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列表

看完你就懂了!,北京人喜歡吃什麼菜

作為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中心。北京自春秋戰國以來一直是我國北方重鎮,先後有遼、金、元、明、清五朝建都於此。世界和全國各地文化在此融會交流,在飲食文化方面,形成了蔡萃百家。那麼大家知道北京人平時喜歡吃什麼菜嗎?

北京人喜歡吃什麼菜,看完你就懂了!

日常飲食
  北京人日食三餐,以午、晚為主。早飯稱早點,或去早點鋪購買,或在家吃頭天的剩飯。舊時大宅門裡的早點多由指定的早點鋪子送早點上門,品種也是市面上常見的燒餅、炸糕、粳米粥之類。有地位的人家認為油餅是大路貨,是不吃的。從前的下層市民,很少吃到大米和白麵,午、晚飯的主食主要是窩窩頭或菜糰子、“貼餅子”(即一面焦黃的玉米麵餅子)。

經濟條件好的,能吃到機米(糙米)飯,吃粥(又有大米粥、小米粥、高粱米粥、綠豆粥、玉米麵粥之分)或熱湯麵(有白麵或雜麵之別)。菜餚多是用蘿蔔、白菜、土豆、西紅柿熬菜或生拌黃瓜、拌白菜心、拌蘿蔔絲等冷盤,也有以醬豆腐、臭豆腐(腐乳)、韭花醬、芝麻醬、辣椒糊及鹹菜佐食的。極少吃炒菜。即便吃炒菜,也多素炒。

近幾十年的情況則大不一樣了。煤氣灶基本普及後,做飯也省事多了,尤其是收入增加了,市民們有條件提高日常飲食水平。就大多數人來說,早晨或去早點鋪購買些早點,或乾脆在自家裡煮牛奶,煮雞蛋,煮掛麵,或煮點咖啡,吃點麵包。因為雙職工都要上班,午飯以簡便、省事、省時為主,或在單位食堂吃,或買成品、半成品主食(如饅頭、花捲、包子、烙餅、麵條等)來家稍稍加工,再做兩個菜,配個湯。

吃過飯又急急去上班、上學。只有到晚上,下班之後,才有較充裕的時間整治晚餐。所以一天飲食的重點是在晚餐。近些年,家庭主婦們,包括不少男同志,喜歡研究烹調技術,烹、炒、熘、炸,做出十來個菜,也非什麼難事。現今北京人的餐桌上,主、副食可謂中西結合,南北風味俱全,西式冷餐已進入不少家庭。因為怕肥胖和營養過剩,人們喜食瘦肉,一些人,特別是老年人已在提倡素食。

市區較有代表性的主食品種和副食品種如下:窩窩頭也稱窩頭,為舊北京勞動人民的主食品種,用玉米麵或糜子面加少量“起子”(即小蘇打)或食鹼蒸成,因底部有凹窩得名。花樣很多:加棗兒蒸制叫棗窩頭,調入紅糖的稱糖窩頭,加入蔥和鹽的稱鹹窩頭。

有些人為了調換口味,偶爾也吃些窩頭。菜糰子用玉米麵做皮,包上調好的菜餡入籠蒸成。烙餅分發面和死麵(不經發酵的麵糰)兩類。面可硬可軟,餅可薄可厚。死麵餅,在面劑上抹油、鹽(也有放芝麻醬、紅糖的),烙出餅來層多,又稱千層餅。

北京人喜歡吃什麼菜,看完你就懂了! 第2張

待客飯
  餃子北京人的待客飯。餡分葷素兩種。葷餡以豬、羊肉為主,老北京人不吃魚餡餃子。素餡以白菜或韭菜為多,蘿蔔、豆角、茄子、柿子椒等也可。包好的餃子,水煮的稱水餃,入籠蒸熟稱蒸餃,以油煎熟稱“鍋貼”,先蒸熟再煎制者叫“蒸呵炸”(“蒸食炸”)。

