族人的性命得以保全,從此椰樹便成了黎族的象徵,而椰殼上三個黝黑的孔,便是黎王的眼睛和嘴了。

其實那三個孔是椰子的萌發孔,其中的一孔與胚相對,胚萌發時即由此孔穿出,其他兩孔堅實。椰樹全身是寶,葉子常被用來做遮蓋,可以遮風擋雨;樹幹則可以用來做屋樑;椰殼雕刻之後便是一件漂亮的工藝品;椰肉味美香甜,可以生吃,也可以用來煲湯;椰子汁是非常誘人的飲料,炎炎盛夏喝點椰子汁能讓暑氣消退不少;埋藏地底的椰樹根還是一種良藥呢,根皮有止血止痛的療效。

除了椰樹這一黎族甚至是海南的象徵外性植物外,海南島上還生長著許多食用植物。這些植物除了吃外,很多還可以做其他用途。比如說葫蘆,由於葫蘆生性強健,無需太多管理便能獲得豐收,加之新鮮的葫蘆味道鮮美,它是古代黎族人喜歡的菜餚之一。葫蘆的瓠果乾後質輕而緻密,尤其適宜做水瓢或盛酒,是黎族人重要的生活器具。

關於黎族植物文化你瞭解多少? 第2張

在過去,葫蘆曾是黎族人重要的渡河工具。明代《瓊州黎民圖》中描繪了這麼一幅過河圖:兩座青山之間流淌著一條大河,河中有一男子撐竹筏,而其對面則有另一男子挾一葫蘆游過來。圖側有這樣的說明:“黎族居住地溪水最多,每遇大流急勢艱徒涉,黎人往來山際輒用絕大葫蘆,帶於身間,至於溪流漲處,則以手抱之,浮水而過,雖然泅者不能如其跑捷……”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抱著葫蘆渡河的情形已經不常見了。

南方盛產水稻,南方人喜食大米,黎族人也不例外。但是,黎族人吃的大米中有一種卻不是種在水田裡的,而是種在山坡上,那便是著名的山欄稻。山欄稻是黎族的山地旱稻,是黎族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篩選出來的適宜乾旱地帶種植的稻種。山欄米是很珍貴的食物,有關資料記載,“其粒絕白”,“一家煮山欄飯全村香”,營養豐富,是黎族迎接貴客的珍品。用山欄米釀的酒稱為山欄酒,由於具有獨特醇厚的芳香,有“黎家美酒”的美譽。

山欄稻雖好,但種植卻不易,需經過砍伐樹木、焚燒、下種、看護、除草、收割等一系列的生產過程,屬於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利用焚燒的方法,將地面的草木燒為灰燼作為作物生長必需的肥料,同時也使地表接近10釐米的土壤變得疏鬆,有利於耕作,而且也能燒死地表的害蟲。所以,種植山欄稻不但是黎族的特色,更體現了黎族人在與大自然的共存中表現的智慧。然而這種耕作方式是以破壞大片的森林,改變土壤結構為代價的。

在地廣人稀的時候森林可以通過演替慢慢恢復,到了近現代人口增多給森林和土地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已經不適應了。現在政府更是明令禁止砍伐森林,山欄稻種植的面積也不如以前廣泛。清香撲鼻的山欄米飯、香醇的山欄米酒也就日顯珍貴。

與“藥”有關的植物
  葫蘆和山欄稻具有極其濃厚的民族特色,但黎族人日常食用的更多是村邊田野上那些不起眼的野菜。如樹仔菜、雷公根、雷公筍、白花菜等。俗話說“藥食同源”,這些食用植物還含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常食這些野菜不但可以裹腹,還能預防和治療疾病,強身健體。

