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戲劇文化/列表

中國民間自古以來的說唱藝術有哪些

說唱藝術流行於漢族民間,這是一種比較文學的表達形式。既可以有伴奏,也可以沒有伴奏。既可以單口說唱也可有多口說唱,所以中國民間的說唱藝術有多種,具體有多少?讓我們一起到溫州鼓詞裡瞭解看看。

中國民間自古以來的說唱藝術有哪些

說唱藝術是用來講唱歷史、傳說敘事及文學作品的一種藝術體裁,是音樂、文學和表演相結合的綜合藝術形式。其音樂以敘述功能為主。兼有抒情功能。

由於我國各民族以及民族內部各地區語言的不一致,形成的說唱音樂也就有多種多樣的曲調,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據調查,目前我國說唱藝術有341個曲種。除少數曲種(如評書、快板、只說不唱外,大部分說唱曲種或有說有唱,或只唱不說。

我國說唱音樂的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單口唱。由一個演員演唱,有自兼伴奏(如陝北說書、浙江道情等、和專人伴奏(如大鼓、單絃等、兩種情況。歌唱者主要是故事的講唱者,有時也模擬不同角色。

2、對口唱。由二人擔任演唱,有歌唱者同兼伴奏的情況,如彈詞、山東琴書;也有由專人伴奏的情況,如河南墜子。兩個歌唱者在必要時可作適當的角色分工,同時又具有充當數個角色的靈活性。

3、幫唱。在單口唱或對口唱的基礎上,伴奏人員參加幫腔。幫腔的作用有多種,有的唱些襯詞、襯句以活躍氣氛,有的則幫唱重要唱詞,幫助刻畫角色。

4、拆唱。由三五個演員各自分擔一定的角色,可以化妝,也可不化。這種形式有些類似於小戲,較容易表現出戲劇性效果。例如四川揚琴、廣東粵曲、拆唱八角鼓等。

5、群唱。由多人齊唱、輪唱。

6、走唱。表演者一二人到三五人不等,邊舞邊唱,很像歌舞,但它以唱故事為主要內容,舞的作用只是烘托氣氛與活躍場面。如東北二人轉、四川盤子、湖北三棒鼓等。

就唱腔結構而言,漢民族的說唱分為:
  1、鼓詞類
  鼓詞類說唱曲種俗稱大鼓,主要流行在我國北方。如西河大鼓、樂亭大鼓、京韻大鼓、唐山大鼓、京東大鼓、東北大鼓、膠東大鼓、上黨大鼓等。

此外,安徽、浙江、湖南、湖北等地也有大鼓流行,如長沙大鼓、溫州鼓詞等。大鼓以演唱者自擊鼓板為特點,其他伴奏樂器還有三絃、二胡、琵琶等;曲調多來自各地的民間音樂。

北方的許多大鼓,多在當地民歌或集鎮叫賣的基礎上發展而成。早期鼓詞多為長篇故事,如(三國志》、(楊家將》等,可連續說唱數十日。清中葉後,逐漸興起了段兒書的形式,並大t減少了說的部分。而以唱為主。

2、彈詞類
  彈詞是明清時期流行的說唱形式,後來流行區域逐漸縮小至江、浙一帶。目前流行的彈詞類說唱曲種有蘇州彈詞、揚州彈詞、紹興平湖調、四明南詞以及廣東的木魚歌等。

中國民間自古以來的說唱藝術有哪些 第2張

彈詞類曲種的伴奏以琵琶、三絃等彈撥樂器為主,由演唱者兼操。各種彈詞曲種的曲調來像情況不盡相同,有藝人的創作,也有吸收民歌小調或南北曲曲牌及地方戲曲曲調的。彈詞的音樂曲調性很強,搜長表現長篇故事,也有抒悄的開篇小段。

3、道情類道情又叫漁鼓道情,源出於唐代道士在道觀內傳道時所唱的經韻,後來吸收詞調和曲牌,演變為在民間佈道時唱的道歌。南宋時已有說、唱相間的講述故事的道情。

在以後的發展中,流佈於南方的道情多成為說唱曲種,流佈在北方的道情則多發展為戲曲形式。目前流行的曲種有湖北漁鼓、湖南漁鼓、廣西漁鼓、山東漁鼓、四種竹琴、河南墜子等。

