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列表

湘菜文化的十大特點解讀

湘菜文化擁有幾千年的文化沉澱,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湘菜也形成自我獨特的文化。或許大多數人提到湘菜都會覺得就是辣,但他們卻忽略了湘菜菜式並不都是使用辣作為主要輔料。接下來就由小編我為大家解讀湘菜文化的十大特點。

湘菜文化的十大特點解讀

水最為始
  湘菜製作,首推對水的重視。不論哪種烹製方法,如蒸、煮、燉、燜、氽、燙、焯均是用水進行,滷、泡、燴、溜、湯等均不能離開水,乾貨漲發更不能離開水,掛糊、上漿、勾芡也需要水去調和。因此,湘菜製作中對水質、水量、水溫、稀、淡、濃、稠、寬、淺等向來十分注重與講究,從不馬虎了事,通過對水各環節的掌握控制,才產生菜餚色、香、味、形、質的最佳效果。

火為之紀
  湘菜的烹製最為講究是“火候”。“火為之紀”便是用火要適度、節度。火候講究文火、武火、大火、小火、微火、死火、活火、明火、闇火、餘火等,在烹製的每一環節中,牢牢掌握每一個工序環節的需要而控制火候變化,是湘廚們一個嚴格的基本功技藝。

味為之本
  湘菜之所以成為能獨處一方的特色風味,對“味”的突出是其精髓、根本所在。湘菜調味技術手段多樣,最基本的是利用加熱前調味、加熱中調味、烹飪後調味,並利用刀工切割大小厚薄致使味滲透、覆蓋一致而達到受味均勻;還有就是用湯汁調味,使無味的原料入味與湯汁融合產生鮮味;此外,用主料、輔料、味料三者結合產生新的複合味道,用刀、火、料等綜合技巧結合,令一道道美食滋味雋永。

刀為之要
  湘菜歷來十分注重刀功,刀功是司廚者入門的基本功之一。湘菜在製作中,對不同原料、不同菜餚品種、不同烹製方法採用不同的刀法,通過刀工使菜餚產生不同形狀特點,隨料而變,隨菜而變,隨宴而變,刀法有幾十種之多。同時,每種刀法又有不同變化,如“切”有直切、推切、跳切、拉切、滾刀切、轉刀切、滾料切、鋸切、推拉切、鋤切、拍刀切等;“片”有推刀片、拉刀片、斜刀片、左斜刀、右斜刀、坡刀片、抹刀片、反刀片等。

料為之博
  湘菜有數千個品種,人烹原料也十分廣博。湘菜對各種原料都能善於利用,善於發現,善於創新,善於吸收,善於消化。由於湖南地貌結構不同,地土特產不盡相同,各地區都能善用本地的土特原料作為烹調原料。

配為之當
  湘菜在烹製中向來講究“配合”,量的配合,質的配合,色的配合,味的配合,形的配合,加上裝盤的配合,使人產生強烈的美感和食慾,達到滿足口福、養生健身的目的。湘菜烹製配合方法上主要有葷素配合,除少數菜為單一全葷和全素菜外,幾乎所有菜餚都由葷素組成。

器為之美
  是指美食配美器,美食美器的和諧統一。湘菜幾千年的歷史沿革,歷來十分重視對菜餚的盛器裝盤。現代湘菜餐具容器,包括瓷、陶、漆、木、竹、玻璃等名目繁多、造形各異的種類,大小花色不同的碟、盤、碗、缽、勺甚至竹簡、荷葉,給湘菜增添精雅、質樸、粗獷、古樸、自然、大方的無限魅力和品位。

名為之雅
  湘菜的名稱,以烹調原料及烹製方法上命名的很多,但實際上也體現出湘菜歷史沿革的內涵和地方風俗的烙印。

餚為之新
  隨著人們口味不斷追求新、奇、特,湘菜也在不斷進行繼承、吸收、發展、改進、創新和開拓,西方、東南亞地區、港臺菜系也進入湖南,給湘菜在品位上帶來中西結合的借鑑。文化湘菜,將文化與湘菜結合,凸顯湘菜的文化內涵與悠久歷史;海鮮湘菜,把湘菜的品位向更高層面推進,體現湘菜的融合力和無限發展潛力;鄉土湘菜,把守在深山人未識的濃濃三湘鄉土菜帶入城市,成為大眾共嘗的美味佳餚。

筵為之豐
  筵席的組合,不僅是菜的色、香、味、形的組合。通常筵席包括菜餚及點心、飯面、粥、果品、酒水飲料。由於筵席規格、檔位不同,在菜式的設計上差別很大,從普通筵席、中檔筵席到高檔筵席,在用料、烹製、餐具、擺臺上,服務程式上都有不同區別。

你可能也會喜歡:
  吃貨福音:美國十大比薩餐館
  韓國傳統的飲食是什麼樣的?
  流連美國7大頂級糕點店
  吃貨天堂:美國十大最香甜的甜品

TAG標籤:解讀 湘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