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列表

東莞糖不甩,廣東特色甜點

糖不甩又名如意果,是廣東地區漢族傳統名點,屬於粵菜甜點。
  口感絕對是酥滑香甜、醒胃而不膩、味香四溢、老少咸宜。是湯圓的孿生兄弟,加薑汁特別祛寒正氣。
  對飲食文化感興趣的你,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糖不甩”的由來吧!

廣東特色甜點:東莞糖不甩

“糖不甩”做法簡易,直接把糯米粉煮熟,挪搓成粉丸,在鐵鍋中用滾熱的糖漿煮熟,然後撒上碾碎的炒花生或切成絲的煎雞蛋伴食。

由來典故
  那麼這“糖不甩”的由來又是什麼呢?據傳還跟八仙有關。清朝道光十九年,廣東東莞東坑鎮一帶吸食鴉片之人甚多。初春二月二,由於流毒氾濫,民不聊生,趕往東坑過“賣身節”受財主僱傭的男丁精壯無幾,大都是面黃肌瘦,勞力退減。上天大八洞神仙呂洞賓聞說後連忙打製治癮靈丹,普渡眾生。但良藥苦口,再者私自下凡,乃冒犯天條。於是呂仙人把仙丹藏於熟糯粉丸內,配以糖漿煮成甜滑、可口的“糖不甩”(取之“糖粉粘丹不分離”之意),搖身變成一個挑擔叫賣的老翁,從街頭到墟尾實行半賣半送。眾人吃後,果真殺住了鴉片流毒,體力、智力恢復。農曆廿四節氣倒背如流,東坑“糖不甩”因此而名揚遠近。口感絕對是酥滑香甜、醒胃而不膩、味香四溢、老少咸宜。

趣事
  相傳“糖不甩”還跟男女姻緣相關呢。地處東坑、茶山、橫瀝各鎮的“埔田片”一帶,舊時男婚女嫁還比較保守,更談不上如今的自由戀愛了。每當媒婆帶後生仔到女家“相睇”,如果女方家長同意這門親事,便煮“糖不甩”招呼男方。男方看到端上桌上的是“糖不甩”,知道這門親事“甩”不了了,於是大功告成,大碗“糖不甩”越吃越香,吃完一碗再添一碗,表明願意好事成雙。如果女方不同意這門親事,則煮打散雞蛋的腐竹糖水,男方看到臺上擺的是碗打散雞蛋的腐竹糖水,知道這門親事“散”了,那就知趣一點,以後別再糾纏了,這時“腐竹糖水”雖甜在嘴巴,卻苦在心上,匆匆喝上一口,便告辭而去。這樣的事,對上年紀的東坑人來說,都非常清楚。有關“糖不甩”的趣事尚多。據傳公元1883年,即光緒九年,慈禧終止聽政,光緒帝親政皇朝。廣開賢路,恢復全國科舉大考。東坑丁屋村貧苦才子丁仁長,上京赴考,沿途以吃母親所做“糖不甩”糕點充飢。試後被光緒帝欽點為癸末科當朝進士,御封“翰林院庶吉大學士”,驚動鄉梓,現存丁屋村有碑為證。時過境遷,“糖不甩”小食已傳遍省港城鄉。

做法
  材料
  糯米粉160克、粘米粉40克、水約130克(主料)(約22個的量)紅糖50克、生薑3片、水50克(糖漿汁)花生碎50克、黑白熟芝麻適量、白糖30克(配料)
  步驟
  1、將糯米粉和粘米粉混合後,加水混合成光滑的糯米麵團,搓成15克左右的小圓子備用(可以直接用200克糯米粉製作,我是為了成品有型,添加了少量的粘米粉,粘米粉新增後口感Q彈,喜歡糯米黏的口感就直接用糯米粉好了,圓子不要太大,包餡無所謂,不包餡小一點最好,15克個人感覺大小合適)。
  2、將圓子放到水中煮至漂浮。
  3、另起一鍋,加入紅糖50克、水50克,慢慢攪拌至糖融化,加入3片薑片,煮出香味後撈出(加了薑片味道很棒,而且和紅糖一起暖胃的效果好,根據自己口味可以不加也可以精細化操作加薑汁)。
  4、將熟花生仁壓碎,加入白砂糖和黑白芝麻,攪拌均勻。
  5、煮好的小圓子直接撈到糖汁中,小火煮片刻,(注意將鍋子搖搖,使糖汁均勻裹滿圓子,同時還可以避免糊底)糖汁濃稠,圓子後關火。
  6、將圓子裝盤,撒上增香的配料即可(花生碎和芝麻多多的最好)。

TAG標籤:廣東 東莞 甜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