4、牌子曲類
  這是一種將許多曲牌聯級起來講唱故享的音樂形式,在我國曆史上很早就有,例如宋代的諸宮調。牌子曲類曲種往往各自擁有眾多曲牌,多者可達數百個。常用的曲牌一般有數十個。

藝人們將這些曲牌按表情功能分成幾類,例如歡樂的、悲傷的、哀怨的、憤怒的、平靜的、激動的、雄壯的等等。在表現故事情節或刻畫人物心理活動時,曲牌的聯級有一定的程式。該曲種有河南大調曲子、單絃牌子曲、四川清音、青海平弦、揚州清曲、廣西文場、湖南絲絃等。

這些曲種所使用的曲牌,有許多是共同的,如[寄生草〕、〔馬頭調]、[剪靛花]、[登斷橋〕、〔羅江怨」、[滿江紅]、〔太平年〕等。

某些共同的傳統曲目還大都以手鼓為伴奏樂器。流行於北方的此類曲種多以三絃為主要伴奏樂器,流行於南方的則多以琵琶或二胡為主要伴奏樂器。

5、琴書類
  琴書是因其主要伴奏樂器為揚琴而得名的說唱曲種,如山東琴書、徐州琴書、雲南揚琴、貴州琴書等。除揚琴之外,有的還有加用箏、三絃、椰胡等絃樂器或打擊樂器的。這類說唱音樂的風格比較抒情。

在少數民族的說唱形式中,音樂型別各有不同:蒙古族主要有好來寶。在蒙語中,好來寶的意思是申起來唱。其表演形式有四種:l、蕩海好來寶。演唱人數不定,內容廣泛;

2、烏勒格日好來寶。以問答形式詠唱歷史故辜和典故;

3、代日拉查好來寶。為對歌形式,內容多帶諷刺、幽默性質湯)胡爾仁好來寶。自拉胡琴自唱,內容以讚頌為主。好來寶的篇幅短則數十行,長則二人可對唱數日。藝人常根據演唱場合即興編詞。演唱時以木棍擊節,或以四胡伴奏。好來寶有數十種曲調,演唱中很少變換曲調,往往是一個曲調反覆唱完為止。

藏族有(格薩爾王傳》說唱。這是一種以專門說唱藏族民間史詩(格薩爾王傳)而得名的說唱曲種。其說唱文體為98散韻結合,講述故事用說白,故事中的人物對話或獨白則用歌唱來表現。

中國民間自古以來的說唱藝術有哪些 第3張

維吾爾族曲藝以達斯坦為代表。達斯坦意為敘事長詩或史詩,是維吾爾族的彈唱曲種。由一至三人演唱,主唱者兼操熱瓦普或獨它爾、彈撥爾、薩它爾等樂器,助演者或持上述樂器伴奏,或持手鼓、石片等打擊樂器擊節,或不持樂器幫腔助唱。歌唱曲調為古老的木卡姆選段或其他民間音調,唱詞散韻結合,具有敘事性和抒情性。

朝鮮族為判捎裡。判捎裡以唱為主,輔以說白和表演。演唱時,演員自己擊鼓,伴奏樂器為伽耶琴或奚琴。唱腔為巫現歌和舊民歌的融合,曲調幽雅動聽,唱法上有很大的難度。

白族的大本曲是在民歌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傳統的表演形式是二人分坐於高臺上的桌子兩旁,一人說唱,另一人彈三絃伴奏,並有手帕、摺扇和醒木為道具。後來又有了對唱與合唱的形式。唱詞有白語和漢語兩種。

唱腔音樂有三腔九板十八調之說:三腔指南腔、北腔、海東腔三種不同的流派;九板指大本曲中幾種具有不同表現功能的基本曲調,如〔平板]、〔高腔〕、〔大哭板〕、〔邊板」等;十八調指基本曲調之外的雜曲,如(麻雀調)、(螃妞調)等。

傣族有贊哈。傣語稱歌手為贊哈,該曲種也因此而得名。贊哈的演唱內容有民間傳說、神話故事,以及喜慶節日中的頌詞、教諭等。演唱時或一人獨唱,另一人以吹管樂器單伴奏;或二人盤膝而坐,執紙扇掩面對唱。還有一種即興編詞的對歌形式,聽眾席地而坐,聽到精彩處,便發出水、水、水的歡呼聲。

