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彝族火把節傳統歌舞介紹——“朵洛荷”

彝族火把節,有“東方的狂歡節”之美稱,節日期間往往舉辦摔跤、選美、鬥牛、賽馬等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而歌舞更是少不了的節目。那麼今天就讓小編為你介紹,彝族火把節上的保留節目、彝族傳統歌舞形式“朵洛荷”。

彝族火把節傳統歌舞介紹——“朵洛荷”

流行於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的“朵洛荷”,是阿都語系彝族人傳統的歌舞形式,也是彝族一年一度火把節上的典型節目。作為一種集歌唱與舞蹈為一體的綜合民族民間藝術形式,在討論“朵洛荷”的時候,一般是對其音樂和舞蹈分別進行討論,再以此為前提,進行綜合的觀照。

首先,從其音樂層面來看,“朵洛荷”是世代相傳的歌曲,它是彝族姑娘們的專長和信仰。從歌詞內容上看,大致包含了世間萬事萬物的起源、歷史人物、神話故事、社會制度、風土人情、地域特色、生產勞動等等。歌詞除固定的唱詞外,大多由領唱者即興創作。

“朵洛荷”的曲調頗多,風格各異,內容豐富,唱腔優美。而每種唱腔都有其固定的曲調,形式上(包括曲式)通常以樂段的結構來陳述主題,有獨唱、合唱,也有對唱,如今多數為一人領唱,眾人跟唱。

在調式上,“朵洛荷”多用羽調式和角調式,這兩種調式色彩較為暗淡、柔和;從音階音列上,多數採用音階下行,顯出生命運動的真切自然;旋律上多采用四度跳進與二度級進式,這跟彝族先民的生活情感,有張有弛,跌宕起伏;節奏上有單拍子與複拍子想結合,舒緩與高亢激昂錯落有致,與舞步大致吻合。

而在舞蹈層面上,“朵洛荷”是一種古老的女子集體舞蹈形式。姑娘們穿著豔麗的服裝聚集到寬闊的草地上,圍成一個個大小不一的圓圈,或手拉手,或互相牽著頭巾,打著黃傘,踩著細膩而富有韻味的舞步,這就是傳統的“朵洛荷”舞了。

“朵洛荷”舞的舞步,一般分自由子(散拍)和固定拍子兩種,自由拍子比較抒情,按情緒的變化而即興跳走;而固定拍子以兩拍子居多,跟隨領唱者的節奏,左右腳跟隨重強弱拍不斷交替進行,既而踩出一個圓圈來。其韻律特點不在舞動而在舞情,不刻意要求舞步形式的複雜多變和技巧。

“朵洛荷”出現在極遙遠的年代,它伴隨著彝族祖祖輩輩的腳步,伴隨著火的內涵的日益豐富而走到了今天,因此其本身也成為了彝人與火的關係史的伴隨物,是極為珍貴的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

TAG標籤:火把節 彝族 歌舞 洛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