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習慣,山西清明節的風俗

山西在古代被視為中原地區,大多數為漢族,一向被稱作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因此,對於中華民族的一些傳統節日有著自己獨有的習俗,你知道山西清明節的風俗和習慣嗎?下面我們一起去老黃曆裡看看吧!

山西清明節的風俗 習慣

冥錢等懸掛墳頭
  山西南部多數地方不燃香、不化紙,要將冥錢等物懸掛墳頭,有“清明墳頭一片白”的說法。原因是寒食節習慣禁火,而清明節又在寒食節期間。山西北部多數地方卻要將冥錢等物全部燒盡,理由是不燒盡就轉不到先人手裡。大同等地又習慣白日上墳,晚上在家中焚燒冥錢冥帛。

山西清明節的風俗 習慣 第2張

老人們給晚輩們送指望饃
  在山西晉南的臨猗縣,每到清明節來臨,老人們就開始忙碌著給晚輩們準備“禮物”,用精心磨製的麵粉蒸制“指望饃”,然後在清明節當天送給晚輩。“指望饃”是一種花饃,依照其名字來說,就是長輩指望兒孫們在他們生前能盡孝道,死後能有子孫前去祭祀。在講究的人家,凡是晚輩,長輩們都要送“指望饃”,包括沒過門的媳婦、娶進家的媳婦,嫁出去的女兒和女婿以及孫子、孫女、外孫子、外孫女等。晚輩多的人家,長輩要送出去十幾個“指望饃”。“指望饃”比一般的饃要大很多,每一個都與蒸饃的篦子一樣大,而且蒸制時有不少講究,分男女兩種,給男的是搭帶兒饃,饃頂上盤著用面捏成的小蛇,給女的饃不搭帶兒,饃頂上用面捏個花座。

山西清明節的風俗 習慣 第3張

墳地裡飲食
  晉西北的河曲等地,舊俗上墳要帶酒餚,祭畢祖先,便在墳地裡飲食,意寓與先人共飲共食。講究用黍米磨面作餅,俗稱“攤黃兒”,呂梁地區在清明後一天,要接女邀婿,俗稱“清新火”。

TAG標籤:山西 風俗 清明節 #