此外,其他少數民族說唱曲種還有赫哲族的依瑪堪、壯族的末倫、布依族的布依彈唱、撒拉族的巴西古溜溜等。

說唱音樂一般分為板式變化體、曲牌聯套體、單曲體和主擂體四種類型。

板式變化體以上下句結構為墓礎,採用板式(即節奏、節拍)變化的手段來組織唱腔結構。在骨幹音、落音基本不變的基礎上,旋律因場合、情緒、唱詞的不同而產生各種變化,同時在節奏節拍上亦有散板、4/4、3/4、2/4、1/4等形式的變化。這種結構,能夠表現比較複雜、曲折的故事情節和情感變化。

曲牌聯套體由多種不同的唱腔組成。根據作品內容、情節的需要,選擇不同的曲牌聯綴演唱。在眾多的曲調中,往往有一種或數種主導曲調,作為這一曲種的主調,用在唱段的頭或尾,中間聯級若干其他曲牌。

這些曲牌大部分原是各地的民歌小曲,吸收到說唱音樂中後,被斌予說唱化的風格,成為曲種中的專用曲牌。各個曲牌除曲調不同之外,在節奏、結構、風格上也各有差異。

中國民間自古以來的說唱藝術有哪些 第4張

單曲體的唱段由一個基本曲調無限變化反覆構成。這些曲調多來源於民歌小曲,且與民歌相比,變化不大,所以只適於演唱寫景、抒情的短段。

主擂體是在板式變化體的基礎上,加用其他腔調。如京韻大鼓中加進京劇的西皮、二黃腔,梅花大鼓中加進單絃曲牌。蘇州彈詞中加進蘇南民歌小曲和崑曲曲牌,形成主曲插曲體的唱腔結構。由於擂曲的選用都是從唱段內容需要出發,因而增強了音樂的表現力。

說唱音樂素有南詞北鼓的說法。南詞指南方的彈詞,北鼓即北方的大鼓,二者均由詞話發展而來,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曲種。彈詞長期在江南地區發展,藝術上日臻成熟。出現了許多演唱名家,在南方的說唱音樂中具有較大影響;

因語音接近的關係,鼓詞主要傳播於北方,且發展得相當興盛,形成了數十個曲種,成為北方說唱音樂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曲類。而在南詞北鼓的數十個曲種中,又以江南的蘇州彈詞和北方的京韻大鼓為藝術發展最成熟、流派最豐富的代表。

蘇州彈詞產生於明代中葉的蘇州地區,到清代乾隆年間出現了名家王周士,嘉慶、道光以來又先後出現了陳遇乾、俞秀山、馬如飛等名家,形成三大流派。王周士是蘇州彈詞興起時的代表人物。

他以說唱(游龍傳)、(白蛇傳)著名,因曾為乾隆皇帝表演而受到同業擁護,並在蘇州倡導成立了同業組織光裕社。他在藝術理論方面也頗有造詣,他的著作《書品》、《書忌》對後世彈詞藝術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

而在後來的三大流派中,陳調蒼勁渾厚,宜於表現悲壯慷慨之情;俞調速度徐緩,旋律曲折激越、流暢委婉,有三回九轉之說;馬調質樸爽利,韻味濃厚,吟誦性強,尤其搜長於敘事。

在這三大流派的墓礎上,蘇州彈詞的流派不斷髮展,以後又出現了蔣(月泉)調、麗(徐麗山)調等著名流派。

京韻大鼓由河北省滄州、河間一帶流行的木板大鼓發展而來,形成於天津、北京兩地,流傳於河北省和華北地區。清代末年,出現了劉寶全、張筱軒、白雲鵬三位演唱名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藝術流派。

張筱軒的演唱京音純正,氣脈貫通;白雲鵬的演唱唱腔柔美,樸家自然;而劉寶全,對京韻大鼓更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被譽為鼓界大王,成為京韻大鼓中最主要的藝術流派。

1930年以後,京韻大鼓界又出現了白鳳鳴和駱玉璧兩位演唱名家。二人早年都宗法劉寶全的唱腔,後來他們根據各自的嗓音條件,綜合借鑑其他各派所長,創造出了以蒼涼悲壯的凡字腔見長的少白派和音域寬廣、抒情色彩濃厚的駱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