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郭氏大樓——為“潮汕民居古建築之最”

解讀百家姓郭姓。走進郭氏大樓,為“潮汕民居古建築之最”。郭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任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東周初年的虢序為郭姓得姓始祖。

郭氏大樓——為“潮汕民居古建築之最”

郭姓文化之郭氏大樓

郭氏大樓位於廣東省揭陽市,座落於揭西縣棉湖鎮。大樓建於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竣工於乾隆十一年(1746年),整座樓佔地5460平方米,前座四進三天井,後座樓二層,為“潮汕民居古建築之最”。

郭氏大樓恢巨集、壯觀、典雅,在建築構思上,除注意生態環境的空間陪襯外,主體建築牆厚0.8米,三合土和以少許紅糖,時間越長越堅固,300年後的今天,鐵釘還釘不進去,像磐石一樣堅實;大樓內採用“三級石階”和“高門檻”,歷經300年罕有洪水入浸;石料和楹桷,均來自名山名林,精工構築,主體至今仍十分穩固。

郭氏大樓素有“潮汕民居古建築之最”、“潮汕喬家大院”的美譽,被定為廣東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郭氏大樓位於揭西棉湖,清初富商郭來所建。大樓位於棉湖古鎮翰林府右側,永昌古廟左側,面對高聳的鐵山筆架峰,瀕臨秀美的雲湖。湖橋亭榭鑲綴,名勝古蹟交輝。與興道書院、翰林府、雲湖、永昌古廟等,形成一個壯觀的建築群。郭氏大樓顯得尤為雄偉壯觀,是遠近有名的建築物。

郭氏大樓佔地5460平方米,前座四進三天井,後座樓二層,為“潮汕民居古建築之最”。後樓大門“五六月間無暑氣,二三更後有書聲”聯及樓上正廳“去天五尺”匾,皆為清監察御史邱玫華所提。後樓“老書齋”號稱“帶湖學校”,育才甚多,曾有“道林百眾,書院千徒”之譽。

建築規模

郭氏大樓建於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竣工於1746年,整座樓佔地5460平方米,(約合9畝)(寬52米、深105米)有四條花巷,五落院堂,後面有高4.25丈的瓊樓一座。其建築格局規模,模仿宮殿形式,裡面原有99間房經後代增補修建,總數為100間,即所謂“駟馬拖車”,“百鳥朝凰”的格局。計外花巷兩條42間,新建12間,內花巷兩條30間,三個廳堂兩側6間,南北廳兩側6間,第二埕反照4間,共100間。

建築特點

整座大樓以貝灰三合土夯成(據說三合土中和以少量紅糖),堅固美觀,大院中有小院,院牆砌有長窗,清雅超俗。樓前有廣場和高照壁。廣場之右側建有“會元居”,是該樓主人當年接待四方商賈和賓客之地。“會元居”後面,還有書齋一座,人們稱為“老書齋”。後樓正中,有清代監察御史邱玖華“去天尺五”之題匾。樓下大門正中,又有“帶湖亭”之大匾額。邱玖華被請來執教,這為郭氏大樓增加了知名度。邱氏執教之後,師塾遂從“老書齋”遷至“帶湖亭”,號稱“帶湖學校”。這間學校開棉湖教育之先河,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曾有“道林百眾,書院千徒”之美譽。

後樓為這座樓的建築,牆厚二尺,大門石圈,構築精美,樓有兩層,高4.25丈(據說宮殿高度4.4丈,只差1.5尺,故有“去天尺五”之說),飛簷凌空,高脊巍峨。樓前有長廊,外圍欄杆,憑欄遠眺,極目達普寧烏犁古塔;樓內雕樑畫棟,斗拱交錯,上鋪十層紅瓦。樓之正中,原有聖旨牌一塊,兩邊有木聯雲:“五六月間無暑氣,二三更後有書聲”,也是邱氏之手筆。漫步樓上,瀏覽周圍風光,美不勝收,令人心曠神怡。

郭氏大樓恢巨集、壯觀、典雅,在建築構思上,除注意生態環境的空間陪襯外,主體建築牆厚0.8米,三合土和以少許紅糖,時間越長越堅固,300年後的今天,鐵釘還釘不進去,像磐石一樣堅實;大樓內採用“三級石階”和“高門檻”,歷經300年罕有洪水入浸;石料和楹桷,均來自名山名林,精工構築,主體至今仍十分穩固。郭氏大樓歷經300年的歷史風雨磨礪,主體建築及後樓基本儲存完好,主體及建築構件仍保持清代初期的歷史風貌,同時折射出這座古建築及其主人當年的風采與輝煌,成為研究歷史上潮汕民居古建築的珍貴實物資料。

郭氏大樓素有“潮汕民居古建築之最”、“潮汕喬家大院”的美譽,被定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郭氏大樓原主人——郭來

郭氏源於周氏皇家血脈,西虢叔是郭氏始祖,汾陽王郭子儀則是郭氏遠祖。棉湖郭氏開基祖為時旭公。

康熙初年(大約公元1673年),戰亂波及潮州梅溪,時旭公為避戰亂,攜帶徐氏媽及二子,別故里梅溪鄉,至汕頭溜美村,棲身真君古廟,靠苦力為生。徐氏媽勤於家計,操勞過度,染疾而終,享年未滿三十。時旭公草葬徐氏媽,唯立三磚為記。時值兵荒馬亂,難於立足,幸得真君託夢指點,攜二子沿榕城江而上,幾番周折,方至棉湖,在南門頭“棲留所”暫為棲身。幸遇謝氏媽賢惠,患難相交,喜結良緣,後又生二子。自此與人挑溪水度日,夫妻同甘共苦,撫育四子成人。更喜兄弟四人手足相攜,同心同德,勤奮拼搏,共創基業。——摘自郭氏族譜

郭來,為時旭公(一世祖)與徐氏的大兒子(二世祖)所生,排行第三,被郭氏子孫尊稱為“郭來公”“翊隆公”“郭公”“三世祖”。【傳說郭氏子孫因避郭來公的名諱,不能用潮汕話叫梨子為“來”,而要叫番柿。】

以從事紅糖貿易致富,產品遠銷上海江浙各省及東南亞,推動了潮汕地區的糖業發展,有“潮汕糖業大王”之稱。

傳奇的“井底陋室”

後院右側有一古井,井中有一屋,號稱“井底陋室”,傳說為補足“百鳥朝凰”之百房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