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宗教文化/列表

瞭解天主教中文祈禱文的起源

經文是每個宗教的思想,宗教的傳播,就是用經文去讓世人瞭解這個宗教所表達的教義是什麼?那你知道天主教中文祈禱文的起源嗎?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天主教文化吧!

瞭解天主教中文祈禱文的起源

早在16世紀,耶穌會會士來華,他們開始熟悉中國文化及其生活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各階層人士的接觸,取得了豐富的經驗。為了將福音廣傳,他們有了新的抉擇:從科學轉向哲學,從宗教轉向道德,努力適應本地風俗與文化。為了使中國讀者能理解,他們竭盡全力譯書著書,將皈依者帶入天主教信仰的核心——救世主耶穌基督其人其事的啟示中。

為使信友善度信仰生活,他們從中國人對神誦經祈禱的癖好獲得靈感,也從異教徒們的施教方法受到啟發,利瑪竇和羅明堅從一傳播福音開始起,就將教理的主要內容與需要誦唸的祈禱文結合起來。由“信經、天主經、聖母經”開始解釋信仰真諦;編著了教理書、祈禱經文備教友使用。

1585年,信經被譯成中文。1581年,羅明堅用中文寫成第一部天主教信仰著作《天主實錄正文》又稱為《天主聖教實錄》,廣為傳播。該著作和形式明顯是東西合璧,師徒之間的對話,即一箇中國人和一個西方學者之間的對話,原文用拉丁文寫成的,後譯成中文,這顯然是一部針對非信徒的關於天主教信仰的護教小冊子,既是一本要理問答,又是一部天主教教義。

1582-1588年期間,羅明堅又著有一本《中國詩集》共58首,分34個標題,不少詩涉及天主教教義和道德的教導,我們在天堂或地獄裡及最後的命運,天主的聖德,聖母瑪利亞和天主降生成人等,該書於1593年公諸於世,這是陳緒綸神父的貢獻。

1583-1586年利瑪竇來華期間,首次系統地用拉丁文寫成中文版葡華字典,德禮賢稱之為《教理對話》,此書概述了利瑪竇來華期間與文人學士談話的內容。該書明顯地具有福傳性。1604年,他的《天主實義》在北京出版了,這是中國天主教史上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次年又出了一部天主教教義小冊子《天主教理》,全書綱要如下:十字聖號、三位一體的表述、我們的天父、榮福瑪利亞、信經等。利瑪竇也教給首批中國基督徒十誡、信經和最常用的經文。

1617年,龐迪我神父寫了一本《耶穌受難始末》,從其文筆看很可能是他與李之藻合作寫成。

瞭解天主教中文祈禱文的起源 第2張

1619年,羅儒望神父出版了《天主教啟蒙》,該書是耶穌會士第一部用葡萄牙文寫的作品,以對話的形式寫成,面向年輕人和鄉村教友,這是一本多卷的小冊子,內容是關於耶穌本人及眾多奧祕的知識,以及基於八福和十誡的道德生活和禮儀。

同年,他又出版了《誦唸珠規程》,即如何誦唸玫瑰經。並附有十五幅插圖,它是中國基督宗教藝術的第一個典範,詳述了念玫瑰經的方法,也以對話的方式來表述,內容框架很簡單,以“歡喜”、“痛苦”、“榮福”的傳統次序介紹了15端奧跡。每端奧跡都用以下方式闡述:宣講主題,誦唸十遍“萬福瑪利亞”,之後便要求默想,稱為“獻”,“獻”反應的是耶穌受難,瑪利亞受難和我們罪的事實;接著是“求”。

這本書通過“獻”與“求”和影象大大地幫助了人們認識耶穌。這也是首次將天主教藝術傳入中國的表現。同時也是第一部完全獻給聖母瑪利亞,並詳述誦唸玫瑰經的方法。此書在利瑪竇來華七年,即1619年面世,標誌著首批基督徒團體信仰生活的成熟。