關於黎族植物文化你瞭解多少? 第3張

黎族的孩子從小便由長輩領著到山地田野裡認識這些可以吃的植物,所以食用植物的知識可以得到比較好的傳承。而作為民族植物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藥用植物學知識就沒那麼幸運了。隨著外來文化的侵入,現在的年輕人大都向往外面的生活,不願意留下來跟村裡的黎醫學習藥用知識。同時,醫療條件的改善也使得人們更願意接受便捷的治療。這就造成了黎族的傳統醫藥知識後繼無人的局面。而且黎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藥用知識的流傳靠的是口傳身授,這就加劇了這一寶貴遺產的流失。

我們常聽村民講述身邊黎醫治病救人的事蹟,通過記載,當地黎醫常用的藥用植物達140多種。如水東哥,當地名叫Bei kao,是止血的特效藥,用於外傷出血;山地五月茶,當地名叫Shai feng,常與眼樹蓮同用,煮水薰眼,治療眼疾;錫葉藤,當地名叫bu la ga,用來防治蛇咬,將其葉片掛在褲腳上蛇便不敢靠近;假鷹爪,當地名叫cai kao,有強壯筋骨,驅風除溼的功效;華南遠志,當地名叫bai kao,意為白花草,是婦女產後必須吃的草藥,具有大補血氣的作用;海南龍血樹,當地叫龍血樹,也叫“不老鬆”,樹齡可長達8000多年,是活血止痛的良藥,當地黎族人主要用來治療跌打損傷。這些豐富的防治疾病的經驗是黎族人民在特定的生活環境和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積累下來的。

與“香”有關的植物
  海南盛產香料,清朝屈大均在《廣東新語》裡對海南香料有詳細的記載:“諸香首稱崖州,以出自藤橋者為勝。”“香產于山,外人慾得之,必僱黎人香仔為其開採。”有關資料顯示,海南有香料植物337種,廣佈於全島各地,尤以雨量充沛的山地、丘陵地帶種類較為豐富。著名的香料植物有土沉香、益智、降香(即花梨木)、肉桂、海南砂仁、安息香(有栓葉安息香和喙果安息香兩種、檀香、香茅、山蒼子、海南五針鬆、海南鬆、厚皮香八角等。

土沉香又名白木香、牙香樹、女兒香、香材等,瑞香科大喬木,高達15米,其樹幹損傷後被真菌侵人寄生,在菌體內酶的作用下,使木薄壁細胞貯存的澱粉,產生一系列變化,最後形成香脂,經多年沉積而得的樹脂即稱為沉香,是嶺南名貴香料,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關於黎族植物文化你瞭解多少? 第4張

蘇東坡謫居海南的時候見識過海南土沉香,贊其“味清且長,瓊出諸番之右,雖占城、真臘亦居其次。”肉桂為樟科樟屬喬木,它的根、樹皮、枝葉、果實等都含有精油。肉桂油主要成分是肉桂醛,用於調配食品、化妝品、日用品香精;桂皮可直接作食品調味香料。黎族草醫用藥方法中有一種叫佩藥法,即選用某些香料植物,如土沉香、降香等,將它們切碎後用紅布包著,再用紅線縫好,佩戴在患者的頸項、胸前、手腕或纏在腰部。這樣便可以芳香闢穢,振作精神。

與“信仰”有關的植物
  黎族人普遍相信萬物有靈,敬畏身邊的植物。黎族的村子裡一般都會有大榕樹。這些榕樹往往樹冠開闊、枝葉茂盛、樹幹粗大,具有很長的生長曆史。那便是樹鬼依附的地方,逢年過節必須祭祀,不能拴牛更不能毀樹,否則會給村民帶來災難。樹下還常供奉土地神,使得這些大榕樹變得更加神祕了。

祭山神時會用到一些植物,當地稱“山豬草”,一般色彩鮮豔,據說掛在火槍上便可以吸引山豬,勾引各種動物的靈魂。主要有“白鬍”、“票”、“班”、“肯”及荷花等幾種。“白鬍”紅色;“票”專吸引黃猄;“班”葉子大,綠色,是某種鐵樹,能勾引山豬、鹿等;“肯”葉小,紫色,是萬年青的一種,專門勾引山豬的魂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荷花在黎族裡也變成了可以勾引動物靈魂的神奇植物。

