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潮汕地區掃墓時的祭品,地區特色節日文化

清明節,在我國各地都有掃墓的習俗。
  不同地區,在掃墓時或有不同的禁忌風俗,體現出具有地區特色的節日文化。
  那麼就讓我們來了解,潮汕地區掃墓時的祭品有哪些。

地區特色節日文化:潮汕地區掃墓時的祭品

掃墓,又叫墓祭或祭墓,是指子孫攜帶祭品到墓地去祭祀祖先,以示對祖先的追思和尊敬。掃墓,潮汕人俗稱為“掛紙”,多數家庭在清明節舉行,稱“掛春紙”,也有在冬節掃墓的,稱“掛冬紙”。

潮汕人掃墓,大多集中在清明節或冬節的前三天至節後三天進行,提前或拖後都被視為對前人的不敬。如果等了幾天,還不見有祭品供奉,先人就會對兒孫失望,不免生氣、嘆氣。而這口冷氣,是“窮氣”,這個家很有可能會被這口冷氣嘆窮了,故而潮汕人對掃墓相當之重視。

潮汕人掃墓,人到墓地時,先將墓前、墓身雜草拔除,填土整墳,打掃乾淨。然後重新整理墓碑字,除先人名字用綠色油刷外,其餘墓碑上有名字但人尚健在的,則用紅色油漆填寫。

潮汕地區掃墓,祭祀將畢時,人們把紙鏹壓於碑頂和墳身上。如果是去年清明節後才修的新墳,碑石頂端要壓下十二張宴幣,若為閏月則壓下十三張,作為給亡人陰間花費之用。同時,墳身上也要壓上五至七層紙鏹。今年壓多寬,明年就多寬,不能擴大和縮小,據說這是死者還“地租”的範圍。如果是去年新修的墳,今年掃墓就稱作為“新社”,要壓紅白紙鏹,以後每年便用白紙條壓。

掃墓的祭品,多為水果、三牲、粿品、餅食等,並且一定要有燙熟的蚶,吃了蚶,蚶殼壓紙鏹,意為留給祖宗當錢用。需要注意的是,掃墓時,忌用人不食用的物品獻祭。人們自己不食用的,如牛肉、狗肉等,是認為牛和狗對人類有功勞,不忍心吃它們的肉,如果用牛肉、狗肉獻給祖靈的話,祖靈會怪罪人對牛、狗的忘恩負義而對獻祭的人進行懲罰;若是用人不稀罕吃的食物來獻祭,那更是對祖靈的大不敬。

另外,掃墓祭品忌用不全的魚,如把魚打鱗去鰓,剪頭去尾,或無鱗無皮的魚獻祭,否則祖靈會怪罪祭祀的人不全心全意。忌用苦瓜和冬瓜祭拜,俗以為用苦瓜祭拜,會帶來苦命;而冬瓜菜湯清淡,用來祭祖靈則嫌敬意不夠,恐招祖靈生氣,使祭拜者的生活變得清淡而無油水。

結束語:潮汕人掃墓,還需要切記祭品的菜餚數目忌為單數。祭祀的食物,禁忌先被人食用過,祭品如果不先給祖靈享用,而讓祖靈吃人的“剩菜”,那是對祖靈最大的不敬。獻祭過的東西不能再用於獻祭,道理也一樣,祖靈不能吃“剩菜”,否則一定會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