包子種類也不少,採用發麵,包葷餡或素餡。若擀成大皮,攤放餡料捲起來,切段或不切段,上屜蒸熟,北京人稱之為“懶籠”。若包以豆沙餡,呈半球形,則稱豆包。包糖餡則稱糖包,糖包多包成三角形,故又多稱為糖

三角
  麵條分切面和抻面兩種。當下家庭很少自己擀制面條了,多從糧店購買加工好的切面(有溼、幹兩種),極為方便。抻面是將餳好的軟麵糰揉成條後,再抻拉入鍋煮制,麵條比專業廚師抻制的粗得多,但吃起來筋道。將調料直接加在煮麵的湯水中,連湯食用,叫熱湯麵。撈麵以炸醬或打滷佐食者,稱為炸醬麵、滷麵等。

副食蔬菜中,秋冬季節以大白菜為主。大白菜秋末冬初收穫。對於冬春季缺蔬菜的北京人來說,大白菜是絕不可少的。大白菜除鮮食外,還能漬成酸菜,保留到春天食用。北京人冬季常食的蔬菜還有蘿蔔、胡蘿蔔、菠菜。冬季也有黃瓜,但價格昂貴。《學圃餘疏》上說:“王瓜(按:即黃瓜),出燕京者最佳,種之火室中,逼生花葉,二月初即結小實。”

《帝京景物略》記載,明代“元日進椿芽、黃瓜一芽一瓜,幾半千錢”。現代郊區暖棚生產蔬菜,價格雖貴些,但一般市民均能購到所需鮮菜。北京夏秋兩季,西紅柿、扁豆、茄子、柿子椒、元白菜、冬瓜等幾十種蔬菜相繼應市,產量頗豐。

近些年,南方的生菜、蓊菜、榨菜、菱白、苔菜等幾十種蔬菜也引種成功,北京人的蔬菜供應更充足了。也有不少人喜食鹹菜或醬。如水疙瘩(醃芥菜頭)、醃雪裡蕻、醃蘿蔔、醬疙瘩、醬蘿蔔、醬黃瓜、醬柿子椒、醬茄包、八寶醬菜等。此外還喜食醬豆腐(腐乳)、臭豆腐、豆腐乾、豆腐絲等。過去前門外延壽寺街王致和的臭豆腐譽滿京城。北京特有的家常菜有炒麻豆腐、素鹹什、白菜芥末墩兒、炒疙瘩絲兒、

炒雪裡蕻等。炒麻豆腐麻豆腐原是粉坊裡的一種副產品,呈綠色糊狀,略酸。炒時多用羊油,下幹辣椒段炸一下,放入青豆嘴兒(用水泡至剛出芽兒的大青豆)、胡蘿蔔丁,翻炒後倒入麻豆腐,炒透即成。此菜紅、黃、綠相間,煞是好看。

素鹹什用鮮薑絲、胡蘿蔔絲、筍絲、幹豆腐絲、醬黃瓜絲同炒,放糖少許,撒上熟芝麻鹽,出鍋時放些香菜即可。白菜芥末墩兒將大白菜去老幫兒和菜頭切段,用沸水氽燜一下,趁熱撒上鹽、白糖、芥末面,逐層碼嚴,澆上米醋,趁熱焐嚴,二至三日後即可取食。炒疙瘩絲兒把醃製的芥菜頭切成細絲兒,摻上青豆嘴兒一起炒制。炒雪裡蕻將醃雪裡蕻切成小段,與青豆嘴兒炒制,或與肉絲兒一起炒,也頗有風味兒。

【結束語】總的來說,北京市民由於經濟條件不一樣,口味也雜,很難舉出更多的典型家常菜。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口味偏鹹鮮,講究濃厚、爛熟。飯店供應的京式菜,注重吊湯和使用澱粉,烹調方法可以概括為爆、炒、燒、燎、煮、炸、熘、燴、烤、涮、蒸、扒、、燜、煨、煎、糟、滷、拌、氽20個字。

TAG標籤: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