一旦發現這些山豬草上的某枚草葉變色,就象徵著山神要放山豬出來了。黎族的生活中有時會有所禁忌,如何表達這種禁忌呢?如黎寨發生重大變故或有重要的事件發生,便會在寨門上掛青樹葉,警示外人不得入內。婦女生產的時候也會在門前掛青樹葉和木龍(某種植物纏繞彎曲的根莖),除了禁止生人進入還能防止鬼神干擾,勾走小孩的靈魂。

但這些資料記載的大都是植物的當地名,而不是學名,給後來學者的進一步研究帶來了不便,這不能不說是種遺憾啊。而且,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現代科學知識的普及,這些宗教儀式和禁忌消失得很快,也許在我們還沒真正認識它們的時候就難以尋覓了。

關於黎族植物文化你瞭解多少? 第5張

黎族善用珍稀植物
  在古代,海南黎族地區就是木材的開採地,作為商品運銷內地。有史料記載:“花梨木,雞翅木、土蘇木皆產於黎中,取之由黎人。”海南島是我國僅有的兩片熱帶森林區之一,天然林主要分佈在黎族地區的五指山、尖峰嶺、霸王嶺、吊羅山、黎母嶺等林區。許多珍貴的樹種在黎族地區得到較好地儲存,如被列為國家特類木材的花梨、坡壘、海南紫荊木、野荔枝、母生等。花梨又稱為花梨母、香紅木、降香黃檀等,是蝶形花科植物,喬木,高達15米。多生長於山坡疏林中、林邊或村旁曠地上。心材紅褐色,堅硬質重,紋理致密,為製造優質傢俱的良材;有香味,可作香料用。

根部的心材亦呈紅褐色,名為降香,可供藥用,為良好的鎮痛劑。有花梨母自然有花梨公,二者同科同屬,外形上頗相似。但他們的材質卻是截然不同的。花梨公又叫海南檀,其木材為淺黃色,無心材,材質較疏鬆,價值遠不及其“夫人”。坡壘是龍腦香科植物,高達20米,為海南特產,是海南島熱帶雨林的代表種。木材堅韌耐用,為黎族地區著名用材。然其數量不多,分佈不廣,目前現有大樹僅數百株,集中生長於尖峰嶺和霸王嶺熱帶雨林,以及零星分佈於全島部分溝谷、山地。

海南紫荊木又稱為鐵色、刷空母樹、子京等,是山欖科紫荊木屬植物。在海拔較高的山地常綠林中最普遍,常與陸均松等針葉樹混生,在中海拔山谷溼潤地方也常見。本樹種木材暗紅褐色,結構緻密,材質堅韌,質重,極其耐腐,適宜作水工、造船、橋樑、車輛、機器器具等用材,當地多用作造船、車軸、樁、柱等。

此外,陸均松也是海南有名的材用植物,隸屬於羅漢松科陸均松屬。陸均松屬植物只有陸均松這一種在我國有分佈,是海南熱帶山地雨林的標誌種和優勢種,對研究我國熱帶森林的起源及其區系組成有重要的意義,常生長在由花崗岩、砂岩及頁岩發育而成的黃壤或紅壤上,組成針闊混交林或成塊狀純林。其木材紋理直,結構細緻,強度大,耐腐蝕,可供房屋建築、土木工程等用材。在海南作民族植物學調查的時候我們還在黎村發現了用陸均松做成的獨木棺,即是用粗大的陸均松樹幹掏空做成的棺材。

海南島是中國第二個生物多樣性中心,僅次於雲南省。黎族人是海南島最早的居民,他們利用植物的習俗及文化是中國民族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海南島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具有重要的影響。

TAG標籤:植物 黎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