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列表

細看火鍋歷史文化,魅力在品味中綻放

火鍋,在冬天的時候特別受人歡迎,一鍋下去,除了熱鬧,就是暖和了,火鍋也成了冬天聚會的必備美食之一。
  吃了這麼多年的火鍋,你知道火鍋的歷史文化麼?你知道火鍋的由來嗎?
  本期的火鍋文化帶你去了解卡看火鍋歷史文化是怎麼樣的。

魅力在品味中綻放,細看火鍋歷史文化

還想要了解》》成都最好吃的火鍋排名

火鍋的歷史文化
  一店盆景熱騰騰鍋底未見火焰升
  紅湯蕩起友情味豔福滿嘴品溫馨
  煮開九泉翻天地沸揚長河滿京津
  有道此香天上有何故人間今又聞

有香有名,當然願聞。這種願聞的深層含義就是人們喜歡火鍋,受用火鍋。火鍋的魅力,由表及裡,從形式到內容,都可以品位,都可以鑑賞,都可以領悟,都可以感知。

“圍盆撈紅”的氛圍。這能展現熱烈而親和的場面。辣紅,湯紅,火紅,翻煮,選菜,下國,擺燙,筷撈,無一不是生動活潑的動感。加之三五成群結隊,把津津有味和談笑風聲,自然和和諧地融為一體,讓人感到圍盆的熱烈,咀嚼的快活。食之有味,味濃濃深藏在熱辣辣之中;言之有情,情深深隱含於麻酥酥之外;碰杯,碰筷,相敬,相請,一切盡在火鍋上。

因如是,“吃火鍋”便成了宴請的一種首選款式。“近火近廚”的形式。這能體現“自己動手”豐盤而足食的樂趣。厭廚,不只是孔老先生有過遺教“君子遠廚”,就是現代,越是白領人士亦以為自己“遠廚”乃分工使然而自豪。然而一到火鍋廳店便自然近火近鍋亦近廚了,尤其是自助火鍋,自然會自己動起手來;這與在外野炊相比,更能感受“家炊”的文明與別樣的風味:自己動手選菜,下鍋,燙撈,從生到熟,自己一手炮製,不亦樂乎!不亦君子乎!

火鍋的上述兩種,是以此區別於其他餐飲形式的主要之點和最能表現自身特色的主要之處。此外,火鍋還有食法和味道上的特色。
  一是煮燙之食。飲食火鍋的菜餚,主要烹飪之作不是炒、燒、熘、煎、燜、蒸,而是通過煮燙之法來完成。同時,“老”,“嫩”之類的火候,不是廚師控制,而是食客自我掌握。上帝與廚師,食客同老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你吃我吃他吃,大吃小吃,多吃少吃,任君主宰,好不自在!

二是麻辣之味。儘管不少川菜離不開麻辣,而火鍋麻辣是以燙為媒,麻辣得更集中更有味,離開麻辣就不成其為火鍋,白味或他味不是火鍋的主體而是其派生。其實,樂嘗麻辣之味的“癮君子”,現在不止於川人、南人、國人、北人、老外也大有人在。因為辣得恰到辣處,麻得恰到麻點,大家通吃、照吃不誤,人們樂於前來“麻辣燙”一番。況且美食家、配方家在實驗如何麻辣更科學更益於健康。相信有朝一日,火鍋會成為中國的“可口可樂”。

人們受用火鍋,自有火鍋文化在。如果文化的含義為精神和物質的總和又偏於精神的話,那麼它深厚的底蘊就不只表現在歷史悠久源遠這個層面上,而就現實而言,除上述特點、特色也是題中應有之義外,還主要體現在“流長”即“流”到現代層面的文化內涵上。

魅力在品味中綻放,細看火鍋歷史文化 第2張

還想要了解》》麗江臘排骨火鍋

一是火鍋文化的大眾性。這是火鍋生存發展的主體。它從形式到內容,廣大受眾對此都認可買單。無論是迎賓火鍋,聚會火鍋,還是婚宴火鍋,都有一個量化,即多元化,大眾化,火鍋很少有單鍋一元化的食客。火鍋文化的大眾性還表現在菜品的多樣性、廣泛性和適應性,無論哪類菜系或食譜,都難於與之匹敵:別類有之它有之,別類乏之它多之,別類無之它具之。此外,它的大眾性又可以從它服務物件和價格的定位上看出:中底檔居多,高檔很少。

二是火鍋文化的前瞻性。從理論上說,現代社會越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越提高,其對家庭廚房要求就越來越科學化、簡潔化,甚至革命到走出廚房“不勞而食”。火鍋應運而生及至春筍般蓬勃發展,恰是適應了人們這方面的需求。現代火鍋業的發展,火鍋業主的遠見卓識,也必須體現在前衛和時髦上,難怪許多品牌火鍋的老總和研究者,他山之石的運用,新款式的餓疊出,上乘調味的更新,乃至門面、廳堂的裝飾等等,都把標尺釘在前瞻上。

現代生活的演繹已發展到“吃”的演繹。過去進餐而食,以“飽”為滿足,如今這一檔為數不多,多的是以品嚐、場面、快感等等文化氛圍的適場為滿足。此一檔,是其他餐飲形式不能與火鍋相媲美的。真乃是:東南西北火鍋鍋鍋火,春夏秋冬紅火火火紅。火鍋——魅力在品味中綻放。

火鍋的歷史:
  《魏書》有記載,三國時代,曹丕代漢稱帝時期,已有用銅所制的火鍋出現,但當時並不流行。到了南北朝時期,人們使用火鍋煮食就逐漸多起來了。最初流行於我國寒冷的北方地區,人們用來涮豬、牛、羊、雞、魚等各種肉食,後來隨著我國經濟文化日益發達,烹調技術進一步的發展,各式的火鍋也相繼閃亮登場。

到北宋時代,汴京開封的酒館,冬天已有火鍋應市。到了清朝統治的年代,火鍋涮肉已經成為宮廷的冬令佳餚。到了清朝末期民國初期,在全國已形成了幾十種不同的火鍋而且各具特色。日本室町時代,火鍋從中國傳入日本時在一三三八年。日本稱火鍋為“司蓋阿蓋”又稱“鋤燒”。如今火鍋還傳到美國、法國、英國等國家。

火鍋,古稱“古董羹”,因投料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它是中國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解放後出土的東漢文物“鑊鬥”,即為火鍋。唐朝白居易的《問劉十九》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就惟妙惟肖地描述了當時食火鍋的情景。到宋朝,火鍋的食法在民間已常見,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譜中,便有其同友人吃火鍋的介紹。元朝,火鍋流傳到蒙古一帶,用來煮牛羊肉。至清朝,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宮御膳食譜上有“野味火鍋”,用料是山雉等野味。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他曾多次遊江南,每到一地,都備有火鍋。相傳,他於嘉慶元年正月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鍋盛宴。

TAG標籤:綻放 歷史 品味 火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