1601年蘇如望神父出版了《天主聖教礻勺言》,這是一本為有抱負的慕道者撰寫的要理問答和護教著作。文風清新,語言簡潔,全書共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七章,論述了可以用自然理性理解的宗教真理,第二部分由十誡組成,每一誡有一小段詮釋。

1602年,龍華民神父出版了第一部天主教祈禱書《聖教日課》,這些在每日不同環境中的祈禱文,直至20世紀50年代,仍為人們所使用。它們都取自格拉那達的著作。該書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已譯天主經、聖母經、悔罪經、信經和十誡等。

第二部分共有23個祈禱文,其中有在參與彌撒時用的,這些祈禱文與耶穌教的祈禱文是相一致的。如五份經、三鍾經、羔羊誦、聖母德敘禱文、諸聖禱文等。它可以作為學習救贖真理和誦唸玫瑰經的指導。

1628年,李瑪諾神父編寫了“聖若瑟禱文”。1500多卷《玫瑰經》應歸於加斯東·費雷拉神父。《天主聖教誦唸叢書》於1628年在廣西武林刊印,其中包括不少於61種祈禱文,該叢書不斷地由各種新提供的內容所豐富。1665年,在北京的耶穌會士南懷仁和利類思神父整理出版了《聖教日課》的一種修訂本,該本被稱為“定本”。似乎是希望確定一整套幾近經典的祈禱經文,但在17世紀的下半葉,多明我會士與方濟各會士們,很快又有奧斯定會士步其後塵,他們執著於以他們自己的祈禱而美化一切。

瞭解天主教中文祈禱文的起源 第3張

現知的《濟南方濟各會事典》的最古老的一冊應斷代於1701年,其中就有耶穌會士們及方濟各會士們的新祈禱文。其中談到1685年到達山東的方濟各會士利安寧神父引入的祈禱經文“聖母七苦經”、“聖若瑟七苦七樂經”、“向聖方濟各誦”。

1615年,高一志神父出版了《天主教要解略》,內容反映了傳統教義的四個方面:①天主經與聖母經;②十誡;③宗徒信經;④聖事。他論述了身心方面的德行、八福、七罪宗、超德和樞德及人的能力。

“吾日三省吾身”旨在說明反省的重要性,讓人不斷地去反省、悔過自新,從而更趨向完善的地步。1628年,艾儒略神父著《滌罪正規》,這是一部為基督徒寫的問答體作品,以十誡和七罪宗為進行良心反省的依據,它是耶穌本人所立的。懺悔罪過並得到寬恕,便是新生的開始。罪惡是人類生存狀態的一部分,即使聖人和德行高尚者也難免犯小罪,鼓勵人不僅看到外在的罪惡,更要關注內心的罪惡。在該書第四章寫有一篇懺悔經,文中紀念耶穌的功德,並懇求他的寬恕。

1629年,他又著了第一本中文版有關彌撒與禮拜儀式的小冊子——《彌撒祭義略》,共2卷21頁。依據17世紀宗教信仰制度和儀式,對如何理解和參與彌撒作了實踐方法的闡述。1641年,他又在福州出版了《聖體要理》1卷2部分共29頁,闡述聖體的目的、作用和來歷以及領聖體的方式,近期與遠期的預備,聖體禮本身和隨後的感恩。附錄“聖體前誦”、“聖體後誦”以及“耶穌聖體祝文”。

利類思神父是四川傳教區的先驅,1640年,在平息張自忠義軍之後,由清軍押回北京,他利用這一有利機會將司鐸最有用的書譯成中文:《彌撒經典》、《日課經》、《司鐸課典》、《聖事禮典》、《聖教要旨》。

1912-1915年,耶穌會士中國獻縣劉斌神父著有一本至今仍在大陸教友中傳閱的《默想全書》,實在是一本難得的祈禱默想之書。

時至今日,當年傳教士們所遺留下來的祈禱文,教友們仍在誦唸著,藉此傳遞著他們的信仰,並不斷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