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東坑賣身節由來,東莞特色文化節日

東坑賣身節一直都是東莞特色的傳統文化節日,一直都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在農曆二月二更是有很多人會去參加舉行這個隆重的節日慶典。這時候的學校也會放假,所以街上會十分的熱鬧,那麼東坑賣身節的由來是什麼,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東莞特色文化節日:東坑賣身節由來

每年農曆二月八年級的賣身節是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鎮的一個節日,起源於明末清初。這個節日目前已經成為東莞市地方的一個特色文化節日了。在東坑鎮,每年的這一天都會舉行隆重的節日慶典,學校會放假,很多人都會上街去玩,這一天不能穿白色衣服,否則會被人家潑水。

傳說,“賣身節”是出自東坑塘脣村,有一姓盧的大戶,趕著清明之前開耕,農曆二月八年級這一天,在塘脣村前,貼出僱請農耕長工啟事。自此之後,形成習慣,沒有田地的青壯年都在“二月八年級”這天,坐在塘脣村前的圍籬上,頭戴斗笠、身披粗布巾,以示“賣身”,出賣勞力,等待財主僱請。有田地的財主,就在這天,到塘脣村前,挑選“賣身”的青壯年、放牛仔,一僱就是一年,這就叫“賣身”。

接著,這塊人傑地靈的寶地傳出了很多“遇仙記”:傳說這天有天上仙人下凡,到東坑觀看“賣身”並行善事,普救眾生云云。比如:《曲磨臂》、《直魚鉤》、《金色的鋤頭》、《“東仔”故事》、《糖不甩》、《連天陰天,天必半晴》。神乎其神,所以,“賣身節”也有人叫“遇仙節”。

越傳越神奇,於是乎,“二月八年級”這一天,小河岸邊、木橋兩側,人山人海,遠近商賈雲集東坑。遠者,省、佛、陳、龍從水路乘船以至,近者周邊鄉里,步行而來,說要遇仙,真是盛會空前。走時,人人都要買一件物品帶回去,以示遇到了仙人,帶回去好運。明清以來,一直至今。

美麗的傳說和歷史足以說明,東坑之所以形成“二月八年級”這個奇特的節日,是因為東坑有著“農耕年代”的輝煌。在東坑,有“盧家地、謝家田”的著稱。連線寒溪江畔,一條青鶴小河得天獨厚地成為當時貫通省城的運輸大動脈。

廣州、東莞、石龍、惠州等貨船常到東坑。蠶桑種養、庶糖加工、穀米加工、榨油加工相繼興起。尤其夏收夏種之後,一河兩岸鬥蟋蟀的蟀寮,連綿一片。其賭館、煙館、妓館昌盛,省港粵劇紅伶瀕臨東坑鬧市,載歌載舞,燈紅酒綠,人稱為“小澳門”。特定的運輸環境,特定的農耕需求,譜寫成了一曲“二月八年級”的頌歌。

幾度滄桑,東坑“二月八年級”名為“賣身節”,又名“遇仙節”,後改為“翻身節”。近年來,改名為“歡樂節”,遊人愛在大街上用玩具水槍射水作樂,故又名“射水節”。“二月八年級”來過歡樂節的人們,都希望在這一天,讓東坑之水灑一身吉祥,帶回去一身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